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个脾虚常用的药膳,原料普通,制作简单方便,建议收藏!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4-05-16 21:14:38

脾虚及其调理

策划 心洁

撰文 莫旭威 韩 亮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脾虚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关键原因。

适合脾虚者的药膳

药膳原料

脾虚调养药膳食疗最佳,尤其适用于长期慢性脾虚人群。

据研究显示,改善脾虚药膳方最常用的中药有山药、大枣、莲子、生姜、党参、黄芪、茯苓、陈皮、白术、人参、薏苡仁等,日常食物和调味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是粳米、白砂糖、糯米、面粉、鸡肉、羊肉、赤砂糖等。

黄芪、党参、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均为健脾益气之药,在食疗药膳中,适量辅以此类药物,均具有健脾益气之效。下面简要介绍几个食疗常用原料的功效及用法。

1.山药

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食疗可煎汤、煮粥、蒸煮等。

2.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久服轻身益气。”《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食疗煎汤或入丸、散,浸酒、煮粥、作羹。

3.莲子

味甘、涩,性平,入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主补中养神,益生力,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食疗可煎汤,或入丸、散,煮粥等。

4.粳米

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除烦、止泻止痢的功效。《名医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食疗煎汤、煮饭、熬粥均可,亦可做成糕饼或将粳米煮熟后以文火烧成锅巴研粉用。

5.糯米

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暖脾胃,止虚汗泄痢,缩小便,收自汗。”《本草经疏》:“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食疗煎汤,或入丸、散,或煮粥。

6.鸡肉

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丹雄鸡,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食疗可煮食或炖汁。

7.羊肉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补虚的功效。《食疗本草》:“主脏气虚寒。”《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产妇。”食疗可煮食或煎汤,或入丸剂。

8.白砂糖

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和中缓急、生津润燥的功效。《本草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食疗可入汤和化。

9.赤砂糖

味甘,性温,入肝、脾、胃经,具有补脾缓肝、活血散瘀的功效。《本草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医林纂要·药性》:“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食疗可开水、酒或药汁冲。

食疗药膳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脾虚常用的药膳,原料普通,制作简单方便,具体如下。

1.干姜粥

主要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方法:将干姜、高良姜洗净切片,粳米淘净。用水适量,先煮姜片,去渣取汁,再入粳米于药汁中,文火煮烂成粥。

调味后早、晚趁温热服,随量食用,尤以秋冬季节服用为佳。

功效:温中和胃、祛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等症。

2.砂仁粥

主要原料:粳米100克,砂仁5克。

制作方法:先用粳米煮粥,砂仁研末入粥,再稍煮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腹痛、胀满、呕吐等症。

3.人参莲肉汤

主要原料:白人参10克,莲子15颗,冰糖30克。

制作方法:将白人参与去心莲子肉放碗内,加水适量浸泡至透,再加入冰糖,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左右,人参可连用3次,第三次可连同人参一起吃完。早晚餐服食。

功效:补气、益脾、养心。适用于体虚气弱、神疲乏力、自汗脉虚、脾虚食少、大便泄泻等。

4.糯米藕

主要原料:鲜藕1000克,糯米20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藕洗净,在藕节正中开刀分段。在距藕节3厘米处切断,保留切后的一段做盖用。

将藕倒置,使孔内的水倒净,糯米洗净晾干(湿的不易灌),灌入藕孔内,边灌边拍使米装得紧密,灌满后将切下的一段藕盖对准藕孔盖好,用牙签自盖正中直戳进藕内,不使藕盖脱落。藕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没过藕)加盖,在旺火上煮开后,改用小火煨焖煮2小时,见藕呈紫黑色即熟。将藕取出,用刀轻轻刮去藕皮,藕内呈淡红色。

将藕切成0.5厘米左右薄片,撒上适量的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补虚,开胃进食。适用于久病久泻等。

5.健胃益气糕

主要原料:山药200克,莲子肉200克,茯苓200克,芡实200克,陈仓米粉250克,糯米粉250克,白砂糖75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诸药磨成细末,与米粉及白砂糖混合均匀,加入少量清水和成粉散颗粒,压入模型内,脱块成糕,上笼蒸熟,空腹酌食。

功效: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神疲倦怠及妇女脾虚带下等。

6.高良姜炖鸡块

主要原料:高良姜6克,草果6克,陈皮3克,胡椒3克,公鸡1只(约800克),葱、食盐等调料。

制作方法:诸药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口。

将公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剁去头爪,与药袋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撇去污沫,加入食盐、葱等调料,文火炖2小时,最后将药袋拣出装盆即成。

每周2~3次,随量饮汤食肉。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气串痛、呕吐泄泻、反胃食少、体虚瘦弱等。

7.参芪清蒸羊肉

主要原料:熟羊肋条肉50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1个,玉兰片3片,葱段、姜片各10克,鸡油20克,清汤200克,花椒10粒(布包),精盐、料酒、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党参、黄芪切片,水煮提取浓缩汁30毫升,羊肉切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片。

将玉兰片尖朝外在碗内摆成三叉形,香菇黑面朝下放在当中,羊肉整齐地码在香菇上,加入盐、料酒和胡椒粉,兑入清汤及党参、黄芪浓缩汁。

用盘扣住,在旺火上蒸30分钟,揭去盘盖,余汁倒在锅内,肉合在海碗内,锅内添入清汤煮开,撇去浮沫,浇在羊肉上即成。

功效:温中益气、健脾利水、气血双补。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泄泻、子宫脱垂、胃下垂、贫血、小便频数、乏力等症。

8.山药鸡肫

主要原料: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青豆30克,生姜、葱各10克,料酒15克,精盐2克,酱油5克,白糖3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湿淀粉50克,香油3克,鸡汤50克,菜油500克。

制作方法:取新鲜鸡肫洗净,切成薄片;生姜洗净,不去皮,切成姜末;葱洗净,切成葱花;鲜山药洗净,煮熟,切成片。

鸡肫片放碗内,加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上味。再用一碗放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勾滋汁。锅烧热,加菜油,待烧至六七成热时,下入鸡肫片滑散,再捞出用漏勺沥去油。

锅内留底油约50毫升,下姜末,煸香后入青豆、山药片,翻炒数下,倒入兑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撒上葱花,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虚食少、食后腹胀或满胀不食、呕吐泄泻等。

中医治疗脾虚

脾虚的穴位治疗

中医的穴位都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及治疗功效,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能够起到自我调理脾虚的效果,且居家操作比较方便。

相关内容可阅读今年《中老年保健》杂志第5期专题策划文章。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主治医师 莫旭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副主任医师 韩 亮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5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0 阅读:4

自然料法探索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