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弟子气得说句“脏话”,竟流传2500多年,今还成老师惯用语

趣史談过去 2024-07-14 11:46:52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自春秋战国以来,孔子被一代代人尊为文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更成为此后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尊崇的主流思想。记载其言行的著作《论语》,更被后世评价为:半本论语治天下。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在如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圣人”形象。但你知道吗,他也会说“脏话”,而且还传承了2500多年,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先祖曾是殷商王室。

孔子出生前,他的父亲叔梁纥已经有10个孩子,其中9个是女儿,剩下的一个虽然是儿子,但身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因此,叔梁纥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

老年得子本就让叔梁纥欣喜不已,而孔子还是唯一可以继承他家业的孩子,更让他父亲欣喜若狂。

孔子从小记忆力超群,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对他父亲对他的培养更加不遗余力。

只不过好景不长,三岁时,他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子二人为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不容,被驱逐出府,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自己年轻时,也曾踏入仕途,在鲁国为官。但最终抱负不得实现,还引起君臣猜忌,孔子就带领他的一众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离开鲁国后,所到之处他们一行人都受到热烈欢迎。各国统治者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孔子慷慨地向他们分享了他的想法。

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太好。于是,孔子在外游历14年后,带着弟子返回鲁国著书立说。

孔子的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贤者72人,孔子也常将他们的言行记载下来,如颜回、子路等人,都是他非常重视的弟子。

由于孔子在招收弟子时并不会拘泥于社会地位,所以众多弟子聚集在一起时,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

而且也不是每一位弟子都对孔子尊敬有加,其中一个叫宰予的学生就常让孔子感到头疼。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宰予是非常聪明那类,平常学东西总是比别人快,导致他性格有些不受拘束。

虽然孔子对他的这一行为提出批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很少加以改正。孔子与宰予在一些观点上,也存在分歧,两人常展开激烈的讨论。

据《史记》记载,宰予在孔子讲课期间,曾经问过一个这样的问题:“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他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宰予认为守孝三年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礼、乐崩坏,因此,他认为可以将守孝时间缩短,改为一年。

古时王朝以孝治天下,为官者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父母去世后,就要立马回家守孝三年,如果故意隐瞒家人死讯,在朝为官,后果会很严重,轻者受到弹劾,重者永不录其为官。孔子十分注重“礼”,对三年守孝制度也十分认可。

面对弟子这一“不孝”之言,十分气愤,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父母去世后,吃美食、穿华衣不会感到不安吗?

但宰予却表示非常心安,因为真正的孝顺,不应该注重这些虚礼。这让孔子感到无语,认为他“不仁”。

后来,孔子还发现,宰予白天睡觉,他会生气骂道“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但孔子没有想到的是,他生气时骂弟子的这句“脏话”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老师骂学生的常用语。

0 阅读:2

趣史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