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古君
编辑:禅古君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惠能因一首偈语受到五祖弘忍印可,传授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在惠能门下出了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位禅门巨匠。在南岳怀让门下,分别形成临济宗和沩仰宗两个宗派。在青原行思门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三个宗派。其中,临济宗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两个支派。由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五宗七家”。
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本专栏《五宗七家家风》分7篇文章分别论述五宗七家家风,涵盖人物生平、人物思想、历史贡献等方面。
第一篇:一花五叶,禅门流芳:认识禅门的五宗七家
第二篇:曹洞宗——叮咛引学人
第三篇:临济宗——势胜引学人
第四篇:云门宗——突急引学人
第五篇:法眼宗——巧便引学人
第六篇:沩仰宗——劝诫引学人
第七篇:杨岐派、黄龙派——承临济,突破自我
(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初祖达摩在传法二祖慧可的偈语中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宋朝释道元在《景德传灯录》中专门针对“一花五叶”做了注解,所谓“一花,佛教传入我国后,禅宗以达摩为祖,称‘一花’;五叶,佛教发展演变的五个流派:伪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此五家是六祖惠能的南宗顿教禅法演变而来,而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歧派,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宗七家。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
(二)曹洞宗
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五灯会元》
曹洞宗,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五宗七家)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曹山本寂在宜黄吉水(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原来叫吉水))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后道场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
曹洞宗认为万法本源为佛性,所以无须四处去求佛,佛在性、心中,心即是佛,得道靠顿悟,用不着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终年修行来渐悟。它的禅风温和细腻,用敲唱的方式传法参禅。
在禅宗五家之中,曹洞宗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但法脉绵延不断。《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 意思是说,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后传本寂禅师。其派内僧谱为“广崇妙善,宏胜禧(后改为永)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直至当今,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湖北汉阳归元寺都是曹洞宗寺院。
(三)临济宗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有意气时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白云守端
这首意气风发、气势宏阔的偈子,说的是当时义玄禅师跟黄檗学道,问“如何是西来的大意”,前后问了三次,被打了三次。于是去参大愚,大愚为他点破机关,他便向大愚肋下打了三拳;回来后又被黄檗打了一拳,这才彻底醒悟。义玄禅师就是赫赫有名的临济宗开创者。义玄禅师师从黄檗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正定临济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临济宗提倡“棒喝”顿悟法,简单有效。其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
临济宗从创派祖师义玄之后,传至十九代碧峰性金禅师,金祖下六传至突空智板禅师,为二十五代。智祖演派十六字(僧谱):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后从通字下,又续演三十二字:
心源广续,本觉昌隆
能仁圣果,常演宽宏
惟传法印,正悟会融
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今将诸祖,以及来贤。
薙法名字称呼顺序,缉为联芳,
免至失传寻源,无启紊乱之误。
(四)云门宗
“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文偃禅师
这便是赫赫有名、如雷贯耳的“云门三句”,意思就是佛理是涵盖在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又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个人又与这个世界密不可分。这是云门宗的宗风,它的创派祖师是文偃禅师。云门宗在北宋时最为繁盛,与临济宗并驾齐驱。
他们选择直接教化众人,语言简洁明快,常常出人意料,有时候只是只言片语蕴藏无限玄机,便能叫人顿悟。
文偃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据《云门山志》记载,云门寺建成之后,“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衣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开示法语,立章传道,并在此创立“云门宗”。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云子祥、双泉师宽、德山缘密、双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远等为着。本宗勃兴于五代,宋代时鼎盛,入南宋而宗风日衰,法脉不可考,其间计传二百余年。
(五)法眼宗
理极望情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谿。
果熟兼猿重,山长似路迷。擧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
——法眼禅师
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七家”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它历经文益( 885 — 958 )、德韶( 891 — 972 )、延寿( 904 — 975 )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文益禅师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的称号,因此被称作“法眼宗”。
法眼宗讲求理事圆融,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物,往往随顺学人根器,量体裁衣,对病施药。
《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说:“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
作为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但是,它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是理论著作最为丰富的一家。从达摩“二入四行”的宗旨,到惠能“应无所住”的底蕴,从“石头路滑”,到“赵州吃茶去”,他们的本色应是:当下彻见心性平等,立马入世普度众生;所谓直捷明了,不落偏执。法眼宗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精神。
(六)沩仰宗
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灵佑禅师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宗七家”之一,是兴起最早的宗派。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为宗祖。因灵祐常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称为沩仰宗。唐元和年间,灵祐住潭州(今湖南长沙)之沩山,宣扬宗风,门人慧寂承继宗风,禅风大盛。沩仰宗在唐末五代时期极为繁盛,到宋代之后渐渐绝迹,最后与临济宗合并,前后一百五十年。
沩仰宗教化学徒时,所采用的是温和的暗示或劝诫方法,使弟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明了心智的目的。他们认为万物有情、皆具佛性,《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他们经常以九十六种圆相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五家宗旨纂要》说:
父子一家,师资唱和。
语默不露,体用双彰,
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七)杨岐派、黄龙派
发端于宜丰黄檗山而兴盛于镇州正定的临济宗,传至高僧楚圆(986-1039)门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
黄龙开宗者为慧南禅师(1002-1069),杨岐开宗者为方会禅师(992—1049),二者的禅学思想还是承袭临济宗的核心思想,但又都做了改造变通。
像黄龙慧南禅师依然秉承“自家宝藏,一切具足”的自性论,他认为人生所秉有的清净本质、觉悟的基因,是空寂的、清净的,是自然无为的。慧南主张“真如缘起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真如”派生的,所以“极小同大”,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极大同小”,可纳须弥山入芥子中。慧南禅师曾经在黄龙问僧众:“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正答问间,却又改变话题问:“我脚何似驴脚”。30余年,反复如此。此三句话说的是一种“禅机”,佛教界称之为“黄龙三关”,慧南为此也写了一首偈颂:“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而杨岐派方会的禅学思想,既不失为临济正宗,又别有新意。他主张义玄那样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他说:“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同时,他又提倡“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因此他问众:“还知杨岐老人落处么”自答:“河里失钱河里捃。”这个“捃”字,便是捃回自性,还他个本来清净。
在接引学人的方式上同样遵循临济宗旨,方会自称:“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杨岐一语, 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杨岐一句,急著眼觑;长连床上, 拈匙把箸。”(《杨岐方会和尚语录》)这就要求禅僧不应在文字语言上下工夫,而应加强禅的修行。
而黄龙派在接引学人方法上,更是秉承着临济严厉的禅法特色,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兴尝问师设三关所以?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可见,其设三关的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即悟,而不应死于句下。
(八)禅风迥异,各成一派
五宗宗派的最后一宗法眼宗,它的开山祖师法眼文益禅师写过一篇文章叫《宗门十归论》。他以《华严经》事理圆融的道理和思路,来分析曹洞、临济、云门、沩仰这四宗的宗风,对各派都做了一个极为简明的概括。他说曹洞宗的宗风是敲唱为用,临济宗的宗风是互换为机,云门宗的宗风是函盖截流,沩仰宗的宗风是方圆默契。而对于法眼宗的宗风,后人做了一个极为精简的概括,叫“一切现成”。
虽然五宗七家在禅法研究各有不同,参禅方式也是大相径庭,但都是将达摩禅法“直指人心,见佛成性”用不同的方式传播,开创了佛教盛世。种种禅法研究和接引学人的方式之所以不同,都是根据当时学徒的不同根基而采取的善巧方便之法而已,是符合时代变化特点的。时至今日都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正好印证达摩的偈语“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禅古君。
说她是啥就是啥,不说它它多牛B都是个屁
释永信算哪个派?他能修行成功,我立马直播吃翔
福生无量天尊
临济宗在我们正定,我姥姥家就住在西临济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看一下,了解下。因为小时候被逼着磕头,所以一直不怎么喜欢这个。耳濡目染,虽然了解的不多,也无聊时也翻过几本书。我还是比较喜欢道家。性格有关吧。
这些宗派的后人跟北派神秀的支脉还有联系吗?神秀其实还是有些实力的,要不然也不会被武则天请去开坛说法。
一花开五叶,片片花和尚[笑着哭]
以前对佛教还是非常信仰的后来学的玄学,精深之后,发现,还是道教适合国人。不解释。
导师已度于贪欲,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已度于瞋恚,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度于愚痴行,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已度贪瞋行,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已度瞋痴行,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已度贪痴行,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导师已度等分行,普能饶益诸世间, 如佛饶益诸世间,愿我亦成如是智。 ——《大宝积经》
唯识宗呢?
一花开五叶这样的解……未免太肤浅了
一花开五叶应该是禅教密律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