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攻荆州,刘琮降曹。
本在樊城准备抵御曹操的刘备紧急南撤,准备去江陵组织继续抗曹。
刘琮的部下及许多荆州人士纷纷来投奔刘备,刘备走到当阳时,居然已经聚集了10余万人!
然而,人数众多,老幼皆有,辎重数千辆,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几乎是龟速前进。
有人劝刘备:当务之急是赶紧到江陵,如今我们百姓多、士兵少,敌人一旦追过来就糟了!
此时,刘备说出了那句名言:干大事以人为本!大家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
于是,刘备继续带着大家龟速前进。
结果,曹军的虎豹骑追了上来,刘备军遭到重创。刘备自己险些被团灭,去江陵继续抗曹的设想被击碎了···
一直以来,人们对刘备携民渡江的举措都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刘皇叔不愧为仁德之主,也有人认为刘备不过是裹挟人质···
那么,刘备携民渡江,究竟为何呢?
“人质”说,是立不住脚的“携民渡江”,实在是不靠谱的设想!
因为:面对曹操,“人质”没有任何意义。
刘备跟曹操打交道的时间很长了,他可太了解曹操的为人了。
跟曹操搞“人质”这一套,那是找死!
当初,吕布袭兖州时,夏侯惇曾经被手下叛变者劫人人质。
韩浩哭着对夏侯惇说“当奈国法何”?遂下令不顾夏侯惇,直接攻击劫持者···
后来,曹操得知此事后,大为赞许韩浩,并以法令的方式规定了今后对付劫持人质事件的处理办法:不管人质,直接攻击劫持者!
乃著令,自今以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三国志.夏侯惇传》
夏侯惇做人质都没有用,何况其他人呢?
再何况,这些人都是自愿跟随刘备的,曹军要攻击他们,还能有什么特别大的心理负担吗?
所以,说刘备是要用“人质”的办法来抗击曹操,实在是脑洞大开了!
既然不是要挟持人质,刘备为何不赶紧去江陵,而是带着一堆百姓“龟速”行驶呢?
“携民渡江”之因1:迁徙人口,是群雄竞争的常见手段汉末时,天下大乱,人口大减。
因此,人力资源,是比领地更为宝贵的资源。
所以,在实施战略退却时,将当地人口往后方迁徙,是群雄常见的手段。
曹操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前,曹操就主动将东郡等地的人口内迁了。
后来,曹操与孙权争夺淮南时,又试图将来淮南人口迁走;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也将汉中,乃至三巴地区的人口内迁。
此时,自愿跟随刘备迁徙的人口达10余万,这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不到万不得已,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放弃的!
而当时的刘备,似乎有理由认为:他还没有到不得不放弃这些人口的时候!
“携民渡江”之因2:对时间的判断出现偏差在刘备决定撤往江陵前,诸葛亮曾经提出:应该赶紧打下襄阳,然后组织全荆州进行抗曹活动!
而刘备,也是以不忍同宗相害为由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
诸葛亮建议先打下襄阳,虽然想法有些偏激,但说明:在刘备、诸葛亮看来,曹操一时还过不来,刘备要干什么事情还有一定的时间。
毕竟,刘琮投降时候,刘备尚在樊城,也就是在抗曹的第一线,在刘备撤退时,曹军尚远未抵达前线!
而且,曹操不但距离荆州尚有距离,要迅速进来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据王粲的《英雄纪》记载,曹操到襄阳对岸时,没有船只,只好紧急造木筏渡过汉水···
显然,刘表在汉水的水军,或者支持刘备,或者有其他原因,总之,都没有在第一时间降曹。
考虑到刘备较长时间坐镇襄阳对岸的樊城,以及关羽带走了一支水军,有理由认为,是刘备促成了汉水没有支持曹操水军的情况!
所以,刘备有理由做出判断:曹操一时半会是追不过来的!
而且,按照常规在算:当时的行军,“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曹操如果按照常规速度来追击,刘备即便一日只行十余里也是可能来得及的。
然而,刘备到底是低估了曹操!
曹操在来到襄阳后,立即以虎豹骑对刘备发起追击。
虎豹骑日行三百里(速度是常规重行的10倍,常规轻行的6倍),迅速追了上来,给了刘备沉重打击!
“携民渡江”之因3:刘备的招牌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三国志.庞统传》引《九州春秋》
后来,刘备与庞统阐述了自己抗曹的总招牌:以宽对仁,对仁对暴,对忠对谲。
在当时的刘备看来,即便是以夺取益州为条件,也是“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吾所不取也”!
因此,在“携民渡江”时,刘备不敢抛下追随的民众,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从表面上看,刘备的表现似乎有一点迂腐。其结果也是失败的。
然而,事实上,刘备这一坚持却是高明的。以当时的情况看,刘备抛下追随的百姓,提前抵达江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此对待主动追随的百姓,刘备纵然到了江陵,又有多少人愿意再支持刘备呢?
以硬实力论,当时的曹操已经如此强大,刘备以一江陵是他的对手吗?
只有维护、积累自己的软实力、品牌实力,刘备才可能继续做曹操的对手呀!
刘备此举,虽然使他撤到江陵组织抗曹的计划破产,但他仍然赢得了名望和人心。
后来,刘备在南三郡时,荆州各地不愿降曹者纷纷来投;刘备到益州时,益州当地士人纷纷倒向刘备,或许是对刘备一直以来,尤其是在“携民渡江”中所表现出的形象的回报吧!
毕竟,谁不愿意追随一个愿意冒着巨大风险也不抛弃自己的领导人呢?
刘备的作为,就是为了长期的品牌形象而牺牲了短期利益,是“一盘大棋”,断不可以以一时的盈亏来衡量。
刘备“携民渡江”,绝不是所谓以百姓为人质的卑鄙之举。
刘备“携民渡江”,是有着全面考量的。
从战术层面来说,刘备是失误了。
他错误判断了曹操的行动速度,导致自己承受了一场惨败,更直接导致他撤到江陵继续抗曹的计划破产。
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刘备的坚持是利大于弊的。
刘备维护,并强化了自己的仁德形象,使硬实力羸弱的他拥有了极强的品牌资源,更使他在几乎团灭的情况下,依然保留了翻身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