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的最美的十篇写景抒情小品文

问沙门 2024-06-04 01:42:11

在薪火相传、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史中,古人留下了灿若星辰、数不胜数名篇佳作。其中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小品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颗颗珍珠,熠熠发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值得永久流传。

笔者根据个人爱好,精选了十篇小品美文,和朋友共赏(以下十篇美文,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名,特此说明)。

一、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徵(谢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雾消散,林中有猿啸鸟鸣;夕阳落山,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以动写静,极显江南山川之美,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与宋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宋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宋元思(一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本文用人的感受反衬山水之美,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流露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爱慕之情。基于骈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特点,本文有不少句子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等等,对仗工稳,语调铿铿,合䪨协律,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音律之美。

三、归去来兮辞

(东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这篇文章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鄙视世俗的风骨节操。文章呈现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些语句,双双相对,读起来琅琅上口,一咏三叹,无不让人感叹汉语音韵之美。

四、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本文是王维写给自己的朋友裴迪的一封书信,兼具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文散名作。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王维此文,也可以说王维的文中也有画。“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连用六个四字句,描绘出了初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呈现出一种闲适恬淡、宁静优雅的审美效果。

五、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趣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室内人(鸿儒)、室中事(调素琴、阅金经)三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高士之居、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六、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系列山水小品《永州八记》中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柳宗元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旷山野的清幽沉寂之美。特别中文中对游鱼的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没有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生活经验,是写不出这么活灵活现的景象的。

七、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黄冈竹楼记》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绘竹楼的特点以及竹楼周围的风光和楼中雅趣,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不落流俗、志趣高洁的精神追求。

全文文字清丽,寄寓深远。作者描绘竹楼上的诗意生活“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令人神往。全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且寓情于景,轻快自然。

八、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小品美文的代表作,全文不足百字,却通过优美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对承天寺月色的美妙描绘:“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积水空明”,写月色,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如水墨画,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九、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怀人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的书斋项脊轩为线索,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亲人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以一轩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表达出了深厚的感情。文末记妻子生前琐事,平淡中见隽永。写亡妻手植的一树枇杷“亭亭如盖”,文虽平淡,而怀无限之思,令无数读者为之慨叹。

十、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此文记叙了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全文不足两百字,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以上十篇小品文,都是古人的佳作篇什,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短”,十篇文章总字数(含标点符号)仅有2600余字,平均每篇只有260余字同,最长的《项脊轩志》不过六百余字,最短的《答谢中书书》还不到一百字。这些美文,确实值得“全文背诵”,融化到我们的血液里。

对于笔者所列十篇美文,朋友是否认同?

0 阅读:0

问沙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