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印边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中国当然对自己的领土寸土必争,但印度几次三番的挑衅行为也令我们颇为头大。中印两国关于边境的冲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1962年10月20日,在张国华将军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印度展开了一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张国华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对印度百般容忍,甚至任由他们在我国的领土范围上开设哨所。可是印度得寸进尺,将中国的宽容视为软弱,那么中国解放军自然也不用再跟他们客气。
仅仅用了32天,解放军就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而一直叫嚣着帮助印度还击中国的美国和苏联,在整个过程中却并未直接出兵帮忙。
他们为何不直接做出援助行动?
美国和苏联心中到底有何打算?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
速战速决,解决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在联合国展露神威,逼迫世界各国正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而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有不少军事专家都针对中国的陆军实力作出了评价,认为我国陆军的作战能力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出的声音,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即便是对中国虎视眈眈的美国,即便是在50年代末期开始与中国交恶的苏联,都不敢打包票,他们一定能在正面对抗中赢过中国。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偏偏不信邪,妄图在中国人民最重视的主权问题上挑衅我国政府,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用通俗的话来讲,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先撩者贱”。中国不搭理他们,他们反而得寸进尺,不仅侵占非法土地,还在中国的领土范围中公然开设哨所。如此行为,意图破坏我国领土主权,已然触及到了我国的底线。
在中印边境反击战正式开打之前,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首先提出过警告。然而,对方却对我国的警告视若无睹,一如既往地做着不被容忍的事情。
既然印度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那么中国政府也无需再忍。1962年10月20日,在张国华将军的带领下,中国解放军打响了中印边境自卫的第一枪。
中国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守卫。因此,解放军的目的是将印度的所有非法驻军全部赶出中国的领土,将我国的合法土地收回,并且重新加强防护。
10月20日开始,解放军就对印度军队发起了追击。我方严阵以待,反观印度军队,他们却不以为意。
是的,此时的印度人对中国军队的印象还停留在最早期的阶段,我们给他们留下的最大标签是一穷二白。至于中国在抗日战争当中展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战斗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展现出来的震惊世界的强悍,他们好似全然忘记。
不过忘记也没有关系,解放军正好可以通过这一场战斗给他们加深印象。
仅仅用了四天时间,我方军队就把我国领土上所有的非法驻军全部赶出了边境线。我们从西藏和新疆两处地点着手,逐个向前推进,把反击打成了追击。
当确保我国的边境线以内再也没有他国非法驻军时,我国便向印度主动展现出了和平谈判的愿景。
从本质上来说,我国仍然是一个热爱和平、痛恨战争的国家。我们这次之所以选择对印度出手,目的仅仅是为了守护我国的正当利益,并非为了战胜甚至侵略印度。
所以,当我军达成初步目标之后,自然也就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终结这场战斗。
然而,印度政府却并不卖中国这个面子。哪怕中国已经放低姿态,他们仍然将中国军队视为绝对的敌人,并且始终保持全面备战状态。
如此一来,中国的计划自然全部被打乱。这样看来,这场仗无论如何也得打下去,最起码也得把印度打服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方的备战时间里,美国和苏联都先后对印度伸出援手。他们提供经济援助,提供武器装备,甚至还派出军事专家专程赶去印度。
中国对美国和苏联的做法自然不是一无所知,但中国目前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好准备。
毛主席曾经说过,美帝苏修都是纸老虎,一切看似强大的敌人都能被我们找到弱点。本着这样一种信念,中国军队对印度军队展开了还击。
11月14日到11月21日这个阶段,是战争的第二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军队的自卫反击阶段。
中国军队一鼓作气,趁着上一阶段的胜利,继续将战线向前推进。哪怕已经结束了远处哪怕已经接受了援助,此时的印度军队仍然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已经在战场上经历了千锤百炼,而他们却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因此,中国的胜利也就继续保持了下去。我们不仅将印度驻军全部赶出了中国领土,摧毁了他们全部的哨所,还将达旺河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收了回来。
仅仅用了32天的时间,解放军就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了印度两千多名军人,在这场战争大获全胜。
可令人疑惑的是,之前大张旗鼓叫嚣着要援助印度的美国和苏联,却在战争的中后期偃旗息鼓,避而不发。
他们为何不直接趁着中印冲突的机会拦截中国的行动,甚至直接打击中国军事基地呢?这当然是因为,他们得出于本国利益做决定。
美国舆论,销声匿迹在中印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美苏两国之所以没有直接插手,是因为他们此时自顾不暇。
古巴导弹危机在1962年10月爆发,苏联搬出了全部库存,整整几十颗原子弹,就那样赤裸裸地陈列在美国的眼下。苏联这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跟美国来虚的。
而美国呢,当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必须做好一切防御措施。当然美国也有一定的信心,相信苏联不可能单方面发动核战争。
如果新的战争打响,必将从两国出发,波及整个世界,美苏两国即使再强大,也承担不起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责任。
当你面前摆着的问题是有关核武器与核战争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时,你还会在意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小国家的“小打小闹”吗?
而且,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已经是一个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忌惮甚至畏惧心理的对手。
1950年,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壮举。在这场战争打响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中国有信心。而战争最后的结果,中国的胜利,让这些原本不看好中国的国家都大跌眼镜。
至于美国,他们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作为中国的直接对手,当然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陆军的强大。
所以,要让他们与中国直接对抗,哪怕他们有核武器在手,中国还没有核武器,他们也没有这个底气。
不过,美国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除了对印度提供经济援助之外,他们最狠辣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舆论造势。
在美国公然掀起的舆论中,中国被他们塑造成了一个恶意发起侵略战争的、且逐渐落于下风的国家。美国意图通过舆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恐慌和敌对。
舆论战都是暗戳戳的小计俩,美国也没法儿通过舆论对中国造成什么直接的伤害。相反,他们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在国际社会上蹦跶,惹得众人不齿。
到了战争中后期,美国就停下了这种不入流的手段。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帮助印度攻击中国,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美国是一个把利益挂在嘴边的国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就大发战争横财,把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建立在战火蔓延的基础之上。
在采取任何一项行动之前,他们都会权衡利弊。这次针对中印边境战争,他们同样也会斟酌。
美国认为,此次就算介入战争,打败中国,他们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中国是很难被摧毁的,他们最多只能给中国一定程度上的打击。
然而,中国刚刚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走出来,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发展成果。在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眼中,中国仍然还是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即便是打败了中国,他们也从我们这儿榨不到任何好处。
这种讨不了好的买卖,一向以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美国怎么会做呢?所以,他们逐渐当上了甩手旁观者,听之任之,放弃了对这场战争的直接干涉。
作为美国的死对头,苏联在对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问题上,却跟美国保持了空前的一致。
苏联抽手,作壁上观刚刚得知中印两国打起来的时候,苏联同美国一样,陷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无法自拔。苏联政府暂时腾不出手来介入中印两国的战争,只得先静观其变。
而当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苏联同美国一样,选择了向印度提供援助。
众所周知,苏联是二战后率先提出要建设大规模机械化军队的国家,所以苏联在军队重工方面的成就一向突出。这一次,他们向印度提供了大量装甲车、坦克以及火炮。
苏联本以为,同机械化暂时没有什么关系的中国军队,在他们强大的军备武器面前会拱手认输。谁知道,中国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大到超乎他们的想象。
中国不仅没有在实力悬殊的军事装备面前认输,反而凭借灵活的战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印度也继续压倒性的打击。
苏联眼见此等情况,同样也只能静观其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龙头老大,苏联暂时并不想置中国于死地,只是想利用中国牵制美国,又处于不想坐视中国做大的矛盾心态当中。
不过,苏联自己也心知肚明,就算他们真的要介入战争,他们也不一定能让中国吃亏。
要想牵制中国的行动,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只能选择在西藏展开战争。然而,西藏的地形地势条件相当复杂,自然气候也难以适应,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展开优势。
一旦在西藏开战,处于天时地利人和当中的必然是中国。中国可以巧妙地利用本国对西藏的熟悉程度,狠狠打击苏联美国。
更何况,一旦两国把目标转向中国,这场战争就不再仅仅是中印两国之间的事情了,而是会扩大到整个世界。到时候,注重名誉的两个超级大国势必会受到来自联合国的巨大压力。
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们也不可能直接发起战争。
而且,苏联本身也一直处于跟美国明争暗斗的状态当中。虽然现阶段中苏关系恶化,但是苏联有自信,论起争取中国,他们一定比美国更有可能性。
因此,虽然苏联在行动上和美国保持了一致,但是在根本原因上,两个国家的出发点却是不同的。
遥想当年朝鲜战争,苏联也一直是采取的旁观态度。哪怕金日成都已经求到了苏联政府的面前,他们也仍然不为所动。最后,朝鲜得到的也仅仅只有中国的帮助罢了。
在国际社会的重大动荡当中,苏联其实一直都是类似的态度。因此,他们在中印冲突中最后选择撤销对印度的帮助,也在我国的意料之中。
至于印度,他们则完全成为了美苏谎言的受害者。这两个超级大国的话说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可实际上,印度除了在第一阶段短暂地得到过帮助之外,之后就再也没有从美苏两国中获得过任何助力。
而这样的印度,自然也不可能会是中国的对手。
当他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美苏两国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
此消彼长,权衡选择在一场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士气和实力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
经过第一个阶段的交战之后,印度的士气已经被中国解放军打散了许多。而相应地,中国的士气也在不断增长。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局面自然对中国更有利。
美苏两国在“坐山观虎斗”的过程当中,自然也会清晰地意识到中印两国的实际差距。他们本想把印度当成一颗制衡中国的棋子,但是很显然,这颗棋子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价值。
美苏之所以会在前期对印度施加帮助,也是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的执棋手,操纵棋局,利用印度控制中国,乃至直接削弱中国的综合实力。
他们把那段时间的帮助当成一次实验,但很显然,印度这个实验对象让他们失望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觉得自己是在为中国做嫁衣。
因为中国解放军追击印度军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路收获的过程。那些美苏援助的重型武器、现金设备,大多都被印度遗留在了战场之上,最后被解放军收入囊中。
当印度完全失去价值的时候,自然也就是美苏两国放弃印度的时候。
与此同时,他们也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陆军的强大。毫无疑问,即使没有核武器的加持,中国陆军的作战水平也已经可以跻身世界一流。
美苏两国绝对不会自讨没趣,主动为自己引来这样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对手。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为了印度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而得罪中国,实在是一件很不值当的事情。
所以,他们不愿意出兵介入中印冲突,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做出这样的事情。否则按照中国政府的秉性,他们会引火烧身。
他们最终的按兵不动,其实是他们综合权衡了两国局势之后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选择的背后,一个真理正逐渐展现在世人眼球。
开天辟地的新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插手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都得先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贸然干涉的后果。
中国政府也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今我们能够多次赶走居心叵测之国、取得胜利、完全掌控本国主权,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自己强大起来了。
结语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不是中印冲突的起点,同样也不会是终点。多年来,一直有不怀好意之人对中国的边境虎视眈眈,甚至公然觊觎中国的领土主权。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一向强硬。那些驻扎在边境线的军人,一次一次用强悍的实力告诉恶人,中国你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