亚盛医药同时公布三大利好消息,不仅与日本老牌药企武田制药达成授权合作意向,引入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还计划冲击美股二次上市
重点:
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与亚盛的奥雷巴替尼属于竞争品,后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更优亚盛此前面临现金流危机,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只够烧一年本文作者 莫莉
作为第一批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18A章在港股上市的创新医药企业,亚盛医药集团(6855.HK)由于商业化回报表现平平,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公司近期与日本的老牌医药企业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的重磅合作,让亚盛医药重新成为焦点。
6月14日,亚盛公布与武田达成两项协议。首先,亚盛旗下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将授予武田,为此武田付出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一旦武田行使选择权并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亚盛将获得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其次,武田将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新发行的约2,430.7万股,相当于公司7.7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武田的出价比认购日期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5%,可见其相当有诚意。亚盛表示,这笔资金中90%将用于支持奥雷巴替尼以及另一款核心产品APG-2575的开发。
同日,亚盛还公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为赴美二次上市做准备。这三大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获得了优秀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大笔资金注入缓解了此前的现金流危机,登陆美股市场的计划也让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亚盛医药的股价在6月14日已经提前上涨11.8%,随后的交易日继续上涨17.14%,创下一年以来的高点29.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对外授权(License-out)协议不同的是,此次亚盛与武田签订的是独家选择权协议,即武田获得的是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机会。这是因为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与奥雷巴替尼都是第三代的BCR-ABL抑制剂,二者属于竞争品,武田若直接对竞品发起授权引进,可能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而通过独家选择权协议的方式,政策风险较小。
双赢交易
事实上,武田的普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早在2012年12月就已获批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心血管毒性问题,被FDA要求加上副作用警告才能销售,因此市场认可度不高,一直无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再加上普纳替尼的专利即将在2026至2027年到期,引入同类新品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延用现有的销售团队和资源,也能维持武田在白血病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次被武田重金引入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部分白血病成年患者,可以解决同类抑制剂一二代药物的耐药问题。临床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奥雷巴替尼具有同类最佳(Best in)潜力。该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亚盛与信达生物(1801.HK)共同完成,在2023年初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后,年度销售额仍不足2亿元。
2024年2月,奥雷巴替尼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凭借武田在白血病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入股后的资金注入,相信亚盛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将更加顺利。一旦全球临床研发有显著进展,亚盛登陆美股的胜算也将更大,对于此时入股的武田来说,在美股上市后带来的溢价,也会让这笔交易变得更加划算。
在时来运转之前,亚盛曾经历过一段备受投资者质疑的岁月。三个月前,2023年年报出炉,营业收入仅2.22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末,亚盛的现金只剩下10.38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高达9.26亿元。这意味着,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恐怕只够烧一年。如今,这项堪称“双赢”的合作达成后,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大增 ,公司亦得以补充急需的资金。
亚盛作为专注血液肿瘤研发的医药企业,有不少优秀候选管线值得关注。目前,经历接连数日大涨后,市销率已上升至32.7倍,其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市销率仅9倍,显示前者已获得较大溢价。不过,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试验仍需大笔资金投入,武田的独家选择权合作以及美股上市亦有一定变数,投资者仍需持续关注公司未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