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尚书 吕刑》
1977 年冬修水利,勤劳的人们在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发现了古代墓葬。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发掘了25座楚国墓葬,其中包括楚国令尹鄬子倗(一说薳子冯)家族墓地。编号M10号墓出土“黑敢”制作的青铜编钟九件,铭文后段曰:“余吕王之孙,楚成王之盟。”
真知堂按:这件青铜器被学人命名为“吕王孙钟”,是吕国之器或吕国后裔入仕于楚后所作。西周天子称周王,诸侯最高爵位为公。姬姓诸侯最高为侯爵,原殷商之封国多为子爵。这位吕国国君为何自称吕王?他和姜太公吕尚什么关系?周王为何不讨伐他?深入研究之后,真知堂发现,神农氏后裔姜姓吕氏在周代竟然属于戎狄。这事真蹊跷。
吕国的来历说吕国,不可不说姜太公。
姜太公是辅佐西周文武二王灭商的大功臣,被武王尊为“师尚父”。《诗经》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誓伐大商。说的就是这位太公。
但姜太公其实名为吕尚。
《史记.齐太公世家》写得很清楚:太公望吕尚者,其先祖尝为四岳。。。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
《国语》:帝舜“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
《国语》:“齐、许、申、吕四国……四岳之后,太姜之家。”
四岳为尧舜时期重臣,其一为伯夷,乃炎帝神农氏直系后裔。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姜,太岳之后也。”
《国语·郑语》:“姜,伯夷之后也。”
也就是说,太公吕尚是姜姓吕氏。吕氏为姜姓的一个分支。
真知堂按:姜姓自古出美女。周人始祖后稷之母是姜嫄。周太王古公亶父,也就是文王祖父娶妻太姜。周武王之妻为邑姜。
古人云: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春秋时期,卫庄公夫人吕姜就是天下闻名的绝色女子。
那么,此件南阳出土的青铜器吕王孙钟和姜太公吕尚有关系吗?姜太公不是齐国之开创者吗?怎么又有个吕国呢?
其实,这个吕国并非姜太公之国。
当时,吕尚被封为齐侯,尊为太公。还有一位姜姓吕氏功臣,被封于甫,立甫国。郑氏所言:“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
周穆王时,大司寇吕侯身份高贵,训于王,作《吕刑》。文章开头引用的古文就是《尚书 吕刑》,又作《甫刑》,学者皆知,不需多证。
真知堂按:《诗·大雅·崧高》曰:
维岳降神 ,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申国和吕国在西周时期为王室所重,被称为周之顶梁,即周之翰。这或许是因为姜姓申国和吕国都是王之母舅国的缘故。
周初之吕国封地在南阳盆地,与申国相邻。西周幽王时期,此二国正逢鼎盛时期。正如《国语》中史伯所言:“申、吕方强”。
《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申、吕。”
周室东迁,进入春秋时代后,申、吕二国都为楚所灭,所以南阳一带的楚国贵族墓葬出土吕器是不奇怪的。吕国后裔进入楚国为官也很正常。
这就是“吕王孙钟”为何出自楚国令尹家族墓的原因所在。
吕国为何僭越称王?真知堂上古史:搞清楚了吕王孙钟的来历,却让我更迷糊了。这位和姜太公同姓氏的吕国国君,应该也是武王伐纣的功臣,他极有可能是吕尚的兄弟或子侄辈。
他的后裔为何要僭越称王呢?是不是铭文有误读之处?还有没有吕王之青铜器呢?
这样考察,还真有。
除了吕王孙钟外,还有吕王壶,吕王鬲等器。
吕王壶据说流失海外,但有铭文拓片存世。
吕王寤作芮姬尊壶。其永宝用 享。【吕王壶】
还有吕王鬲,西周晚期文物,高12.5厘米,宽度为17.9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铭文为:吕王作尊鬲。子子孙孙,永宝用 享。【吕王鬲】
看来,这个吕国国君称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吕国在哪?它为何僭越称王呢?难道周王不闻不问吗?
真知堂上古史:事实上,上古史上有两个吕国。
一为虞夏时期所封之吕(宋《通志》:“吕,炎帝之后,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一为周时续封之吕。先说第一个吕国。
虞夏之时无文字,商代吕国屡见于殷墟甲骨文卜辞。
卜辞文记载“方以敦吕”,敦,即敦伐,即某方入侵吕国,此时的吕国当在殷商西北部一带,山西黄河边的吕梁山,可能就是夏商之吕国所在。
1970年代甘肃省灵台境内出土西周铜器“吕姜簋”,铭文为“吕姜作簋”四字,灵台为密须国所在地,此铜器应该是吕国和密须国联姻的见证。下图为灵台出土青铜提梁卣。
再说第二个吕国。
西周建国后分封的吕国(即甫国),在河南南阳地区。关系好时,周王还派兵护卫吕国。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诗经 扬之水》
《左传·成公七年》记载,“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
真知堂上古史:“围宋之役”发生在楚庄王十九、二十年,也就是说最迟到楚庄王十九年(公元前595年)之前,吕国已成为楚国一县。
西周夷王二年,即公元前877年,吕国还派人进贡南阳玉给周王。可见此时关系不错。
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今本竹书纪年】
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北堂书钞.31】、【太平御览.84】
吕国确切何时灭亡,就无法考证了。
读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
吕国既然是西周封国,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僭越称吕王呢?
别划走,关键部分来了。
真知堂研究认为,周代姜姓国原本都是戎,即所谓姜氏之戎,并非华夏族!
西周建国,西戎姜氏出了大力!
吕为姜姓之戎?什么?神农氏姜姓是戎狄?你真知堂还是改名假知堂算了!
千万别那么着急下结论,往下读完再说。我们看看姜姓为戎狄之证据链。
1.神农氏为姜姓,即羌姓。羌者,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只不过我们历来相信神农氏发明了农业,感情上觉得炎帝神农氏不应该和属于游牧民族的氐羌发生关系。
2.姜氏之戎屡见于周代史料。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范宣子之语:“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
《左传·僖公十一年》记:“扬、拒、泉、皋之戎,皆为姜姓。。。晋人及姜戎败秦师於殽 。”杜预注:“姜戎 ,姜姓之戎 ,居晋南鄙。”
《国语·周语上》记:“﹝周宣王 ﹞三十九年,战於千亩 ,王师败绩於姜氏之戎 。”韦昭注:“姜氏之戎 ,西戎。”《史记·周本纪》亦然。:《后汉书·西羌传》改称“姜氏之戎”为“申戎。
3.姜戎申国引来犬戎灭西周。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褒姒,要立其子为储君。太子奔西申,投奔外公家。后来申侯引来犬戎乱周,西周亡国。申国就是前文所谓的“申吕”之申。此事足证姜姓申国本就是戎狄国,要不然怎么会引犬戎灭周?
吕和申都是姜姓之戎所建之国,无疑!
真知堂上古史:周武王用来刺纣王遗体的剑名为“轻吕”,或许本就是吕国之兵器。轻吕为后世匈奴所称的“径路刀”,此事无争议,其为戎狄习用之兵器“鄂尔多斯青铜剑”,也是吕氏为戎狄之一证。
因此,吕国国君自称吕王,也不能算僭越。亡周的事情都干的出,称个王又算得了什么事?
西周戎狄多自称为王其实整个周代,戎狄多自称为王。
秦时,有义渠王。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
《竹书纪年》记载:商“武丁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认为:“古诸侯境内称王,与称君、称公无别。”
张政烺则曰“周时称王者皆异姓之国,处边远之地,其与周之关系若即若离,时亲时叛,而非周时封建之诸侯。”
真知堂上古史:吕国国君称王,其实就是戎狄之俗而已,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不过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姜姓神农氏肯定是华夏而非戎狄罢了。
在西周国都所在的渭河流域,还有不少称王的邦国之君。
比如,夨王,厘王,丰王等,都有带铭文的青铜器出土。
这些称王的国家,都是西周灭商之时的盟友旧邦。即所谓的“西土之人”。
夨王簋,1974年5月出土于宝鸡县贾村公社上官村。
昆疕王钟(《殷周金文集成》46)西周晚期器,铭文:“昆疕王賈乍龢鐘。其萬年子孫永寶。”
阝奚王尊,西周早期器,铭文:“阝奚王作夨姬宝尊彝。”阝奚王,阝奚国首领。据吴镇烽《近年新出现的铜器铭文》介绍,阝奚国族地望应在甘肃灵台县白草坡一带。
真知堂就不一一例举了。
如果认可姜姓为戎狄,那么吕国国君称王之事就顺理成章。你周国大国,你称王。我戎狄,不服周,我也称王。你管不了我。
结语真知堂上古史:西周历史真相,尚处于隐秘状态,后人对西周共和行政之前的历史,知之甚少。有赖于地下青铜器的出土,其铭文让后人对西周史实有了新认识。
华夏和戎狄,其实是一种族群认知。是通过强化共同的祖源历史记忆,强化自身和外部敌对力量的区别过程中产生的概念。这一概念,形成了西周,成型于春秋战国时代。
所以,以华夏和戎狄观念来研究西周(含)之前的上古史,难免戴上有色眼镜,有失偏颇。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观点,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时间为202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仅以此文,给各位头条朋友拜年了。感谢大家的长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