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从悯农诗人到腐官酷吏

文史意林 2021-06-19 00:16:48

李绅,字公垂,他身材矮小,但人确实精明能干,写诗很有名,当时人们称他“矮李”。他的作品《悯农二首》被人千古传诵,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悯农诗人。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公元772年,李绅生于湖州乌程县,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在唐高宗时任中书令,官拜宰相。祖、父两代也都当过小官吏,特别是李绅的父亲李晤曾经担任过金坛、乌程、晋陵等地县令,这些地方都是唐朝时候比较富庶的地方,所以说李绅出生的时候也算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公子哥。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李绅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开始衰落。从此他由母亲卢氏抚养长大,卢氏还十分重视教育,亲自教他读书。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李绅童年生活过得相当困苦的,为了读书他只好跑到寺庙里蹭书看,甚至曾因将佛经拿来当书稿涂画而遭到寺僧的仗打。幸运的是李绅读书很有天赋,也很努力。

公元801年秋,李绅赴长安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然而饱读诗书未必就仕途顺利,李绅经历了多次落榜。不过在李绅仕途失意之时,然后他却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比如他以诗受到苏州刺史韦夏卿和著名法学家、诗人吕温的赏识,他还先后认识了韩愈、元稹、白居易等未来的诗坛名人。

然后,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元和初年,李绅终于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但是他不太喜欢这个职位,很快就离职了。他离开长安,来到金陵,节度使李锜喜欢他的才干,任命他为掌书记官。李锜渐渐不守国法,有不臣之心,李绅多次劝告,他不听。李绅想离职,他又不让。

刚好遇上皇帝派使者召唤李锜,他称病不去。接着李锜胁迫李绅写奏疏,李绅很聪明,他假装害怕颤抖,以致不能写字,写几笔就涂掉,写坏了几张纸。李锜发怒并用刀指着他,命他换纸写,但李绅还是不写,李锜就把李绅关进监狱。后来李锜兵败被杀死后,李绅才被释放了。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他谢绝说:“我本受仁义激励,不是图名声。”那人就没报告。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李绅被朝廷重新起用,他重赴长安担任校书郎。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式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的浪潮,李绅和元稹、张籍等人积极响应。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李绅积极响应新乐府运动,据说他曾一气写出《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已经失传。但《悯农二首》,传诵不衰,是新乐府运动中的杰作。

另外,李绅的《莺莺歌》、《悲善才》等叙事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一样,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杰作,其中《莺莺歌》还是后世名作《西厢记》的创作素材来源。

但这些对于李绅来说,都不是终极追求,或许“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他的目标。之后,李绅很快升为右拾遗,然后是任翰林学士,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加入了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他还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不过四年之后,李党失势,李绅也跟着倒霉,他被放逐为端州司马。之后,他又改任江州、滁州、寿州刺史等职,这段时间他也算是仕途坎坷。

直到833年,李党再度得势,李绅才重新被朝廷重用并一路高升。终于,69岁的李绅终于跃上其政治生涯的巅峰,入阁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并封赵国公。

一时间,李绅风光无限。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渐过上了豪华奢侈的生活。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十分铺张浪费。

刘禹锡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曾应邀参加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刘禹锡的这首诗,从侧面证实了李绅当官后的奢侈生活,而且这对于李绅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权威,无情无义。

《鉴戒录》记载,李绅当上高官后,便目中无人,只肯接见“皇族卿相”,平常布衣百姓想见他一面简直比登天还难,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此外,《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未发达前,经常到一位同宗的名为李元将的人家中蹭饭,为巴结人家,李绅称呼李元将为叔叔。但等到李绅飞黄腾达了,对这位曾经的李叔叔却横竖看不上眼,人家主动降低辈分,对李绅自称小弟甚至小侄都不能令李绅满意,直到后来自称孙子,李绅才稍稍满意起来。这样看来,李绅真的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云溪友议》还记载,大冬天的时候,李绅要求治下民众下深水捕捉进贡用的文蛤,地方官忍无可忍,上书抗言:“现在冷得滴水成冰,那些文蛤乃生在深水潭的,必须要全身没入水中才能捞到,我们虽然贵贱不同,但都一样得尊重性命吧?”李绅听了此话,才不敢再叫人去捞蛤了。"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面对百姓的逃亡,李绅不但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把百姓比作秕糠!

李绅一生,不管其年少时悯农受人嘉奖也好,官居高位后生活奢华遭人诟病也好,争议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他晚年所经办的这个“吴湘案”。

原来在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李绅为什么这么做?其实,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的领导李德裕。原来,吴湘跟李德裕两家是世仇,李绅自然很清楚吴李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后来唐宣宗即位后,大力整治朝廷上党争,李党最终还是失势了。这时,吴湘的哥哥吴汝纳为弟鸣冤,请求朝廷重新调查此案,经过复查后吴湘才得以平反。这时李绅已经去世了,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也算是罪有应得。

这一切,李绅看不到了,到头来,一场辛苦一场空,还连累了子孙后代,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历尽千帆归来,李绅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悯农少年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假如李绅能坚持当初那颗悯农的拳拳之心,不要一心追求如过往烟云的荣华富贵,不加入党争,成了权利的傀儡,或许他在仕途上没有那么风光,但是至少不会被留下骂名,还连累子孙后代。况且凭借他的天赋,再努力一些,他也会像同时代的白居易那样子给我们留下更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大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0 阅读:34

文史意林

简介: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