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军名将詹才芳,55年为何仅为中将?一封密电让他无故背锅

文史江湖 2024-01-16 13:28:29

詹才芳是我军开国将领中资历很老的一位,他1924年参加革命,一年后奉命回乡组织农民运动。

20岁的时候,詹才芳率领一支农民自卫队参加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成了木兰山72勇士之一,和陈再道等人一起在木兰山坚持游击。

到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时,詹才芳担任四方面军12师政委。同年,12师改编为红9军,詹才芳顺理成章成为军政委(军长何畏,副军长许世友),当时詹才芳才26岁。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詹才芳调任31军担任政委,当时31军的军长由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兼任,所以大部分时间里,詹才芳实际上一人挑起了31军的大任。

两大方面军会师后不久,就发生了南下北上之争,詹才芳阴差阳错地卷入了这次事件。

当时张国焘仗着兵多将广,妄图以武力的方式胁迫中央,这期间有著名的“草地密电”,即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封大意为要他南下,武力解决问题的电报。

这封电报的具体内容如何,我们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张国焘的另一封电报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才芳:

甲、91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所率 人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朱、张 8日(《张国焘关于扣留军委纵队致詹才芳的电令》,《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第669页)

这封电报中的才芳,就是时任31军政委的詹才芳,由于他是31军的实际领导者,所以这封电报是发给他的,而不是军长王树声。

而时间“8日”,就是中央率领1、3军团单独北上的前一天。

当然,最后蔡树藩及时撤退了,并没有遭到扣留,否则蔡树藩和詹才芳两人后来的命运可能就大不同了。

(蔡树藩曾任红5军团政委,红九军团政委。担任红九军团政委期间,和军团长罗炳辉作为红军的后卫,为我军长征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四渡赤水后,蔡树藩和何长工互换职务,担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二次国共合作后,蔡树藩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主任。1958年因飞机失事牺牲。)

后来,四方面军南下后接连遭遇失利,张国焘最终同意全军北上。此后,四方面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0军、9军、5军及四方面军总部组成了西路军,4军、31军则留在了河东。

国共二次合作后,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1军改编为大名鼎鼎的129师386旅,陈赓任旅长,陈再道任副旅长,李聚奎任参谋长,王新亭任政治部主任(后为政委),谢富治也曾担任该旅政委。31军下属的两个师则改编为了386旅的2个团,团长分别为徐深吉、叶成焕。

386旅曾被誉为“全中国最好的部队”,为日军所深深忌恨,日军曾在他们的坦克上写“专打386旅”。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和刘邓、陈粟一同经略中原的三支大军之一的陈谢兵团的前身,在解放战争中也出尽了风头。

386旅旅长陈赓后来位列开国大将,政委王新亭和谢富治都是开国上将,参谋长李聚奎也是开国上将。

那么,原本的31军政委詹才芳去了哪里?他为何没有在这支劲旅中担任职务?按常规来说,他应该是386旅的首任政委才对。

原因就是当时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红31军到达陕北前,在战斗中缴获了一些汽油,便派人护送回总部,结果在路上因为有人抽烟,汽油被引爆,多人因此伤亡。

总部随后派人前来调查,詹才芳主动把所有责任都揽了下来,最后组织决定撤销他的军政委职务,并安排他到红大学习,任1大队副大队长。毕业后,詹才芳又率队前往河北扩建抗大二分校。

直到1940年,詹才芳才重回军队,在晋察冀军区担任3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来成为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东军区司令员。

抗战结束后,晋察冀中央分局决定,由詹才芳率领“詹才芳纵队”开赴东北,不久后,冀东军区也被划入东北。

1947年,詹才芳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司令员,指挥过杨家杖子、朝阳等战役,后来又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9纵包围范汉杰的司令部,并俘虏了范汉杰及其妻子。)

平津战役结束后,詹才芳率领由9纵改编而来的46军一路南下,解放了任丘、献县、武邑、南宫、威县、兰封、信阳等63座城镇,并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军司令员。

由于詹才芳一直未能兼任副兵团级的职务,他在1955年的授衔中未能被评为开国上将。而他曾经的部下,如许世友、陈锡联都位列开国上将。

不过,詹才芳在四方面军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受损,出身四方面军的将军们提起这位老政委都非常尊敬,就连徐向前总指挥都称呼詹才芳为自己的老战友。

0 阅读:43

文史江湖

简介:历史中存在太多迷局,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