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碎
先说好,本期并不是一个商单,单纯是哥们玩了一个月掌机之后的一点感悟。
当然如果有哪家厂想找我们推广也随时欢迎,救救游戏动力喵,救救游戏动力谢谢喵。
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说过:“变化是一种痛苦,但是它却是有其必要的现象。”
身为人类这种生物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便,比如思维和体验上的“惯性”有时会形成一种牵绊拖着你,说人话就是有点操性在身上,不乐意改,就像你第一次购入的飞机杯,你不能忘怀的原道,
再比如,就说掌机这个事儿。
准确来说,什么是掌机?拿比较典型的掌机PSP的那个P=Portable来说,它得是“便携式的”,“手提的”,“轻便的”。
我最喜欢的掌机是15年前被骂惨了的PSP GO,它的游戏手感可以用一坨屎来形容
但是这个概念其实比较笼统,小到跳蛋那么大是“便携”,能勉强塞进一个7升的通勤包背着走,你也可以说它是“便携”。
我现在背的通勤包就是标准的7升容量还是长型包体,往里塞一个SteamDeck和一个PD快充还算比较轻松
这就是目前市面上的掌机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往小了做,开源系统的复古掌机能做到空调遥控器的大小;往大了做,联想的Legion Go掌机屏幕8.8英寸,重量有854克,将近两斤重,握在手里那叫一个瓷实。
想把Legion Go和它的全套行头都带上,你得准备这样一个包
所以最开始我对现在的掌机是有挺大意见的,好家伙我从GBA一路玩过来,整个学生时代都在靠掌机强大的隐蔽性和大人玩猫鼠大战,上课埋书洞玩PSP,下课躲楼梯间搓NDS,自家空调上、衣柜夹层、床单下、老棉鞋肚里,任何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能让我藏游戏机。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我躺着搓这玩意儿不光锻炼小臂肌肉,要是游戏无聊一点玩睡着了还有可能干碎鼻梁?那没道理的。
一个幻想
我的意思是,这些玩意儿在编辑部隔壁的数码部的桌子上摆成一排,一个赛一个大,其中不乏一些长得非常抽象的,有的像是往PSP里怼了什么赛博坦科技无痛变形成了更大的PSP。
PSP GO转世了属于是
而真正意义上的“PSP”也就是索尼的串流掌机PS Portal,我一直觉得在哪见过它......
试着翻转了一下一边的手把,合理了!
当然,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些想法统统都是一种偏见,所以为了消除偏见,过年前我从公司摸走了一台SteamDeck LCD和一台Onexplayer 飞行家F1,SteamDeck不用说了,掌机T0,飞行家F1算是标准的AMD 7840U搭载型,好评率也很高。
结果就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怎么说呢,我还挺沉迷的。
我香了兄弟萌
自从NS这个掌机和主机混合的玩意出现后,我最直观的使用感受其实是,比起过去掌机的那种“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和与之带来的社交性,NS提供的其实是“可以移动转换的使用场景”。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是个阴暗的肥宅,就算是以前PSP能WLAN联机、3DS有擦肩通信,我也没拿它们社交过。
对不起
但是你还是可以跟上我这个思路,NS的存在意味着,我只需要在背包里塞进一个底座或者一个PRO手柄,那么除了在接下来的移动过程中我可以把NS掏出来用掌机模式搓一会儿,到地方之后如果有显示设备,我就可以获得一个和家里差不多的游戏体验。
哪怕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也行吧
便携的使用场景转换,以及,转换之后游戏体验尽可能不折损,这是我喜欢NS的地方。
但是这一点在实际使用时其实,并不总是很稳定,在游玩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当然是成立的,毕竟大伙都是针对NS开发游戏,但如果是第三方,呃......
这是NS版《真人快打11》的实机画面
问题并不只是出在NS幽默的性能上,NS的第三方优化和生态本身层次不齐,版本更新迟滞、超长的加载时间等等,总之让人很不爽。
那么SteamDeck和Windows掌机们爽吗?我的回答是如爽。
众所周知,一个25岁上下的中国未婚男青年,每年最折磨的时间段大概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通常这类生物会不得不脱离自己乱七八糟的卧室和各类娱乐设备,回归家庭感受亲人热烈的催婚疼爱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环拷打。
我得说今年我的春节假期完全被掌机们拯救了。
首先说SteamDeck,在你不去动OS的前提下,SteamDeck是一个相当纯粹的游戏机,SteamOS的优势就是简洁易用的UI和对游戏的适配,你现在去SteamDeck.com就能查看有哪些游戏通过了验证,这些游戏只要在你的游戏库里,那么他们在SteamDeck上就可以用比较舒适的自动配置方式运行,比如《赛博朋克2077》的图形选项里就有一个SteamDeck选项,省去你来来回回测试配置的功夫。
这个表看着也莫名有些舒爽,就像是你的Steam库正在一点点流向背包里的deck,都可以运行,都可以玩,有G胖罩着你
更别提SteamDeck支持创意工坊的绝对优势了,像以撒这样的MOD大户在SteamDeck上如鱼得水,并且Steam OS本质上也是一个基于Linux深度定制的系统,你懂一些Linux的话,倒腾倒腾插件、FSR3.0 MOD、自制工具等等,SteamDeck就是一个充分发挥玩家主观能动性的产品。
你也可以给SteamDeck装个Windows或者玩yuzu和RPCS3什么的...
这一切的前提自然是你得有动手能力,如果你像我一样纯是个懒逼,哥们就是来玩个游戏,不想理会这些dogshit,哥们就图一个打开能玩,那SteamDeck也能满足你。
SteamOS非常简洁好用
不过我带在身上更多次的其实是OneXPlayer 飞行家F1,原因其实挺简单,它的设计比较紧凑,屏幕更好,带起来也相对要方便一点。
废话这东西1T版本售价6099,比ROG Ally都贵更别说SteamDeck了
整个假期期间我带着它去了各种地方,酒馆、咖啡厅、KTV、高铁、飞机,几乎任何一个有电源插座的地方,朋友们都看到了我这个超级Nerd显眼包,从兜里掏出这个RGB炫彩仙女棒掌机玩一些他们不在乎的游戏,不得不说非常的松弛,有一种丝毫不在乎旁人目光的裸奔感。
我始终觉得这个灯加的不是很必要
Windows掌机的情况相比SteamDeck更复杂,从根源上来说它们就是把一台PC集成到一个掌机的框架里,这种方式相对粗暴,比如飞行家F1屏幕7英寸,触摸屏,不用键鼠在这上面操作Win系统,怎么说呢,像是掌握了什么古法输入技艺。
就像这样
相对的,它们的性能也更强,飞行家F1搭载了AMD 锐龙7 7840U,如果说SteamDeck主要应对独立游戏、二线游戏,那飞行家F1是真的能和3A碰一碰。
哦代价是你得打开FSR超级性能档位,降低分辨率,并且找个地方插上电源
说实话飞行家F1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惊喜,虽然FSR超级性能的画面有点糊,虽然它1080P中画质玩《装甲核心6》《赛博朋克2077》什么的只有40帧,虽然功率开到30瓦它风扇的声音和升高的机身温度有点哈人,但是!当这一切都在你手里,在这个7英寸的屏幕里的时候,就感觉很兴奋。
Power of the sun in the palm of my hands了属于是
那之后我沉迷把各种游戏捣鼓到飞行家F1里,因为是纯粹的Windows系统,我的选择实在太多了,Steam库里堆积下来的Good old games,Epic里领了没碰过的PC版《最终幻想7重制版》,GOG里的独立游戏,PC Game Pass游戏库里的新老伙计,各种模拟器游戏......每一个看起来都眉清目秀,每个都能爽玩几个小时。
这些老伙计有些已经死了,比如《杀出重围:人类分裂》,它在掌机上运行时画面非常漂亮
这种兴奋感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已经通过掌机治疗了电子阳痿,那些提不起劲的、打开玩不了多久的、时间长了便遗忘了的游戏,都因为掌机可以变的使用场景和新鲜感变得有趣起来了。
电子阳痿,痊愈了
但很快我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新鲜感带来的理想化。
还记得我开头提到的PSP GO吗?我第一次接触《女神异闻录》就是在那东西上玩的《女神异闻录3携带版》,那时候的PSP GO屏幕4.3英寸,480*272分辨率,为了适配PSP的机能游戏删除了日常部分的自由移动,改成了Galgame式的点对点交互。
而现在,在飞行员F1的7英寸1920*1080、120Hz刷新率屏幕上,我玩的东西变成了《女神异闻录3 Reload》,它有更华丽的美术、更华丽的音乐、更华丽的战斗,但玩的东西却和当年别无二致——甚至是更少才对,因为《女神异闻录3 Reload》将日后谈《P3F》拆成了DLC售卖,也完全没有《携带版》的哈姆子女主线。
很漂亮,特别是在掌机上
《女神异闻录3 Reload》在两台掌机上都可以流畅运行,用这个新画面重温牢理的故事,最开始我还是玩得挺乐呵的,不如说我对《女神异闻录》的印象就比较靠近掌机游戏,不管是P3P还是P4G、P5R,我都是用掌机通关的,掌机随拿随放的特性很适配新约《女神异闻录》过日子的游戏节奏。
但我突然又感觉泄气了,你看,从158克到580克,从4.3英寸480p到7英寸1080p,硬件进步了那么多,游戏内容却没什么新意,我也找不到那时上课偷偷玩、沉浸在故事里的那股子兴奋。
可能我这种可悲的i人就是这样,一旦陷入到某种情节里面,看待事情的方式也会受影响,当时就感觉有点Down。
......
不是为什么emo起来了啊?
仔细寻思了一下我才想起来为什么提不起劲——那该死的PC Game Pass客户端在飞行家F1上死活打不开,捣鼓了半天都闪退,无奈之下原本XGP就能玩的《女神异闻录3:Reload》我又跑Steam商店全价买了个新的!
结果后来微软更新了一次游戏服务那该死的客户端又恢复正常了!
是的,这也是Windows掌机的常见毛病,由于本质上是PC,一些可能出现的兼容性问题也会影响你的游戏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掌机厂商的解决办法是推出各自的控件来帮助玩家调整,比如OneXPlayer的OneXConsole,ROG的Aromoury Crate SE等等,其实就是尽可能让玩家傻瓜式地进入游戏和使用功能。
这种程度的优化目前来看还是不够,不仅游戏内覆盖时不时出问题,软件本身有时也会有无法启动的BUG,在游戏掌机这个市场足够大到让微软注意到、出手做一个Windows的游戏模式OS之前,玩家只能靠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
传言微软XBOX未来也会推出掌机
另外,Windows掌机普遍存在续航问题,拿飞行家F1举例,平时以15W运行一些负载不大的游戏还可以接受,足够玩到你手酸(当然这也有机身重量在C),如果是30W运行大型游戏,它的续航计算单位就可以“分钟”替换“小时”了,基本上离了电源走不动道。
但这始终还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就像我前面说的,这类高性能掌机对我来说主要意义和NS的主机模式类似,都是“便携的使用场景转换”和“转换之后游戏体验尽可能不折损”,掌机几乎都支持USB-C视频输出,所以相比它们的能力限制,它们能给的自由要更多一些。
去年年底推出的SteamDeck Oled更新了电池、屏幕消耗,续航能力非常能打
根本上影响我对掌机的“需求”的,其实还是使用场景的变化,这一点在我过完年回游戏动力之后感知非常明显——
在老家这种比较难获得游戏设备和空间的地方,掌机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大,我把这称为“掌机吊桥效应”(我瞎掰的)由于你几乎只能从它们那里解决游戏需求,它们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
而一旦你回归了原本的环境,比如我这种每天和游戏机、PC打交道的游戏编辑的日常生活里,考虑到这批大体型掌机在短途通勤里的使用并不算方便,它们的存在感就立刻下降了。
SIX CONSOLES!!!
不过凡事也没有绝对,我去问了问年纪稍大一点的哥们,他说他爱死Windows掌机了,他每天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就要带娃做饭,每天下班后他都会躲在车里坐个一两小时,用掌机打一会儿《怪物猎人》,那是他每天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虽然我未婚但是能共情他.....
总之这个把月下来,掌机给我的体验就是这样,如爽,爽得不是很彻底。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现在的掌机是在摁造使用场景,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有一台还算不错的电脑或者专门用来打游戏的游戏机,掌机的最大作用就只是填补你日常生活里简短的游戏空白,那点空白你可能会拿来刷短视频。
但就像那个窝在车里玩怪猎的哥们,一些朋友到达某些人生阶段后,可能就不会考虑升级主机,或者说,“端坐在屏幕前沉浸几小时”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种奢求,那掌机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游戏生涯最后的救命稻草。
需求因人而异
至于最开始说的那些掌机情怀,玩下来我也已经想通透了,如今的掌机概念更加复合,针对使用场景的细分也更多,它们除了都是用手拿着,本质上已经和当初的掌机不是一个东西,也早就不是以前揣在兜里生怕被爹妈发现的小小幸福。
而我也早已不是2010年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