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业危机:离不开中国的“救场”,美媒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巫师商业 2024-06-13 19:50:40

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随着莫迪总理在印度再次宣誓就职,印度的经济问题也跟着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尤其是制造业的就业问题,现在看起来挺严重的。印度总理莫迪所领导的政府正试图通过加速制造业的发展以巩固其执政地位。

然而在近年来,随着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减少,尤其是从去年起呈现出明显下滑态势,使得当前的局势日趋严峻。此时此刻,就连美国知名媒体彭博社也明确指出,如果缺乏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那么莫迪政府将难以有效应对这场日益严重的就业危机。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该美媒又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和预测呢?

印度就业危机

最近美国的彭博社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忙,印度的就业危机可能就没法解决。

这话一出,感觉挺震撼的。

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印度现阶段正在致力于实现其宏伟愿景——转变为全球性的制造中心,期望以此吸引全球各大企业在那里设立工厂。

然而,实际上所取得的成效并非完全符合人们的预期。

在此次莫迪先生连任之际,他满怀热忱与期许,并为之郑重宣誓。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挑战相较于他上一届执政时期更为艰巨。

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就业。

在最近的选举中,很多选民都不满意因为印度人民党没能创造足够的工作机会。大家都期待印度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但如果没有工作,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印度的就业局势呈现出极度严峻之势。许多印度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曾期望,随着中国生产成本逐步攀升,诸多跨国企业将选择将生产线迁往印度。

然而,仅有诸如苹果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先例之外,绝大多数期待中的外资未能如约而至。

回顾去年的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已跌至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历史低谷。

印度希望成为“下一个中国”,但现实却让人感到沮丧。

当前这种市场萎靡不振的现象,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全球范围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萌发和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跨境投资的下滑趋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亦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许多善于观察的人士纷纷对此提出批判,认为印度首都新德里已严重落伍于时代潮流,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如此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乃至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独自承担起生产所有高附加值产品的重任。

在这种压力下,印度的官员们开始胡乱提高关税,他们增加了对制造业的补贴,希望这样能吸引生产商。

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除了苹果这样的少数公司,印度并没有吸引到预期中的大量投资。原因何在?

因为现在全球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越南、墨西哥这些国家,他们的运营环境更优越,也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

印度的就业危机和它想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梦想,看起来都需要更多的外部帮助,尤其是需要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的参与。

否则,莫迪政府面临的挑战可能会越来越大,达成目标也会越来越难。

美媒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美国的彭博社发了篇报道,让人挺意外的,它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他们说,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印度的就业危机根本没法解决。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但细细想来,有点道理。莫迪现在正努力要解决就业问题,要知道,没有稳定的工作,怎么能谈发展呢?

他想邀请中国企业去印度设厂,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印度解决问题,其实背后可能还有美国的小算盘。

美国一直在推动和中国供应链脱钩,他们支持印度制造业发展,表面上看是帮忙,实则是希望通过增强印度的制造能力,间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美国这招算是挺高明的,一边推印度上前台,一边自己在背后操盘。

纵然印度市场蕴藏着无尽的潜力,然而在其中实现实质性发展的中国企业数量依然颇为有限。

以比亚迪公司为例,作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其原本规划在印度进行高达十亿美元的投资,这可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目。

但因为印度政府的一些政策限制,比亚迪最后选择放弃,这也不难理解。面对这样的待遇,谁还愿意投资呢?

尽管印度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尚未达到足以令跨国企业安心且大胆地将全部供应链迁移至该地区的地步。

除了市场的规模,供应链的整体完备性与稳定性同样是决定性的因素。当前的印度现状表明,其供应链的连通性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此外,印度的官员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能装作中国不存在。现在的供应链,中国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想要完全排除中国企业和产品,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此点,苹果公司可谓洞若观火。该公司不仅在印度大力扩展其生产规模及出口份额,而且积极引导其中国合作伙伴在印度设立工厂。

这无疑是一项深思熟虑的决策,因为它既充分发挥了中国产业链的强大实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印度自身的制造能力。然而,其他企业是否能够效仿苹果的策略呢?答案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尽管印度政府不断敦促国内企业减少与中国经济活动的依赖性,但是这样的举措可能正导致印度更难以复制苹果公司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毕竟,缺乏强大的供应链作为后盾,仅凭印度本土的资源和力量,要想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莫迪公开发出盛情邀请,热切盼望中国企业赴印度建立工厂,然而其背后的真实需求却并非那么单纯易懂。

莫迪期待中国企业能够与印度本地同行携手共进,通过合作经营方式实现共赢发展,这种姿态透露出来的显然是印度政府的勃勃雄心壮志,他们期望借助中国企业强大的实力助推本国产业迈向更高层次。

印度及美国媒体皆对中国企业赴印建立工厂持积极态度,并将此视为一项利好消息。诚然,这的确能为印度经济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益处。

毕竟,印度市场作为全球经济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尤其在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政策日益收紧之际,印度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

倘若中国企业未能抓住此次机遇,恐怕将会错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良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可以随便“割韭菜”,这样的操作对于想要在印度长期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印度市场依旧让人担忧

中企在考虑印度投资时,有很多深层的担忧。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印度在处理与中国企业的关系时展示出了一些双重标准。

比如,曾经无端对中企罚款,甚至没收财产。这些行为让中企对于在印度的投资环境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他们担心,一旦自己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被印度掌握,自己可能就会被排挤出局。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合作共赢,而是彻头彻尾的“割韭菜”。

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如果还想吸引外资,特别是中国的投资,就不能只是表面上的拉拢。

真正重要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善投资和运营环境,让政策透明化,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安全和公正。

否则的话,即使暂时吸引了一些企业,最终这些企业也可能因为环境的不稳定而选择撤离。

在当前的印度市场环境下,已有深入布局的中国企业或许仍需承受某些不当政策带来的困扰,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先前投入的资金付诸东流。

然而,对于尚未涉足或者在该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企业而言,他们可能并不愿轻易冒险尝试。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增多的中国企业在决定投资地点时,将会变得更为审慎,所考虑的因素也将更为全面和细致。

印度想要真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就必须正视并解决自身的问题。

莫迪有必要借鉴越南的经验,越共通过提升其投资环境的透明度与亲和力,成功地吸引了诸多外国资本流入。

这类成功范例理应成为印度改革进程中所参照的典范。

至于我国的企业,在权衡是否在印度设立加工基地时,不能只关注该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更为关键的是要对政策方面的潜在风险及市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领军企业,在其全球化布局过程中,始终注重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来应对各国政策环境的差异性。

这种审慎的态度,无疑值得所有计划在海外拓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学习效仿。

唯有在印度的政策体系与市场环境均展现出稳定且充满友好氛围的迹象之际,中国企业方能更为放心地在此进行投资并推动自身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此之前,我国企业应尽可能保持警惕,尽力规避可能出现的政策陷阱以及市场风险。

毕竟,企业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而不是短期内被利用后又被抛弃。这是任何理智的投资决策都必须考虑的重点。

信息来源:

《美媒:没有中国,印度的就业危机不可能解决》环球时报

1 阅读:82

巫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