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为什么华语乐坛的歌手人才严重断层?

以莲娱娱 2024-06-22 19:40:36

欧美人才济济:00后凡希亚

《歌手2024》作为今年引发国民级讨论的音乐热门综艺,却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隐患:人才断层。大家认定的华语音乐天后级别歌手,表现远远不如一个欧美名不见经传的00后。从第一期“五旬老太守国门”、到第二期“杨丞琳难听”,到第三期“亚当碾压全场”,到第四期“五旬老头守国门”,以及“汪苏泷难听”。都无一例外地埋藏了一个华语乐团的尴尬处境——人才断层。

华语乐团除了老一辈歌手孙楠、那英之外,竟然无人可用。华语乐团人才断层的现象早已经极为严重:2000年崛起的周杰伦、张惠妹,在2024年依旧是华语音乐的两大男女顶流。二十年之间,我们似乎在原地踏步,高端音乐人才产出仅有邓紫棋一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华语乐团的人才崩溃?从专业视角分析又会有怎样的答案?今天揉碎了讲,答案具体如下:

1:华语人才断档主要原因:2005年传统唱片到2015年网络数字版权制度转型

华语人才断层的最大原因是2005-2015年十年间,音乐商业利润被网络时代数字音乐遏制,免费资源导致传统唱片崩盘,唱片销量退出历史舞台,无法形成稳定产业链营收,专辑必定亏钱,无法养活基本从业者,导致音乐专辑产出下滑严重,大量歌手失业。其中代表人物是:谢霆锋、薛之谦、四大天王、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的失业潮、转型潮。

谢霆锋2003年音乐事业巅峰获得MTV亚洲最佳男歌手,2004年突然开始尝试转型影视,2005年开始逐渐离开音乐行业,2008年成功转型影视。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港星在2005年前后都存在巨大的事业转变,唱片开始停滞,大量举行演唱会和影视化转型。而时至今日,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三位歌坛天王的主要营收方式都是影视,音乐不再发行专辑。快乐男声和超级女声,是唯二个在2005-2010年一个拥抱了网络时代前期——彩铃时代的红利节目,凭借着短信、彩铃成功激发了内地市场的受众参与感,成批量的推出高质量歌手的节目。但是也仅仅局限于2005年超女和2007年快男两届。此后的快男举办,同样是失业人员批量产生。刘惜君失声三年,在2011年刘惜君第一次作为自己的音乐制作人,满怀信心的完成了自己的音乐专辑《拂晓》制作,结果专辑销量崩盘,公司和个人血亏。压力拉满直接导致了神经性发声障碍。直到2015年才慢慢调整回来(专辑市场税收制度完善,商业逻辑清晰)。

造成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2005年开始传统唱片公司的音乐商业利润开始崩盘,音乐利润被网络数字传媒以免费的形式瓜分,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MP3、随身听、彩铃、盗版网站。而与此同时,因为网络是兴起行业,对应的监管和音乐版权以及纳税制度并不完善,导致音乐非常难以完成商品销售的市场流通属性。网络时代成功碾压了滚石唱片时,大量的歌手和音乐人才开始失业。音乐产业开始走向了选秀时代。

受到音乐转型冲击的更是有着谢霆锋、四大天王这种顶级头部歌手,而这十年从业者是非常艰难的,其中薛之谦表示在最困难的市场之中唯一一个成功杀出重围的歌手(2005年出道,2008年《认真的雪》爆火,但是却在2009-2012三年之内消失,直到2015年《演员》凭借音乐版权再度崛起)。

华语音乐从传统唱片到网络时代的转型,一共用了足足十年。这十年在2015年这个节点——音乐版权的保护、数字专辑的销量通道以及歌手个人纳税归入监管等一系列市场正规化措施,成功在2015年开始落实。这一年周杰伦开始发行了第一张数字专辑,各大音乐人的寒冬正式结束。可是这十年转型,让音乐人才早已经苦不堪言,市场资源和晋升通道彻底消失。

2:人才断档次要原因:老一辈歌手占山为王——成为选秀导师,新人无晋升通道

在传统唱片退出历史唱片之后,歌手的商业思维开始了巨大的转变。当唱片不再可以支撑商业利润的时候,歌手就必须寻找到一个全新的赚钱方式。一般而言,在2008年-2015年时,因为传统唱片已经确定退出,歌手后知后觉开始找寻到了如下的方式获得利润:

1:演唱会。

2:影视客串。

3:综艺节目当导师。

这三个方式之中,哪一个利润最大、面子最好?答案是第三个:综艺节目当导师。如此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引发了第二次选秀的高潮。但是这本质上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华语人才隐患:歌手成为了资本的选择方,话语权牢牢被不具备音乐审美人员把控。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的:在2010年之后,经过了5年的大量失业后,张赫宣、平安、金池、袁娅维、张伟、金志文、姚贝娜等等依旧坚持音乐的从业者,他已经没有去处可以完成自身事业的发展。他们必须找寻到《中国好声音》或者类似的选秀节目才能维持自身的事业发展。而这种情况是,2005年音乐唱片推出历史舞台造成的必然后续结果。

而《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深层次的商业上他是满足了两个群体的及时需求,但是却造成意想不到的发展遏制,具体如下:

1:《中国好声音》解决了已经成名的老一辈公司就业问题。那英也好、刘欢也罢、汪峰、杨坤、齐秦都行,甚至于天王周杰伦他也不得不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完成就业。是的,老一辈他们已经拥有极高名气和代表作的歌手,他们参加《中国好声音》同样是一种就业。因为在2005-2015这十年对于所有歌手,都是一种就业压力巨大的时代。老一辈歌手同样缺乏利润。

2:《中国好声音》解决了没有新人晋升通道的就业问题。不得不说,虽然《中国好声音》有一些隐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让金志文、张伟、姚贝娜、袁娅维、吉克隽逸等人获得了职业歌手的身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在当时就业压力巨大的时代之中,《中国好声音》是解决了新人歌手晋升通道的主要方式。

3:《中国好声音》的发展遏制是:新人仅剩通道逐渐单一化,唯一化。这里就是姚贝娜遭遇的问题所在,因为晋升通道单一,而参赛人员过多。《中国好声音》无法完成对于具有真材实料的歌手做出较大的推荐和仅剩。

整体上讲,在这个选秀时代的过程之中,老一辈歌手是永远的获利方。他们占据了导师的面子,又具有最高的利润回报率,同时又掌握了新人的晋升人脉和音乐资源。这会导致老一辈歌手在新人之中占据较大的话语权,这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新人很难离开老人的扶持。这里单依纯和李建的高专业度师徒关系,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3:导致华语人才断档的辅助原因:华语歌手自身能力不足+华语音乐教育薄弱。

最后一个问题是,其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华语歌手在2010年之前,其实都是以非专业科班的歌手为主,华语音乐之中真正的科班生老一辈只有如下几人:

1:那英、谷建芬(国家第一批声乐教育家,青歌赛指导)学生;2:孙楠,谷建芬学生;3:谭维维,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唱法毕业;4:汪峰,中央音乐学院种提琴专业毕业。

除了以上这四个人之外,我们很难找到30岁以上的科班生。而周杰伦、陶喆、四大天王、陈奕迅等人都是没有任何音乐教育背景的。当然林俊杰、王力宏等人的培训类也是一大主力。而拥有高收入的歌声可以培训,那么我们更多的听众如何获得培训的音乐教育?所以实际上,还是因为华语音乐受众的音乐教育资源获得过于昂贵有关。

整体上,华语音乐人才断档是发展时间不够,和转型冲击造成以及专业教育匮乏的综合结果。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 2024-06-23 09:27

    因为可以修音,所以都懂的

以莲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