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不装了,反正他们睁眼说瞎话也不是第一次

胖胖说他不胖 2024-10-25 18:53:49

hi,我是胖胖。

昨晚写完文章后呢,胖胖刷到某杀毒软件创始人、某网红谈996和内卷,他提到说:

有人喜欢打牌、打麻将、打游戏,通宵打游戏能叫内卷吗?

所以,创业者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废寝忘食,那不叫内卷。

年轻人直接“躺平”肯定没意义,它改变不了任何现状,不能把所有努力都当成内卷。

自愿和被迫是两码事

胖胖看评论区里骂声一片,大家都觉得这话是不是有点在混淆视听。

这里提到了创业者,问题是创业者有股份,有话语权,他加班是为了自己的事业,钱进自己的口袋,所以他心甘情愿。

而打工人不同啊,你比如靠996打工换来的一点点工资,是自己愿意的吗?

自愿和被迫本来就是两码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摆地摊,谁不想赶一波人流多赚点呢?

自己的事业其实就不存在996一说。

像胖胖之前在我们老家,每逢初一十五很多人去庙里拜神,有时候摆地摊就得赶在五六点人流之前,三四点起床拉着货去和同行“抢最佳人流位置”,为了就那一小波流量的生意。

生意人都是这样,起早贪黑赶热闹,为的不过是碎银几两,也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的理想”。

对吧,赚钱完全靠自己拼出来,起早贪黑那也不觉得是内卷,因为是自己的生意,不是吗?

你像自己起早贪黑摆地摊做生意的,不管多累,看到哪里人多,哪个时间段人多就去蹭人流,不分昼夜,不分时间段。

除了极端天气,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因为这是自己的事业。

那拿创业者加班说事的,不就是模糊了概念、转移了矛盾吗?

把“打工人”和“创业者”强行扯到一起,就有点牵强了。

只谈付出,只谈兴趣,不聊收获,你即使是兴趣,人性也不会无私到这种地步。

打工和创业是完全不同的事,创业者拼的是自己的事业,努力再多,赚到的也是一大部分进自己口袋里的钱。

而打工人呢,拿一份工资干一份活,付出不等于回报,怎能一概而论?

说实话,打工有附带情感道德因素吗?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经历过,像在一些企业里,管理层经常会用“情感PUA”来混淆打工人的真实需求,有时候就定义了打工也要讲“忠诚”和“情分”。

举个例子,你在这家公司拿8000,另一家公司挖你给13000,跳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吧?这是人性。

但有些老板会动用各种情感话术,说什么“公司刚起步不久,又给不了你这个工资”“公司栽培了你,你跳槽了不就是白眼狼”之类的。

这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被包装成道德问题,搞得有些道德感比较强的员工,生怕被道德绑架扣上“白眼狼”的帽子。

胖胖是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跳槽后各种“自私自利”,“白眼狼”的标签被贴上,被阴阳,蛮多的。

胖胖是这么觉得的,在传统文化里,“自私自利”绝对是个负面词汇,像是道德上的污点。

可打工不是一样商品买卖?

谁给的工资高、条件好,前景好,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去哪里,对吧,怎么就成了“自私”?

打工人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没问题,而非公司的利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这种道德绑架,从小我们就不陌生。

你像小时候家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说把大梨让给别人是美德,潜台词就是:

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长大了,这种逻辑被带到了职场里——不谈自己,不顾家庭,凡事先想着公司,这难道不荒谬吗?这符合人性吗?

让孩子从小被教导“让梨”,长大了又被教育“为公司牺牲”,这本质上就是违背人性。

牺不牺牲要出于个人意愿,不是用“忠诚”绑架,况且这个词汇就是用来道德绑架的。

职场也一样,打工人追求更好的薪水、发展环境,没什么“白眼狼”可说,反倒是以道德绑架员工的,不才是“自私自利”?

你不谈钱,又只想谈一个虚拟的理想,但是人要吃饭,不可能听了这个虚拟的理想成了他们的“代价”。

合理追求自我,不是自私,是一种良性表述。

想想几十年前,爸妈那一代,家里条件有限,几块肉、几袋米,几个苹果,怎么分?

一家三孩子,两个苹果,那谁吃大的,谁吃小的?

按理说,谁都想吃大的,但结果往往是大的让给兄弟姐妹。

因为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孔融让梨”的思想——无论好坏都要学会让步,把好的让给别人,自己拿差的才是美德。

可这种思想从小到大根深蒂固,长大了进了职场,就演变成了对公司“狼性精神”的盲目服从。

企业用这种“为大局牺牲”的思想PUA员工,996加班奉献,不谈钱或者少拿一点工资,把个人利益让渡给公司——等公司“强大”了,“上市”了,公司富强了,员工你什么都有了,也就有了所谓的“荣耀”。

这种教育让我们习惯于不追问自己的需求,好像为公司做出牺牲才是理所应当。

当你稍微一表达自己的需求,反而被指责“自私自利”。

跳槽就是白眼狼,争取权益就是不忠诚,可这种评价体系真的合理吗?

它到底是道德标准,还是一种“道貌岸然”的虚伪?

小时候我们被要求“为家庭放弃自我”,长大后“为公司奉献自己”。

好像一旦放下自我追求,就成了“无私”,可这种牺牲真的是非黑即白的道德优越吗?

会不会是他们害怕我们追求自我,是担心他们的“蛋糕”变小?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他们口中所谓的“自私”,其实不过是我们希望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表现,是一种“自我主义”,但是它和“精致利己主义”完全不同。

自我主义是遵循本心,是希望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需求?

难道追求自我在我们文化里就一定是“自私”吗?

胖胖会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待:

合理的自我追求,不是“自私”,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

当我们喜欢的事情和别人的利益不冲突时,它其实是一种良性表述。

“乖”其实是让你放弃自我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博主说起学英语时,一直不知道“乖”用英语怎么说,上网查也查不到。

他回忆看过的英剧美剧,也没有找到能对应“乖”或“听话”这种表述的词语。

后来一想才意识到,可能“乖”这个概念是我们独有的。

我们从小被夸“乖”,本质上是不是在夸我们服从呢?

你乖乖把饭吃完了,妈妈就说你乖,实则是在说你“听话”。

当你得到的称赞不再是因为这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而是因为“你很乖”,其实无形之中就鼓励你附和他们的所谓“真理”成为一个服从的人。

传统文化里,乖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是听话:

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家里听家长的,进了公司听老板的。

只要你“乖”,你就能得到肯定。

而一旦你有不同意见,尤其是你的地位不如对方,就容易被视为“忤逆”。

这个“忤逆”也是被他们所定义的,概念让人不得不服从,因为不听话意味着反叛,意味着“不乖”。

但换个角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权利——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意见可以不成熟、有偏颇,但表达权是平等的。

只因年纪小就不该有自己的想法吗?

就因为是孩子,就必须听家长的一切意见吗?

在很多家庭环境中,“乖”其实是让你放弃自我,让你让渡本该属于你自己的话语权,判断权,去服从对方的意志。

乖巧听话,在这种教育中成了道德优点,却也意味着放弃主见和自我。

是你自己放弃了,让渡了自己做主权利的,就是在这种长期让渡的情况下,很多人总渴望有个“包青天”替自己做主,但是说到底,包青天不过是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

就是不断以服从换取认可,不断放弃自我,却被误导成无私和美德,而好与坏,种种定义,都是被定义出来的。

在不知不觉中,每个人让渡了自己的选择权

有时候,我们选择放弃自己的意志,选择忍耐,选择不说,甚至学会对一切妥协。

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开始习惯性地回答:“有意见吗?没有。”、“你同意吗?同意。”

但长时间压抑的结果是,委屈、失落、愤怒在心里发酵。

情绪像一口封闭的高压锅,你总有爆发的一天。

而情绪一旦找不到出口,积累成疾的也不是少数。

陈丹青曾说过,人是需要释放“攻击性”的。

这里的“攻击性”并非粗暴的喊打骂,而是表达不同意见、发出质疑的权利,是一种健康的宣泄。

当我们在讨论中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内心的压抑才得以释放。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观念交锋,才是情感的良性疏导。

但是往往呢,我们的文化又似乎特别讲究“忍”,甚至崇尚“忍辱负重”。

可是忍与不忍,也是需要智慧的。

人生长远的规划和暂时的妥协固然需要忍耐,但面对不合理的事物、违背自己内心的要求时,有时候一声“我不要”才是真正的自我表达。

懂得何时该忍,何时该说“不”,才是对自我的追求。

你比如当公司聚餐或会议中,大家讨论吃什么时,你每次都只回一句“随便”,表面上是无所谓,实际上时间一长,同事们就不会再问你意见了。

这种沉默,很容易就让你在团队中失去存在感。

其实,你本来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喜欢的选择,但一次次的“随便”,把原本属于你的决定权无形中潜移默化让渡给了他人。

久而久之,别人就会默认你没有主见、缺乏自我意识,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放弃了表达的权利。

这种沉默的根源,或许要追溯到方方面面,包括我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

在家长、老师、上司的引导下,我们习惯性地遵从他们的意见,而忽略自己的声音。

这种让渡,最终让人连表达意见的意愿都消失,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成了那个“没有意见”的人。

其实像胖胖说的,“个人主义”并不是自私,也不是精致利己主义,它代表了一种真实的存在,是对自己感受的尊重和理解。

自我意识的形成需要和他人的交流与碰撞。

当你与不同的观点交锋时,才会发现别人所处的位置,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同。

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我们不仅看清了自己,也明白了改进的方向。

这并不是盲目的自我膨胀,而是认清差距后,稳步地朝着更好的自我迈进。

在追求自我的路上,每个人都保有自己的选择权。我想吃什么,想做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和什么样的人共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决定。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坦然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在公司或团队中提出自己的见解,都是真正的自我表现。

哪怕会与他人产生分歧,只要是基于文明的交流,这种碰撞不仅不会带来伤害,反而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理解“自我”与“别人”的边界。

我是一直这么觉得,自我,它并不等同自私;

个人主义,也不是精致利己主义。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价值观,往往把“自我”与“自私”简单地划上等号,扭曲了它本来的含义,很多词语都是被人为扭曲的,只是为了给你套上一个道德的紧箍咒。

你像胖胖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有时不过表达几句个人观点,就有人在后台跳出来谩骂,骂几句“精致利己主义”。

但实际上,我觉得跳脱活出自我的人,非但不会自私,冷漠无情,反而会更懂得爱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的痛苦与悲哀,因为他们对自我需求的理解,让他们更具同理心。

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立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活出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下,附和他人定义的标准的。

即使最亲密的关系,也要尊重彼此的个体意志。

自我不是自私,它是一种包容与博爱,是一种对他人选择的尊重,而不是伤害他人以谋求个人利益的“精致利己主义”。

好吧,那胖胖某位网红大谈996的话题,胖胖扯出来一大堆闲话,这些讨论背后,胖胖会觉得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如何摆脱996和无休止的内卷?

他不是某个单独个体的觉醒,它需要从个体到群体,从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积聚起力量,去捍卫属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说盲目地妥协和让渡。

越让,有些人,有些企业,就越不把人当人。

越让,自我意志慢慢的就被消失殆尽了。

是人,是动物,是文明,是野蛮。

尽量,不要退化。

尽量,不要让渡。

3 阅读:33

胖胖说他不胖

简介: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