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今天,带政政在小区儿童乐园玩,一位妈妈怒气冲冲地牵着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从我身边经过,隐约中我听见那位男孩略带哭腔地说:“妈妈,他们为什么不和我?”那位母亲气愤地说:“不玩就不玩,咱还不和他们玩呢!走,回家!”
望着他们扬长而去的背影,我的心忽然揪紧了,耳际传来那孩子隐隐的哭声......
孩子涉世未深,也不懂得人际交往,更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孤立,无法自我消化不良情绪。这时候,家长的做法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当孩子说:“妈妈没人和我玩”时,家长千万不能采取“同仇敌忾”的心态,为了解一时之气而对孩子说:“不玩就不玩,咱还不和他玩呢!”
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丧失了寻找原因,再次融入集体的机会,更切断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成长的重要道路,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害处。
尹建莉在书中说:儿童没有玩伴,就像男人没有挚友,女人没有闺蜜,是非常无聊寂寞的事。
作为家长,当知道孩子被孤立了后,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去直面被孤立的困境,分析原因,教孩子应对的方法,才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带孩子走出困境。
为何孩子会被孤立?其实,孩子被孤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性格、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成为被孤立的理由。但是,通常情况下,最容易被孤立的孩子有以下三种: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好强、表现欲强烈的孩子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内心自卑、不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孩子有特殊个性或行为表现的孩子,如爱打小报告、爱发脾气、行为过激、不爱卫生等资深亲子教育专家胡嘉认为:孩子偶尔被孤立的情形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长期被孤立,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自卑、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厌学,而且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被孤立,不要对此置之不理,想着过段时间就会好的,这绝对不是最好的做法。
如何判断孩子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被小伙伴冷落,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给予TA相应的指导。以下10种情形如果您的孩子存在四种或四种以上,就表示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您予以关注:
每次从幼儿园里接孩子时,总是看到他一个人玩耍。孩子从不提及班上其他小朋友的事情,如果您问起,他也回答不上来。孩子从不或很少和同小区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对自己的某些“特征”,如长有胎记、戴眼镜、左撇子等过分在意,并要强行改变。经常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您的孩子又抢了别人的玩具,又打别人了。孩子从不把自己的东西,如糖果、玩具等与小伙伴分享。孩子从不或很少做出帮助他人的事情,如看见别人跌倒、哭泣时,他却视而不见。孩子性格内向,常常表现得自卑、羞怯。孩子胆小、懦弱,当被小伙伴欺负时,总是躲避式哭泣。孩子拒绝与任何陌生人接触。如果发现孩子被孤立,家长应该怎么办?1、倾听诉说,理解孩子孩子被孤立,肯定会不开心,正常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一定会向父母倾诉。当孩子垂头丧气地抱怨说大家都不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家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还不是因为你内向,还不是因为你不合群......我们应该表达对他内心感受的理解,并告诉他目前的情况都是暂时的,要相信自己,而且我们一定会一起想办法解决。
2、分析原因,理清真相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被孤立也不会是一天就形成的。家长先调查了解一下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他被孤立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因素?
3、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孩子被孤立,如果是因为孩子自身的问题,比如特立独行的个性或过人的智力,那么 可以让他适当低调一点;如果是因为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讲卫生、有攻击性等,可以引导他换位思考,并改变自己;如果是因为内向胆小、不合群,那么平时就多肯定孩子,让他变得更加自信,鼓励他大胆和小朋友交流;如果是长相、身高等原因,人无完人,可以让他学会接纳自己。
如果孩子本身已经做的挺好了,还被孤立,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让孩子坚持做自己;如果环境真的不适合,家长最后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换个环境。
4、父母出马,组织聚会在孩子自我完善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的出把力。比如,可以尝试和几个“关键小朋友”的家长联系,组织聚会、游玩等孩子喜欢的活动,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们易和平共处。相处多了,打开僵局扩展友谊就容易些了。
5、老师协助,重塑形象对孩子而言,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更有效。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在集体中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获得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很多孩子乐于听老师的话,有目的的引导也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雷特指出:从孩子幼年时期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反映出的问题,便可预测TA成年后在社交方面的适应情况。
以色列儿童教育家指出衡量孩子交际能力的9大标准:1、不惧怕陌生环境,很快适应新环境。
2、必要时,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3、有独立能力,不喜欢依赖别人。
4、与小伙伴相处和谐,能在各项活动和游戏中合作成功。
5、善于和乐于帮助他人,并能谦让。
6、能理解成人的意图,并能按成人的意愿去办事;同时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建议。
7、有组织能力,在游戏和学习中能起到"小领袖"的带头作用,并为伙伴们所喜爱。
8、在公开场合中,能聪明、机智、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9、热情开朗,与人交往中充满尊重和信任。
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社交需求是不同的,只要结合孩子每个阶段的社交发育规律,适当的进行干预,就能让孩子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避免成为“孤家寡人”。
【1岁前】1岁之前的宝宝喜欢自娱自乐,一个人盯着天花板都可以看好久,玩自己的小手也能玩得很欢快。他们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但是对其他宝宝却视而不见。
其实,宝宝独自玩耍的时间,是在不断的自我确认,这是“我的”的小手、“我的”玩具、“我的”妈妈,这是他对世界的认知,开始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建议:顺其自然
这个时候的宝宝,对社交是没什么需求的,所以不必给予宝宝太多“社交”压力。强迫宝宝和其他的孩子玩,可能会摧毁宝宝刚刚建立起来的关于“我的”安全感。
【1—2岁】这个时候的宝宝慢慢开始察觉到其他的孩子了,愿意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但他们之间不会有什么交流和互动,都是各玩各的,但是宝宝已经意识到周围有同伴的存在,会听和观察TA的小伙伴。
建议:最佳社交启蒙期,多给宝宝创造接触同龄人的机会。
妈妈首先自己要走出家门,主动认识同龄宝宝的妈妈。比如小区里或固定的玩耍地点,主动去认识一些同龄的宝宝,平时也可以相约出来玩。
【2—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有趣,他们会互相模仿。比如,过家家时,一个人煮饭,很多的孩子也会跟着煮饭、煮菜等。他们会开始互动,比如简单的交流、交换玩具,但还是以自己玩自己的为主,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建议:鼓励宝宝自己拓展社交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完全适应周围有同龄孩子的存在,因此可以鼓励TA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让他自己选择想要玩的朋友,自己解决社交遇到的冲突。
【4—6岁】4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好朋友了,社交行为更独立;也开始有“团队”概念了,会一起为完成某个目标而玩耍,同时,他们开始在社交中面对更多的“矛盾关系”。
建议:培养孩子主动沟通、耐心聆听的习惯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身处于团队中,团队中有协同,也有矛盾,这个时候培养孩子主动沟通和耐心聆听的习惯就很重要。如果孩子与小伙伴出现了矛盾,妈妈不要过多干预,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与小伙伴沟通,自己化解矛盾。
写在最后: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写道:“看到一个孩子徘徊在其他孩子游戏圈子的边缘,希望加入却被拒之门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局。即使是最受欢迎的孩子有时也会遭到拒绝。针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最欢迎的孩子在试图加入已经开始的游戏时被断然拒绝的比例也高达26%。”因此,家长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时候,也不要把这个“普遍的事件”上升到对孩子们能力的否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集体的认可,需要被同龄人接纳,需要和小伙伴一起长大。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尤为重要!当家长知道孩子被孤立后,千万不要说:“别人不和你玩,咱还不和他们玩呢。”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请家长耐心地倾听并理解孩子,帮着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惟其如此,才能给孩子好的助力,让他尽情徜徉在社交的海洋中,结交到无数的好朋友。
我是,关注我,与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教育理念,畅聊人生百态!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赞赏、点赞或转发给更多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