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句话用在孙健的身上可谓是恰如其分。
他原本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翻砂工,但在时势的造就之下却仅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已是身居高位,39岁时更是担任了副总理之职。
不过职务得来快失去得也快,而随着动荡时代的结束,他也在1978年被免职,又重回到了工人岗位上去。
那么这之后,他又是如何应对的?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孙健,1936年出生于河北正定的一户贫苦家庭之中。
生逢乱世,战乱不断,生活之难可想而知。好在新中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51年,15岁的孙健进入了天津内燃机厂当起了翻砂工学徒。
所谓翻砂,乃是指将溶化的金属浇入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生产方法。这其中的辛苦、危险可想而知,但是对于这个出身农家的年轻人而言,他却甘之如饴。凭借着肯出力气,踏实的工作作风,孙健也被领导发掘、赏识,职务上也被不断擢升,从班组长到工段长再到车间主任。
这一期间,孙健不仅大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思想文化上也积极学习党章党规,严格要求自己。
1958年,他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之后孙健又相继担任了团委书记、武装部长等职务。
而随着动荡时期的到来,孙健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靠着出色的表现他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便相继出任党委书记、厂长、天津第一机械局任党委常委、副局长等职务。
1973年,孙健更是担任了天津市委书记之职,要知道此时的他才不过37岁。
而在天津市委书记任上短短2年,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39岁的孙健迎来了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被周总理提名担任副总理之职。
副国级,39岁的年龄,毫无疑问这就是传奇。而在事后谈及此事时,孙健本人都十分不解表示不知为何选择自己担任副总理。
我们必须要说的是,这与时代原因是分不开的。当时毛主席起用了一大批来自于基层的干部群众,比较为人熟知的一如陈永贵总理。但我们同时也要肯定的一点是,毫无疑问孙健是抓住了“势”和“时”的,也是有着被提拔的原因的。
在天津任上,即便是已经身居高位,但孙健还是保有了一颗学徒的心。为了能够了解基层,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亲自跑了几百家企业,彻底了解清楚后才做出决策;为了能够保证经济的发展,他调研考察了全国多地。
在品行上,孙健也是谦虚低调,几乎没有任何享乐安逸活动,他还在办公室外的空地上种植蔬菜。即便是调任北京后,他也将家属留在天津,不占便宜,恪守原则。
1978年,对于新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是转折之年。而对孙健亦是如此,这一年他被免去副总理职务,毕竟时代变化,形势变化,他也不太适合了。
在去职后,他又重回天津机械厂工作,岗位上也算是基层工作。从副国级到工人,如此巨大的落差,难免会让人担忧他,妻子自然不例外。不过他却泰然自若的对妻子表示“你放心,我不会自杀……别人说不要当真,好好过日子”。而在天津机械厂他又一如当年那般踏实的进行工作,即便有工友略带嘲讽的话语也并不在乎。
显然实干家是不会缺少机会的,孙健也凭借着努力荣升中层干部。1985年,孙健又承接了厂里引进的德国摩托车生产线基建工程的筹备和建设工作,他也完美的完成任务,为此还获得了厂长亲自颁发的奖励。之后,他又相继担任了中国机械工业供销华北公司总经济师兼中机公司、中奕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1997年11月,61岁的孙健因病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而在孙健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能上能下的坦荡,是百炼成钢的实干,这一些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