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愿得年年被神福,秋宜稻谷春宜桑

仓巴鹿人 2023-01-09 18:07:31

纳福 摄影 | 李冉 @仓巴鹿人

说到春节,必然少不了大红色的对联,而与之相衬的,自然是贴“福”字。

福,似乎只有中国人对其有浓厚的文化情节。无论是字形、字义还是表现形式,都会给人一种圆满丰硕的幸福感。与其说这是一种习俗,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深植心底的情感种子。

纳福 摄影 | 李冉 @仓巴鹿人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即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后人集书的《百福图》、《千福图》则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

从文字解析的角度来看,“福”的甲骨文在商朝就已经出现。“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

万历款青花福寿康宁字碗

祭祀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庄重且盛大的活动,而将“福”字纳入其中,可见其存在的文化意义多么重要。

《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

青花福寿缠枝莲纹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福,佑也。”西汉《礼记·祭统》中有:“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可见“福”确实能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理感应。

而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寿康宁镜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

这项活动至少从南宋开始,就已经形成,一直延续至今,演变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而关于贴福字,其实也大有讲究。

红色缎平金绣天官赐福字条幅

人民日报也曾做过科普: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

“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如果把福字倒贴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贴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

乾隆款画珐琅福字勾莲纹缸

当然,贴倒福的情况也是有的:屋内的柜子;垃圾桶和水缸;洗手间等污秽之地;家中发生不幸时等等,都会将福字倒贴。

那么“五福”,究竟是哪“五福”?

当然不是支付宝扫一扫的集五福啦,真正意义上的五福的概念在战国就有了。

彩色“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方蜡

《尚书》注解:“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终命”更改为“子孙众多”,后来的“五福”也就变成了“长寿、富贵、安乐、好德、子孙众多”。

而在所有关于“福”的历史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康熙为祖母孝庄皇太后祈福的“天下第一福”。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粉彩描金五福捧寿纹扁壶

除了字义上的演变,传统工艺中也会将福与动物相结合。例如代表福的动物便是蝙蝠,在写字之外,还可以将蝙蝠纹映刻在器物之上,委婉的表达心中的祈愿。

福字是中国最古老、最吉祥、最受欢迎的文字。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字。

斗彩福山寿海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一个字中,有人、有田、有祈祷、有平安,人们将它保留在衣物、瓷器、剪纸、家具中,来表达一个最朴素、最难得的心愿。

所谓福气,就是这样微小而平常的小事。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