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康熙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侍儿看历史 2023-02-23 09:42:09

鳌拜,瓜尔佳氏,隶镶黄旗满洲,卫齐第三子,费英东的侄子。

鳌拜的出身算是不错,但并没有多么显贵,这个门第在当时的八旗内比较普通,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干部子弟。

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

通俗点儿说,这会儿的鳌拜是一个拿着世袭营长俸禄的旅长。

崇德二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鼇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之后,鳌拜在攻打皮岛的战斗中表现优异,被擢升为副将(可以理解为副师长),赐号“巴图鲁”。接着,在松锦大战中,鳌拜再次表现优异,被提升为皇太极的亲军队长,地位相当于师长。

我再次强调,相对于大家熟知的多尔衮、阿济格、豪格、多铎、济尔哈朗、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此时的鳌拜依然是个小角色,不要说议政,连单独领兵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接下来的皇位争夺战,改变了鳌拜的命运。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未指明由谁接班,当时分为两大派:

一是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支持多尔衮。

二是豪格的正蓝旗,支持豪格;皇太极生前的两黄旗,坚持要求立皇子,但并未指定一定要立豪格。

这里我解释一下。

皇太极执政时,将皇室成员的户籍全部落到镶黄旗下,使得镶黄旗成为八旗首旗,在工资待遇、擢升、驻守方面,镶黄旗下的人都有优势。鳌拜因为是皇太极的亲军队长,所以他的户口也在镶黄旗下。除此之外,皇太极的大秘索尼、另一个护卫队长图赖(鳌拜的堂兄)、当时还是侍卫的遏必隆等人,户口均在两黄旗下。

所以,要保住两黄旗的特殊地位,就必须从两黄旗的皇子中选一人继位。所以,两黄旗下的这些人并不太希望立豪格,因为豪格的根基在正蓝旗,一旦他当上皇帝,必然优先照顾正蓝旗的人。

但是,两黄旗的人更不希望多尔衮当皇帝,原因有三:

一则,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只有两旗,却实两个大旗,他们牛录数占到了当时八旗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一旦多尔衮当政,需要照顾的利益更多,说不定还要与两黄旗换色,就像皇太极当年做得那样(皇太极本来是正白旗旗主,当上皇帝后强行与多铎、阿济格的两黄旗换色)。

二则,多尔衮的胞兄弟阿济格、多铎,之前与皇太极很不对付,多次龃龉。

三则,多尔衮深得皇太极器重,在朝中羽翼丰满,他一旦当政,之前皇太极的亲信们就会受到冷落。

所以,皇太极生前的亲信们极力反对多尔衮登基。

然而我要说明,此时两白旗的实力虽强,但在八旗内远谈不上优势。因为此时还有“三王一公”(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的九千军队,相当于两个旗,他们之前归皇太极直接指挥,受尽优待,是绝不会倒向多尔衮的。所以,一旦多尔衮强行登基,就相当于以两旗打八旗,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的。

多尔衮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皇太极死后,他先去拉拢索尼。索尼是皇太极的心腹大秘,如果能说动索尼,搞出一份“先帝遗诏”,这个事儿就完了。即:

太宗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诣三官庙,召索尼议册立。

但是,索尼丝毫不给面子,即:

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此外,索尼还与两黄旗的武装力量,即当时负责宫廷宿卫的鳌拜、图赖等人密谋,坚持立皇子。

是夕,巴牙喇纛章京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

我前面说过,索尼、鳌拜只是个小角色,图赖、遏必隆等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八旗宗室王公,随便拿出一个都比他们大十几级。

那么,他们为什么有能力、有胆量去密谋“继位”这种大事儿呢?

答案就在于他们的身份。

讨论继位,就要开会,开会的地点,在崇政殿,负责崇政殿安保工作的,就是鳌拜、图赖、遏必隆。

明白了吧?

你多尔衮纵使有两白旗的军事力量,但是你开不进盛京城,不能进崇政殿。你如果强行闯门,就是反叛,就是与八旗和三王一公的军队为敌。而负责城内安保工作的,是两黄旗的亲军。

下面的事情即:

黎明,两黄旗大臣盟於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诸王大臣列坐东西庑,索尼及巴图鲁鄂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睿亲王犹豫未允,豫亲王曰:“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睿亲王曰:“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豫亲王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礼亲王曰:“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乃定议奉世祖即位。索尼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盟於三官庙,誓辅幼主,六人如一体。

这是八旗宗室王公在开会,索尼和鳌拜竟然敢于亮相说话,而多尔衮竟不敢斥退他们,只是令“暂退”。

由此可见,此时多尔衮的处境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而两黄旗亲军的“张弓挟矢,环立宫殿”,就是明白地告诉多尔衮:“不立皇子,你就不要出门”。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迅速服软,提出了立福临、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的方案,化解了这次危机。

由上可见,顺治帝登基的首功之臣,就是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人。

所以,多尔衮上位后,着力打压他们;而顺治帝亲政后,则大力拔擢他们。

索尼相当于继续担任皇室大总管和皇帝大秘。即:

八年,世祖亲政,特召还,复世职。累进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鳌拜则更进一步,担任皇宫安保总负责人和皇帝的军机顾问。即: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由上可见,这两人能够掌握权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牛逼的战功,也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高的政治建树,只是因为他们曾拼死帮助顺治帝上位,对顺治足够忠诚。比起同时期的牛人,像多铎、勒克德浑、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等,他们的水平实在不够看。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顺治帝死后,委派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为四大辅政,相当于清廷实际的皇帝。

苏克萨哈之前没介绍过,这里简单说说。他之前是多尔衮的亲信,相当于索尼之于皇太极。多尔衮死后,他充当污点证人,带头举发多尔衮谋逆,算是顺治帝清算多尔衮的首功之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战功和建树。

好啦,下面简单介绍下这四位仁兄当政期间的“政绩”。

顺治十八年,四大辅政因郑成功袭扰东南沿海,以康熙的名义下“迁界禁海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

当年,四大辅政诛杀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即其他郑氏子弟,与郑成功决裂。

康熙二年,四大辅政以康熙的名义宣判文字狱大案“明史案”,处死七十余人,牵连上千人,是为有清一代处死人数最多、牵连最广的文字狱案。

当年,四大辅政决定联合荷兰人一起攻打台湾,战后“金夏归清廷、台澎归荷兰”。

当年,四大辅政收缴吴三桂的平西王金印,收回其“便宜行事”之权。这种过河拆桥的举动,使得吴三桂开始着意经营自己的基本盘,逐渐成为一股割据势力。

康熙四年,施琅率军攻打台湾,途中遭遇飓风,战船多有覆没。战后,四大辅政免去施琅的水师提督职务,召其回京为内大臣,并焚毁了福建水师的大型战船,对台采取保守的防御策略,继续施行迁界禁海。

康熙五年,鳌拜掀起“换地风波”。

介绍下背景,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当政,所以在第一次圈地时,分给多尔衮控制的两白旗的土地较好,而两黄旗圈占的土地较差。顺治四年,多尔衮下令停止圈地,这个事儿就这么放下了。

鳌拜当政后,认为不公平,要求两黄旗与两白旗换地,规模巨大,即:

镶黄旗、近圈顺义、密云、怀柔、平谷、四县之地、毋庸拨换外。其在右翼之涿州、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邱、肃宁、容城等处地、应照旧例、从头挨次拨换。将正白旗通州、三河、迤东大路北边至丰润县地、永平府周围留剩地、拨给镶黄旗。如不敷、将遵化至永平路北夹空民地圈给。其正白旗所撤通州迤东之地、亦应于永平周围地内拨补、不敷、将路北夹空民地、滦州、乐亭县、民地圈给。至二旗包衣佐领下壮丁、应否迁移、伏候上裁。再六旗地亩内、除一半可耕、一半不堪者、不准拨换外。其过半不堪、与全不堪者、应将各旗圈内空地、或退回地亩、酌量拨换、俱俟秋成后、差员丈量分拨。一议、镶黄旗既有顺义等四县地、应将所移涿州壮丁、即于顺义等处民地圈给。其河间等七县所移壮丁、应将正白旗蓟州、遵化州地拨给。不敷、将夹空民地圈给。其通州、三河、玉田、丰润等处地、仍留正白旗。

此时,各旗壮丁已经在固定的地方生活了近二十年,早已成家立业。现在突然要求换地,旗下怨言纷纷。很多旗人故意焚毁旧土地上的房屋、庄稼,来了个“干净交接”。

此外,在换地过程中,两黄旗的壮丁再次大肆圈占民间土地,京畿附近百姓饱受其苦。

当年,鳌拜以“历法之争”,对西洋来华宫廷传教士进行了大规模迫害,后来为康熙帝铸炮五百余门的南怀仁就是其中之一。

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皆凌迟处死。自是废新法不用。

此外,从康熙元年开始,沙俄侵略者重回雅克萨筑城,在黑龙江流域肆意烧杀掳掠,这四人在执政的八年间不闻不问。

这就是这四位仁兄当政期间的所作所为,以鳌拜尤为王八蛋,说他是个“权奸、酷吏”毫不为过。.

迁界禁海令、明史案文字狱、换地圈地、焚烧战船、联合荷兰攻台,这些全网流传的康熙黑帽子,都是这四位仁兄帮助康熙戴上的。

经过他们的一通折腾,当康熙亲政时,局势是这样:

西北的准噶尔已经建成一支火器骑兵部队,数量约为两万人;

东北的沙俄已经建立雅克萨、尼布楚、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通金斯克、伊尔库茨克、巴尔古津等据点,遍布贝加尔湖东侧至黑龙江流域,常驻军队2000人;

东南的郑氏已经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其大鸟船头的巨型红衣炮可达4000斤,是当时东亚范围内最大的长身管加农炮;

西南的吴三桂坐拥能征惯战士卒六万余人,且火器装备率很高,而当时的京师八旗常备兵只有四万人,其中的540人(汉军鸟枪骁骑)装备鸟枪。

毫不夸张地说,康熙接班时的局势,比崇祯接班时更危险。

我们现在轻描淡写地说道“平三藩、收台湾”,其实四大辅政都尝试过,只不过结果异常尴尬,而到了康熙手里,看起来就“很容易”了。

至于康熙帝为鳌拜平反的原因,只是因为“仁”。

很多人知道王辅臣反叛,却不知道王辅臣投降后康熙仍然让他掌管兵权,并加太子少保。

很多人知道耿精忠反叛,却不知道耿精忠投降后康熙仍然让他掌管兵权,之后耿氏族人举发耿精忠谋逆、诬陷其祖,康熙这才决定杀耿精忠。

很多人知道康熙三征噶尔丹,却不知道噶尔丹败亡后,噶尔丹的儿子被康熙任命为御前侍卫,噶尔丹的女儿被康熙嫁给了御前侍卫,杀其父用其子为保镖,何等魄力?

我粗略码了一下,康熙朝不是因为“谋逆”(在任何朝代都是必死的)而被处死的重臣,只有索额图一人,其原因是“教唆太子谋逆”,与侯君集类似。

其实多尔衮之于顺治与鳌拜之于康熙很像,虽然“圈地、剃发、投充、逃人、衣冠”等弊政是多尔衮施行的,但历史只会记载发生于“顺治朝”,所以顺治帝对多尔衮深恶痛绝,因为他的叔叔帮他戴上了一个个黑帽子。

同理,“迁界禁海、换地圈地、联合荷兰攻台、明史案文字狱”等弊政其实是四大辅政施行的,但历史同样会记载发生于“康熙朝”,在这种情况下,康熙能够为鳌拜平反,可见其心胸之广阔。

就这些。

0 阅读:74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