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后,延安总部发出对敌反攻的号召。冀中献交县(1949年撤销)县委书记罗根于5月初,在北赵庄召开了全县9个区的区委书记和各个部门领导干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研究解放交河县城问题。主要问题是要依靠本县的武装力量,解放交河县城。没有主力部队的参加,能拿下县城吗?会上争论激烈。
县城城门
当时除了靠近泊镇的冷饭店岗楼外,敌人在县域内的其余据点先后被我摧毁。鬼子日伪军都龟缩在交河城内。城内鬼子驻有日本鬼子一个中队100余人,伪军350余人。配有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掷弹筒8个,炮1门,手枪、步枪几百支。
我方兵力有献交县支队(3个中队)共300多人;一、三、五、六、九区小队共130多人;民兵共1000多人。全县民兵总编为一个大队,区为中队,下设排、班。县支队每连1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战士配备步枪,手榴弹。民兵的配备,部分步枪大抬杆,手榴弹及部分地雷,另外一部分土枪和土炮。
这样武器装备与躲在城墙后面的精良武器的敌人对抗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
赞成攻打县城的说:不光看到敌人武器先进,还要看到日本鬼子士气低落,毫无战心,他们只是苟延残喘。全县除了县城和泊镇有敌人,其余都是我们的天下,硬攻不行,可以围困他们。
5月中旬,开始首次对交河县城攻击,这次是围困为主:步步为营,逐步缩小对敌包围圈。
民兵一中队以城北白屯为基点,经过孟庄、王庄逐渐进占东关;六中队以城南陈屯为基点,经过双庙、杜庄,渐渐接近南门;三中队以东辛阁为基点,经过封屯,逐渐进入西关和北门。五、九中队集中在郭留慈,随县支队进行军事训练。
县大队
围城的民兵任务是:开挖通向交河城四门的作战交通沟,在城周围的村庄挖地道,改造村落阵地。参加挖地道和交通沟的还有城周围的群众和从全县各区动员来的数千青壮民工。每天夜间动工,白天休息,民兵担任警戒。经过七天活动, 挖交通沟53华里,完成5个村的地道。城南、城北达到距城5里处,城东、城西达到距城3里处。
在此期间,敌人不断出来,抓走杀害了几个民工,造成民工人心惶惶,加之麦熟临近,民工需要回家收麦,首次围困交河城只好结束。
麦收结束后,县委总结第一次攻城失败的教训,改变了逐步前进,步步为营的办法,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封锁四门,然后改造村落,构筑工事的办法。
为了便于作战,对全县民兵进行了整编,淘汰老弱、保留精干。成立民兵支队,下辖三个大队,每大队3个连,共9个连1100多人。
5月末开始了对交河城第二次围攻。经过五天的紧张工作,各路皆完成了通向四门的坑道作业,战斗工事及城周围各村的地道和村落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对交河城的封锁和包围,迫使敌人困守城内。
这次围城的主攻方向是东门。县委把战斗力较强的县支队一中队派往此地,另配有民兵30人和一个大抬杆班。
6月2日晚9时左右,县支队一中队在连长秦广瑞、指导员何来彬的带领下,进入东关,一排在街南,二排在街北,三排警戒。从东关村凿房破墙,一夜之间打通两条通道,直达东门城下。一、二排像两只钳子卡住了东门。
随后,由民兵继续改造村落达到户户相通。为了便于街南、街北的联系,又挖了一条20米长,高宽各2米的地下通道。在路口埋设了四个地雷,各房门、院内真真假假埋了许多地雷。
晚上大张旗鼓的行动惊动了城里的敌人。第二天一大早,一个日本军官站在东门的城楼上,把着垛口朝东关观察动静。战士们纷纷要求打死他。二排长担心打不准会让他溜掉。民兵说:这好办,保证打得准!说完抬来一支大抬杆,鬼子没有注意近在咫尺的大抬杆,还在举着望远镜朝远处观望。“轰隆”一声,一条火龙射向城楼,鬼子军官头胸被罩住,当即殒命。
大抬杆射击
从此,敌人再不敢在城楼口扒头探望了。上午10点左右,敌人从城墙用绳子坠下一个人,一手夹着一捆玉米秸,奔向东关,点燃玉米杆试图烧房。战士们多次喊话制止,此人不听,只好把他击毙。
敌人用大刀威逼坠下第二个人,腋下夹着一捆谷草,敌人催促他“快点!快点!”这个人一边跑一边喊:“我不点!我不点!”战士喊:“快跑!快跑!”
敌人见他果然不点火,开枪打断他一只胳膊,他被战士们抢救下来。敌人又坠下第三个人,这个人比较机灵,下到护城沟就不见了。敌人只得暂时放弃这个放火烧房企图。战士们继续在东关进行改造村落的工事作业。
6月4日佛晓,泊镇的日伪军400多人增援交河县城,城内敌人出来接应。占据东关的县支队一中队和民兵,腹背受敌,加上弹药不足,武器落后,只得撤出东关。损失抬枪一支,地雷15个,民兵伤亡11人,但打死打伤30多个敌人。
敌人占领东关后,放火烧了。并破坏了我方修筑的工事。
两天后,我方打算再次占领东关,但大火未熄,不能进入。6月7号佛晓,正当县支队和民兵调动之际,城内日伪军200多人护送伪县政府人员去泊镇,与县支队三中队发生遭遇战。三中队猝不及防,连带民兵也纷纷撤出战斗,敌人得意地叫嚣:“土八路!你们也想打县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未完待续,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