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俗世游荡一谪仙

仓巴鹿人 2023-01-05 16:47:42

是天才的诗仙,是狂傲的酒徒,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是纵情于山水的旅人,这样的一些形容词整合在一起,便是李白。

从前读李白的诗,只觉得狂放不羁、浪漫非常,如今看过这部《李白》的纪录片,才发现原来这样一位天才,竟是如此矛盾、复杂且洒脱的人物。

从细微出,探寻诗人的“真”

无论你是否喜欢诗词、喜欢文学,但谈起李白,脑海中应该也会闪现出那句熟悉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因为实在太过著名,以至于他不再是李白,而变成了一些标签:豪迈、狭义、自由、浪漫……记忆中的李白似乎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物,透过这些滤镜或许他也是一位真实的人。

在人间游历,他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有自己的追求束缚,有自己的真。

“梦笔生花”是一个很唯美的词,他给年少的李白赋予了一个高于常人的起点,或许,这并非一件好事。

总之,以这样的梦境开启的李白的人生,从故乡青莲开始追溯他的理想抱负。

为了理想抱负,他毅然离开故乡;为了坚守正义,他为朋友仗义直言;为了守护友情,他洗骨怀念。这些人生际遇里,我看到了他的正直、他的真性情、他对政治抱负的执着。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真我”的李白,才能得到魏万千里的追随吧。

我们知道李白“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典故,似乎只有这样的李白才配得上我们心中的想象,才符合他狂狼不羁的气质,才值得这样玩弄权贵。

然而事实是,他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抱负的才子,为了进入仕途,他做了许多努力,写了诸多文章和诗句,这似乎是他具有魅力的另一面,真实又有趣。

第一次长安之旅,让他认清了世路之难,满怀失落的离开后,创作了流传后世的佳作《蜀道难》,李白也由此开启了寄情山水,赋诗饮酒,访道寻仙生活。直至公元742年,玄宗召李白入京,李白距离自己施展抱负的梦想更进一步,然而事与愿违,李白以国士自诩,皇上却以文士待之。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李白再次认识到,自己还是要遵循本心,回到广阔的山河中泛舟、漫游。

构图巧妙,赏心悦目

李白生活的时期,恰逢盛唐,也是中国封建史上最为恢弘的时代,为了还原出那个恢弘时代的一点缩影,本片在美术置景上真实还原了唐代的生活风貌,不论是建筑的室内外场景陈设,还是人物的服饰道都颇具考究,经过影像的记录,展现了盛唐绚烂多彩的美学风格。

在自然选景上,既有虚实结合的云雾之景,也有大气磅礴的壮美山河,既有长江泛舟的轻快,也有终南山落雪的唯美,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让人赏心悦目。

在景别的选用上,则采用多景别、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根据故事情节需要选用恰当景别。全景中的大唐宫殿林立,给人以包罗万象、目不暇接之感;而当李白来到长安时,一袭白衣,一匹骏马,在高大的城门中穿过,周身的气场不亚于这盛世中的长安城。

舞剑的李白,手中有着侠肝义胆,每一次出剑都有着果决和干脆;写诗的李白,每一次下笔都有独属于文人的浪漫的高调;喝酒的李白,面对明月清风,周身烛台摇曳,也能自在吟出“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千古绝句……

时间相隔太远,我们无法再去像魏万一样见他一面,却能在这白衣、骏马、高山和流水中,再看一次历史中的这位谪仙。

虚实融合,节奏紧凑

相较于其他的纪录片,这部《李白》脱离了高深的哲学和史学研究,从深邃的思想中跳脱出来,采用了cg动画、真人演绎和专家点评讲述的方式,以时间为次顺序,展开了李白一生的奇幻经历。

对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影片采用写意情景再现的形式,运用虚实融合的方式呈现场景,烘托了恰当的气氛。

例如终南山上的大雪纷飞、长安城内的歌舞升平、竹林中的饮酒赋诗,既丰富了叙事内容,又延展了人物活动的场景空间,这种虚实之间地切换,强化了片中人物和场景的历史距离感,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正因为这种有趣的讲述方式,我们才重新认识了李白,了解了他的狂放、他的才华、他的潇洒,认识了那些在他生命中出现的情深义重之人:贺知章、杜甫、李邕……这些情节的叠加,使李白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

李白用诗歌,为自己走出了一条奇绝的路,他的爱国心从未死去,他的精神一直自由,无论是权贵还是自然,没有一个条件可以限制他。他活得太过理想,太过梦幻,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仙”,就该是这样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李白,他不是别人,或许正是你我内心深处的追寻。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李白》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