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变革大潮中, 每一次政策变化, 都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近来,关于济南黄河大桥重建收费站的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
这一跨越黄河的大桥,25年的收费期限,似乎预示着国道省道收费复兴的高潮正在悄然兴起。但是,在这种现象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隐情?
一、地方政府财政困境:无声的危机。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多种调控措施,土地出让收人越来越少,地方政府经济“口袋”自然就空了。据统计,中央所占有的土地出让金收人仅为30%,而70%为地方所有,如今,房地产风光不再,这方面的收久显然面临缩水的危机。
此外,减税降费政策虽然给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是也减弱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数据表明,今年前4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2%。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传统的“养路费“对它们不起作用,这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损失更加严重。
二、国道公路收费:是权宜还是饮鸩止渴?
面对财政困境,有些地方恢复国道收费的决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从地方政府的视角看,这无疑是一种“应急措施”,可以暂时缓解债务的压力。诚然,收费站的设置可以直接增加财政收人,为地方提供短时期的经济支持。
但是,收费站也加重物流出行成本,并且有重复收费的嫌疑,毕竟,前文已经提到,对于“过路费”已经加到了燃油里面。如今,燃油的价格高得民不聊生,如果再让燃油车交一笔“过路费”,无异于强权欺压百姓。另外, 这种收费也加重了游客负担, 也可能阻碍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显然,这既不利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不符合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针。
可见,济南黄河大桥的收费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也非个案,会不会越来越多真的很难说。要知道,在地方财政困境面前,国道公路收费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然而,如何在缓解财政压力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关注并共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