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让明朝将领的一封信吓到忧愤而死,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完悟上智看 2024-05-05 04:38:48

丰臣秀吉在1592年发动渡海经朝鲜准备攻打明朝之举,结果是什么样的书信让他暂缓攻打的步调而到最后忧愤而死黯然退兵?

丰臣秀吉于1586年受封就任关白,1589年举全国之兵讨伐最后的分裂势力关东的北条家而统一了全日本,因而重新分封领地,不过有功家臣太多,而日本的土地面积就那么大一丁点,分一块少一块,因此开始动起了在西边的时值明朝的中国的主意。

丰臣秀吉的构想是他在征服消灭明朝之后,晚年将在宁波定居,然后将正亲町天皇迎到北京去,而日本将取代明朝成为新的“中国”。如此一来一些有功将士家臣就不用担心封赏的土地问题。

所以他在发动侵略战争前曾经修书发往亚洲其它国家,邀请他们共同围攻明朝,但是亚洲各国将丰臣秀吉的书信当作笑话,甚至琉球还派遣密使向明朝朝廷告密,说丰臣秀吉有这个野心想“造反”。而让明朝提前有了准备。

所以丰臣秀吉在1592年发动侵略朝鲜之役,从釜山登陆一路势如破竹,因为朝鲜自立国以来两百余年都不见刀兵,因此抵挡不住才刚结束战争久经战阵的日本军队,不但京城汉阳陷落,连陪都平壤也丢了,朝鲜宣祖一路逃到了中朝边境遣派特使向明朝求救,明朝派出了大军挡住了日军攻势让朝鲜免于亡国之祸。

最后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中日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明朝形式上册封了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而日本与明朝达成和解。不过事隔三年多后,在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为中日双方又因为外交上的小事,让丰臣秀吉决定再次征伐朝鲜。

因为明朝已形式上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在关系上就如同朝鲜国王一样是明朝的藩属臣下,而臣下挑战天朝的权威就是反叛,因此明朝再次出兵去支援朝鲜对抗日本的二次侵略,而明朝参战将领之一的杨镐就修书一封给丰臣秀吉。

在书信的前半段也就是意料之中的官场文章,谴责丰臣秀吉既然为明朝所册封的日本国王何以造次兴兵形同谋逆,但是到了书信的中间就让丰臣秀吉大为震惊。“尔已六十余岁,寿命几何,子未十龄,孤弱何恃。闻各岛之酋,俱觇尔之隙,为复雠报怨之举。尔不销兵绥众,安妥人情,乃使悍将拥兵于外,一旦诸岛内变,萧墙祸起,即清正诸将,各思为王,岂肯久居尔下,将来又岂肯居尔之子之下者。”

杨镐的这段话完全打中了丰臣秀吉的心坎,因为丰臣秀吉年过半百之后才好不容易得到了仅存下来的唯一独子丰臣秀赖,又为了丰臣秀赖将来能顺利接自己的班,不惜将已经传位交棒的外甥丰臣秀次给满门抄斩,而丰臣秀吉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活不到丰臣秀赖成年接位,更担心的是如果自己哪天撒手了,年幼的丰臣秀赖绝对压不住口服心不服的各地藩雄,尤其是大奸似忠的德川家康。

但最让丰臣秀吉感到震吓的是杨镐仅仅只是明朝派出支援朝鲜参战的将领之一,一个小小的参战将领都能对日本的局势看得洞若观火,条条都打中了他的痛处,那更何况是他背后的明朝朝廷想必更是对他了如指掌了。甚至于可能他的身边就有明朝安插的细作,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打探他的下一步战略布署用兵指令。

结果第二次征伐朝鲜虽然战略物资准备得比第一次更充足,但战果却远不如第一次,因为第一次征伐时,不但几乎横扫了高达九成的朝鲜半岛,还越过了图门江与当时还没统一的建州女真部落打了好几仗。这也让丰臣秀吉更加深了自己的怀疑,而在1598年9月18日病逝于京都伏见城内,享年六十一岁。

当然或许当初杨镐写给丰臣秀吉的书信也许只是单纯的只是想劝其退兵,依照所知了解加上正常逻辑来推断局势,结果岂料竟然将丰臣秀吉给吓到忧愤而死。而在丰臣秀吉死后,杨镐在信中所写的也一语成谶,果真丰臣秀赖压不住德川家康的崛起,不但开打了天下一分为二的关原之战,最后丰臣家灭亡于德川家康之手。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当时因为辞官在老家闲云野鹤的杨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成为了预言日本大时代变局的预言家。

0 阅读:48

完悟上智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