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的临终遗言:一切从简,将骨灰送回老家,埋葬在四哥旁边

香巧说过去 2023-11-16 06:20:04

杨尚昆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与所有从那个艰苦年代里走出来的人一样,杨尚昆的身上也拥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珍贵品质。

即使在杨尚昆病重的日子里,他依然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他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怀念。

在杨尚昆的弥留之际,他保持了一贯艰苦朴素的处事风格,留下遗言:一切从简,将骨灰送回老家,埋葬在四哥旁边。

一、离休后热心群众工作

1993年3月,杨尚昆以实际行动响应邓公关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号召,从中央领导人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那时的杨尚昆已经是86岁高龄,离休之后的他就如同一位普通的老人,选择回归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不久之后,北京后海柳荫街的居民们发现他们多了一位热心肠的邻居,那就是杨尚昆。

杨尚昆用亲身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能充分了解社区中的情况,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居委会的同志要来,他们什么时候想来就随时让他们进来。”

此时的杨尚昆,根本不像一位曾经执掌国家的领导人,而是一位热心家长里短的退休老人。

除了关心邻里街坊的繁琐小事,杨尚昆还将大量的时间用来畅游书海。杨尚昆本来就是一个书虫,但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很少有时间让他专心读书。自从从领导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杨尚昆终于获得了与书为伴的时间。

在文字的熏陶下,杨尚昆逐渐产生了写回忆录的想法。

别人写回忆录也许只是为了回忆往昔,但是对于杨尚昆来说,此事却是极其严肃的。

因为他的一生早就和光辉的革命历史绑定在一起,他的回忆录不光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所有中国人民的。

为此,杨尚昆开始将精力用在研究历史上,他多方考证各种史料,目的就是来弥补自己回忆当中模糊、不能确定的部分,以求绝对的客观、公正。

1996年,已经89岁高龄的杨尚昆特地前往延安出席了“四八烈士”牺牲50周年的纪念活动,杨尚昆此行还一同带来了100多位烈士遗属,他在活动上发表讲话说:“历史是曲折的,但是历史也是公正的,烈士们对人民事业的功绩是与山河共存的。”

通过参加纪念活动,过去的发生的事情就如同放纪录片一般又重新映入杨尚昆的脑海,令他不禁感慨万千,也令他愈发认识到写回忆录的重要性。

可以说,写回忆录是杨尚昆在离休之后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然而人终究敌不过生老病死。

二、不顾重病,关注灾情

1998年,年逾九十的他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

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爆发了特大洪水灾害,全国29个省(区、市)受到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达2.23亿人。

当病重当中的杨尚昆从护士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他不顾自己羸弱的身体,坚持要求打开电视,收看关于抗洪的新闻。

看着电视中被洪水冲毁的房屋、淹没的庄稼,心系百姓的杨尚昆不禁泪流满面。

而当看到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抗洪救灾的新闻时,杨尚昆又无比欣慰地感叹到:“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

为了支援受灾地区的抗洪工作,杨尚昆当即让子女将他省吃俭用积攒了20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总共2万余元。

杨尚昆的一生是勤俭的,但是当国家有难时,他又是那样的大方。在他看来,只有把钱花在着这种时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随着病魔不断侵蚀杨尚昆的身体,他也变得越来越消瘦。工作人员见以前的衣服穿着有点大,想给他做件新衣服,但是杨尚昆却拒绝了,他说:“现在国家在闹灾,处处都缺钱,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你们要是会缝衣服,就把衣的服腰收一下,也能穿。要是不会缝,就不用改了,我这样穿着也没关系。”

三、深感时日无多,竭尽全力完成回忆录

由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杨尚昆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他决定竭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来完成回忆录。

只要身体稍微精神一点,杨尚昆就请身边的工作人员执笔,自己口述,来记录过往的一点一滴。

随着革命时代的记忆不断被释放出来,杨尚昆也对自己的老战友们愈发思念。

当回忆到彭德怀时,杨尚昆说:“彭老总这个人非常节约,他从来不请人吃饭喝酒,一是性格使然,二是我们确实没什么钱。一直到过河前,他才突然说道:‘要不我们喝个酒吧’。一开始我很诧异,后来我才知道,他很舍不得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根据地,心里非常苦闷。在喝完酒后,彭老总和我就一起带着红三军团踏上了长征之路。”

而当回忆起长征时,杨尚昆更是感慨万千,那是所有老红军永生难忘的一段征程。

长征当中最重要的一段回忆是什么时候?那无疑是遵义会议,正是这个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才在红军生死存亡之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如今,距离那段历史已经过去好久好久了,有很多老同志都怀念着遵义这座英雄的城市,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看看。

杨尚昆满怀遗憾地说道:“不知道遵义现在怎么样了?它在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变过,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房子。不知道改革开放后,街道有没有变宽,房子有没有变大?”

也许是杨尚昆的思念感动了上天,没过几天,著名作家丁艾就带着《少年杨尚昆》的书稿,从遵义赶来。

原来,遵义会议纪念馆想请杨尚昆题词,丁艾也想请杨尚昆审定一下书稿。

当时丁艾并不知道杨尚昆已经病重,当他抵达北京时,杨尚昆请儿子杨绍明接待了他。

杨绍明向丁艾转达了父亲的话:“看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请我题词的公函,我非常高兴,具体题词我还要好好想一想。至于书稿,我的少年时代过于平凡,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既然作者费尽心思写出来了,那就请给帮我写回忆录的同志看看,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只可惜,杨尚昆由于病情太重,已经没法动笔写字,题词最终未能完成。

不过,在他的口述下,《杨尚昆回忆录》顺利写成。

在完成自己的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后,杨尚昆也交代了后事,他说:“我的丧事一切从简,将我的骨灰送到老家,埋葬在四哥旁边。”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与世长辞,享年92岁。

杨尚昆的遗体火化后,骨灰暂厝于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

2001年,杨尚昆陵园落成之后,他的骨灰移葬故里,距离他的四哥的陵园仅仅600米。

同一年,《杨尚昆回忆录》也正式出版。

四、杨尚昆的四哥

杨尚昆的一生波澜壮阔,而他的四哥杨闇公无疑是对他最为重要的人。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中共重庆地执委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

杨闇公从小立志救亡报国,1917年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回国之后在四川从事建党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中共重庆地执委第一任书记,领导四川的国共合作。

在此期间,杨闇公发掘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刘伯承,并且介绍刘伯承入党。

北伐开始后,杨闇公、刘伯承、朱德一起组成了中共重庆地执委军事委员会,杨闇公任军委书记,之后他们一起领导了泸顺起义。

当时的杨尚昆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他从小就视四哥杨闇公为榜样,也跟随四哥入了党,他本想日后成为四哥的得力助手,共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努力。

然而,噩耗传来,杨闇公在“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他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但是誓死不屈。残忍的敌人未能从杨闇公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最终将他杀害。

1927年4月6日,杨闇公英勇就义,年仅29岁。

虽然杨闇公牺牲了,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救民救国的信念,杨尚昆继承兄长遗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当杨尚昆临终之时,他一定看到了四哥的身影,他一生都在追随着四哥,于是决定将自己的遗骨葬于四哥身边,兄弟二人团聚于地下,共同保佑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1 阅读:751

香巧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