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卡脖子!中国95%依赖进口的材料,偏偏美国垄断了近百年!

沧海阅览 2024-10-24 15:39:1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氦气:工业血液背后的“卡脖子”焦虑

“卡脖子”这词儿,这两年都快被说烂了,从芯片到光刻机,仿佛一夜之间,各种“卡脖子”技术清单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但你听说过“氦气卡脖子”吗?没错,就是那种用来充气球,吸一口还能变声的氦气,别看它平时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一旦缺了它,从航天军工到医疗设备,都得跟着“哑火”。

信息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瞭望|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国产化核心技术突破进展如何——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最有说服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氦气消费国,每年的需求量都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占据了全球消费量的11%还多。

但这庞大的需求,却要依赖超过95%的进口来满足,其中卡塔尔就包揽了80%的份额。你可能会问,卡塔尔不也挺靠谱的吗?问题就出在这儿,卡塔尔的氦气生产技术和设备,说白了,还是得看美国脸色,这就好比,你家钥匙握在别人手里,这安全感,能有多少?

更要命的是,氦气这玩意儿,可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出来的。它主要来源于天然气,而全球氦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偏偏我们国家,天然气中的氦含量就低得可怜,辛辛苦苦提取出来,也就能满足一小部分需求。

这就像是被掐住了命脉,一旦美国在技术上搞点小动作,或者卡塔尔那边出了点什么岔子,我们的氦气供应链就岌岌可危。到时候,别说是高科技产业了,就连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都可能得停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能掂量出来。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氦气卡脖子”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从“分国进口”到自主创新:中国如何突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已经开始着手布局,试图打破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最开始,我们尝试走“曲线救国”的路线,通过“分国进口”的方式,分散风险。除了卡塔尔,我们也积极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氦气,试图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说到底,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想要真正掌握主动权,就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于是,一场关于氦气资源的“科技攻坚战”在中国悄然打响。首先,是加大对国内氦气资源的勘探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中西部地区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的氦气资源储存地,为实现“自力更生”奠定了基础。其次,是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在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我们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套液化天然气闪蒸汽低温提氦装置。

信息来源:

金融界:防止被“卡脖子”,中国正降低对美国的氦气依赖

并在宁夏盐池实现了商业化运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也为中国氦气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人振奋的是,煤科院也传来捷报,他们研发的氨媒层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生产出的高纯氦气纯度高达99.999%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系列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在氦气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未来的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氦气资源方面,想要彻底摆脱“卡脖子”的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国内氦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资源储量还是开采技术,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氦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的储量都十分有限,如何在保障自身需求的同时,合理利用和节约氦气资源,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但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够突破“卡脖子”的封锁,让中国制造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加坚实的资源保障!

从“气球玩具”到“战略资源”:氦气的价值重估

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小的氦气,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说到底,还是对它的价值认知存在偏差。在很多人眼里,氦气就是用来充气球、搞派对的“玩具”,似乎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氦气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先说说大家都熟悉的医疗领域,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其核心部件——超导磁体,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液氦来维持低温环境。

一旦缺了氦气,MRI检查就只能被迫中断,对于需要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患者来说,后果不堪设想。再看看高精尖的航天军工领域。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发射的关键设备,而氦气,则是这些发动机的“血液”。

它不仅可以作为增压剂和吹除剂,保障火箭的正常运行,还能在卫星制造过程中,用于创造无氧环境,防止金属氧化。

除此之外,在半导体制造、光纤通信、深海潜水等领域,氦气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氦气,已经成为了支撑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对氦气资源高度重视,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美国更是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氦气战略储备,并通过控制全球氦气市场,来维护自身的科技和军事优势。

多管齐下,打赢“氦气保卫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氦气卡脖子”问题,中国除了加大资源勘探和技术研发力度外,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打好这场“氦气保卫战”。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氦气资源战略储备计划,这就像国家粮食储备一样,在“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基础上,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其次,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氦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氦气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氦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氦气资源短缺的挑战。最后,还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氦气的重要性,树立节约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毕竟,每一立方米氦气,都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

写在最后:掌握“氦”科技,才能赢得未来

氦气资源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科技和工业强国来说,能否解决好“氦气卡脖子”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成败。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技术创新和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信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持续进步,中国一定能够突破“氦气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从“资源依赖”到“资源自主”的转变,最终赢得这场关乎未来的“氦”科技之争!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10-24 16:35

    氦的最终解决办法只有等可控核聚变完全成熟之后,到时候不是提取氦,而是直接合成制造氦,氦虽然很缺乏,氢和氢同位素可是无穷无尽且全球广泛存在的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