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死去17年,被列入佟麟阁功臣之首,汉宣帝对霍光究竟是何心态

雁芙说历史 2024-01-21 17:26:13

公元前51年,权臣霍光已经去世17年,霍光的整个家族也早已被全族诛灭,但这一年却成了霍光死后哀荣的日子。

这一年,南匈奴正式投降汉朝,汉宣帝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真正带领汉帝国走上了四海臣服、万国来朝的最强巅峰。

此时此刻,汉宣帝刘病已内心也并不平静,作为一个有情义的皇帝,他觉得自己能成就如今的帝王业,不仅是自己的功劳,还有那些曾经殚精竭虑辅佐自己的功臣。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付出,他是无法一个人开创这汉宣盛世的,那一刻,他突然好怀念、好感激那些人。

夜深人静时,他总会回想起昔日那些为汉帝国江山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身影一个一个地浮现在刘病已的脑海。

有救过自己命的丙吉,有昔日的帝国元老张安世,有出征过匈奴的将军赵充国,还有帝国丞相魏相,就连权倾一时的霍光也浮现在脑海。

可一想到霍光,刘病已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因为对于霍光这个人,刘病已的心情是复杂的。

然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刘病已还是决定给霍光一个正式的定论。

不久之后,汉宣帝下诏,亲自点名十一个曾经辅佐过自己的有功之臣,命人绘制他们的画像,挂于皇宫内的佟麟阁,以示纪念和褒奖。

在这佟麟阁十一个功臣中,霍光名列第一,属于功臣之首。

但在霍光画像下的名字一栏中,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别的功臣画像下都写着他们的大名,但霍光的名字栏却不写霍光大名,只写着“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由此可见,汉宣帝对霍光的心态是复杂的。

总的来说,是敬畏、感恩、憎恨三种心态的复合体吧。

为什么说汉宣帝敬畏霍光?

敬畏这个词儿,其实包含了敬重和害怕两层意思,而霍光给刘病已留下的第一个心理感受,从此,这种感受长期伴随着他,一直到霍光去世为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态,是因为当时两人所处的环境和悬殊的地位造成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太子刘弗陵登基,霍光正式成为辅政大臣,这一年,刘病已年仅4岁。

不久后,霍光挫败上官桀、桑弘羊这两大托孤大臣,实现大权独揽,成为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所有帝国重大事务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可以说,刘病已自打记事起,就活在霍光治理下的帝国,霍光的威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刘病已本人,在这期间,被收养在掖庭,虽然顶着一个皇室宗亲的名分,但同时也顶着谋反者后代的帽子,说是皇亲贵族,实际上过得和平民一样,连上学都需要别人资助他。

从小到大,刘病已听到的,见到的,很多都是和霍光有关的,从三四岁的年纪,到17岁继承帝位,这十几年里,他都生活在霍光的光芒照耀下。

十几年来,霍光是人人仰望的帝国股肱之臣,刘病已也不例外,以他和平民无异的身份,对霍光除了敬重和仰慕之外,也不会有其他感受了。

然而,刘病已成为皇帝的那一天,他才发现,当他真正见到了传说中的霍光,真正和霍光面对面交谈时,那种敬仰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那是一种“敬畏”的感觉,而且更多是“畏惧”。

刘病已登基时,按照礼制,他要乘坐马车前往汉高帝庙(宗庙)祭拜先祖,霍光作为辅政大臣,也和他乘坐同一辆马车。

马车内部的空间是比较小的,这是刘病已第一次和霍光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可他心里却完全没有任何好感。

看着霍光身上那种威严,那种权倾天下、独断专行的眼神,刘病已的后背突然发凉,畏惧之心油然而生,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令人十分不适。

即使这样,刘病已也没有任何办法,更不敢伸张,只能硬着头皮在霍光的陪同下,乘坐同一辆车,去汉高帝庙祭拜。

但中途发生了点插曲,不知道什么原因,霍光下车了,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陪同刘病已到汉高帝庙祭拜。

这个张安世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光,也是霍光的得力干将。

可当刘病已和张安世同乘一辆车时,同样是如此近距离接触,刘病已面对张安世却觉得十分轻松从容,甚至有一种亲切感。

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资治通鉴》

后来刘病已登基后的整整六年里,霍光始终掌控着汉帝国的实权,汉宣帝也始终保持隐忍,一直到霍光去世,刘病已才拿回了属于他的权力。

所以说,刘病已对霍光的那种敬畏之心始终存在。

为什么说刘病已对霍光心存感激?

除了敬畏之外,汉宣帝对霍光其实更多的还是感恩,并且这种感激之情要比其他两种心态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刘病已对霍光感恩这种心态,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霍光对刘病已有拥立之恩。

刘病已当时已经和平民无异,而且头上顶着谋反者后代的帽子,这样的身份是不可能做皇帝的。

虽然当时是丙吉建议拥立刘病已为帝的,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霍光,因为没有霍光拍板,刘病已是登不上帝位的。

而且这件事情反对的人也不少,是霍光力排众议,说服众多大臣,顶着舆论压力让“谋反者后代”的刘病已登基为帝的。

因此,不管霍光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对刘病已是有恩的。

第二,霍光有意识地将权力逐渐还给刘病已。

刘病已登基后,他享受的待遇可比汉昭帝刘弗陵强多了,当初霍光紧紧攥着权力不放,皇帝跟傀儡没啥两样,刘弗陵甚至连选择女人的权力都没有。

但到刘病已登基,霍光的这种专权行为开始出现了松动,似乎是有意为之。

看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病已为了拿回皇权,一边隐忍,一边采取加强皇权,增强自身实力的行动。

比如说,他给曾祖父刘据上谥号,给汉武帝立庙,霍光都默许了。

最重要的是,这期间匈奴人骚扰西域,进犯汉朝的小弟乌孙国,刘病已决定调集15万大军,兵分五路讨伐匈奴。

事实上,刘病已也想借助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树立自己皇帝的权威。

霍光也清楚这一点,而且霍光的执政理念中,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长期沿袭汉武帝发布轮台罪己诏之后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

早在汉昭帝时代,西域就出过一些事情,手握兵权的霍光都不曾调动军队出去打仗。

可这一回,刘病已说要打匈奴,而且要调动15万大军,要任命5个将军统率军队,这么大的事情,涉及到兵权,霍光竟然也默许了,任凭刘病已决策。

要知道一点,以霍光的权势,如果他想把刘病已按得死死的,不给他一丁点权力,把他变成彻彻底底的傀儡,霍光是做得到的。

但他没有那样做,他反而给了刘病已更多参与决策的空间,至少跟汉昭帝比起来,刘病已能决策的事务要多很多。

这些迹象只能说明一点,霍光知道刘病已早晚有一天是要亲政的,自己也老了,所以在有意识地放任刘病已去做一些决策。

换句话说,如果霍光想彻底限制死刘病已,那刘病已是参与不了任何决策的,只能变成傀儡,正是因为霍光有意识地默许,刘病已才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而刘病已本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这样,刘病已对霍光心怀感激,所以才会在霍光死后17年,还将他列为功臣第一。

第三,霍光总体上对汉帝国是有功的。

汉武帝死的时候,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经过几十年的对外战争,汉帝国内部已经满目疮痍,而帝国的新皇帝刘弗陵不过是个8岁的孩子而已,根本无法扛起重任,可以说局势十分不乐观。

而且刘弗陵登基时,汉武帝的其他儿子中,就有不服的,燕王刘旦就是其中之一,是霍光帮着把事情摆平了。

在帝国满目疮痍的情况下,上官桀、桑弘羊这两大辅政大臣又联合燕王,试图废掉刘弗陵,是霍光挫败了他们阴谋,确保了帝国政局的稳定。

霍光独掌大权以后,继续沿袭了汉武帝“轮台罪己”之后的基本国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把元气大伤的汉帝国重新拉回正向轨道。

在霍光掌权的二十多年里,虽然谈不上励精图治,但他把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盘活了,在他的治理下,汉朝国力开始回升,元气逐渐恢复,为后面汉宣帝开创汉宣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霍光虽然算不上是一个能臣,但绝对算一个忠臣,汉武帝阅人有术,眼光独到,选择了霍光。

后来的事实证明,霍光虽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明明有实力可以篡权,但他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一直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辅佐了两代帝王。

汉昭帝、汉宣帝这两代,被称作“昭宣中兴”,汉朝能够在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下,中兴汉室,霍光功不可没。

刘病已作为一代贤明的帝王,他很清楚,汉武帝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如果没有霍光,汉朝早就乱了,根本谈不上中兴。

功是功,过是过,尽管他对霍光有畏惧心理,有恨意,但霍光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综合这几个方面,刘病已对霍光心存感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为什么说刘病已对霍光有憎恨?

说实话,霍光执掌朝政这二十多年里,毛病也是一大堆,比如专政擅权、用法严酷、一手遮天,架空皇帝的权力等,真要找的话,能找出一大堆。

更何况,刘病已登基后,霍光还是像以前一样,把持权力,迟迟不肯将朝政大权归还给皇帝,刘病已为此和霍光之间没少发生摩擦。

那前六年的皇帝生涯中,要说刘病已不讨厌霍光,那是不可能的。

最严重,也是最让刘病已愤怒的是,霍光的老婆竟然胆敢毒杀许皇后,那个在刘病已还是平民时就一直陪着他的结发妻子。

虽然霍光是在事后才知道他老婆干了蠢事,但事态已经不可挽回,许皇后已经毒发身亡,刘病已当然会把事情算在霍光的头上。

就凭这件事情,他恨霍光是完全有理由的。

而且,霍光死后,他的老婆和儿子们竟然胆敢谋反,意图废了自己,改立其他傀儡皇帝,最后被刘病已全族诛灭。

凡此种种,都足以让刘病已恨透霍光这个人。

就凭霍光家族在霍光死后谋反一事,都足以将霍光打入反臣之列,甚至开坟掘墓都有充分的理由。

然而,刘病已最终选择了感恩,他给了霍光一个积极的评价,让他死后扬名。

这和刘病已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刘病已还是婴儿时,遭遇巫蛊之祸,太子刘据满门被灭,是丙吉救了他的命。

刘病已被寄养在掖庭,无依无靠的时候,是张贺出面照顾他,甚至不惜花重金送他去读书学习。

刘病已顶着谋反者后代的帽子,皇亲贵戚没人愿意搭理他的时候,许广汉和他同住一个屋檐下,对他十分照顾,还不嫌弃他是谋反者后代,把女儿嫁给了他。

他从小到大经历过太多苦难,也有太多人给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施恩不图回报,有太多的人对他有恩情。

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和游历民间的生活让他懂得了民间疾苦,也学会了明辨是非,那些无私帮助他的人,让他懂得了感恩。

所以,当回想起昔日那些辅佐过自己的功臣时,他想到了霍光,虽然此时的刘病已完全有条件将霍光彻底否定,但他的心情也是极度复杂的。

他讨厌霍光,可霍光也对他有恩,在感激和厌恶的挣扎中,刘病已最终以明辨是非的态度选择了前者。

在挑选出来的11名功臣的名单中,刘病已最终决定把霍光列为功臣第一,将他的画像一并挂在佟麟阁,以示纪念和褒奖。

此时此刻,在刘病已的心里,或许对于霍光是既感激,又厌恶的心态吧。

感激是因为霍光对他有恩,对汉帝国有大功,厌恶是因为霍光迟迟不肯把朝政大权归还给他,还毒死了许皇后。

但这两种心态中,感激之情胜过了厌恶之情,所以霍光虽然名列佟麟阁功臣第一,但画像下的名字栏却不写霍光大名,而是以“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代替。

参考文献:《汉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2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