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搞不懂,当莘莘学子寒窗苦读12载,拼了命地考上大学,却会有人在说:“全国除了985,211大学外,其他大学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只不过是家长们掏空钱包,养活了学校,养活了周边超市,等到孩子们毕业却发现毕业即失业,却唯独养不活自己”。
而当他们完成大学学业,致力于考研,要攻读硕士、博士时,就会有人站出来说:“现在本硕倒挂,考研读博无非就是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时间而已”。
更有甚者,还有一位专家在一次访谈时被问及如何看待2024年一千多万的大学生时,直言“一千多万的大学生就是一千多万个废物”。
此等言论,流行网络。特别是这些言论还是出自某些成功人士之口,并且真指普通家庭的普通学生,意思是大学生太多,普通家庭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上普通大学意义不大,读硕攻博也难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早早踏入社会,早早就业,还能省下一笔上学的费用。
诚然,大学扩招以后,大学招生数量逐年增多,是事实。硕士生博士生在某些大学人数比本科生都要多也是事实。好多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无奈只能去跑滴滴,送外卖,做保安保洁,从事着连初高中生都能干的工作,更有甚者有的“高不成,低不就”,选择在家直接躺平啃老,这也是事实。
可即便如此,读书上大学就没有用吗?
本人是70后,现年52岁,在乡镇超市打工。就眼下这个知识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进超市买点调料,豆奶和生活用品由于不识字还要问超市服务员,否则他们连购买的东西都找不到。而农村和我同龄,甚至比我稍小的80后,不会用电脑,不会微信,支付宝的大有人在,到大城市进银行,无人超市,高铁站需要用电脑操作时就会无所适从,需要人帮助。
70后,80后吃尽了没有读书,没有知识的苦,所以他们不愿自己的儿女走自己的老路,用辛勤的劳作,微薄的收入供养儿女上学,只为他们能学到知识,学得技能,摆脱农门,融入城市,实现阶层的跨越。
但现实是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人出生就在罗马城,而我们普通人终其一生却拼搏在通往罗马城的路上。
但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仍然坚信读书上大学是农村孩子唯一改变命运的最佳命运,仍然愿意用自己疲惫而坚实的臂膀托举孩子的成长,愿意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实现阶层的跨越
因为他们吃过没知识,没文化的苦,他们坚信读书有用,上大学有用,他们不安于现状,他们不认命,更愿用不懈的努力为之拼搏,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