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当老师,可不止教中文

向阳而行 2023-06-16 14:31:01

谈及教师这份职业,平凡而又神圣。身为人师,肩负教书和育人两大职责。作为远赴非洲的老师,还身负“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使命。这话听着虽然略显高大上,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语言习得者。

在非洲教授中文的体验与成就

阿巴扎大学坐落在埃塞俄比亚的一角,开设了中文系专业,包含三个年级和一个汉语兴趣班,这里的汉语课程备受当地学生青睐。不仅是中文系的学生,其他系学生对学汉语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年轻热血的心态也反向激励着老师们。

在教授汉语综合课和文化课程期间,输出的是知识,输入的是更为年轻的心态。班上有十四来个学生,人数不多,女生仅有两名,而欢声笑语却在这间陈旧的教室荡漾开来。平时的课文朗读、语法练习、情景交际等活动,一反国内教室的鸦雀无声,这里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

涉及中国文化问题,更有学生问道:“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开水?为什么中国的面包(饺子)是白色的呢?”于是,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当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汉语水平也是更上一层楼。到了大学二年级,班上的尖子生通过了HSK5级,其他学生也大都通过了HSK4级或HSK3级,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班上有一位叫eklie(中文名叫王晟)的学生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暑假之际,王晟没有选择回家过悠闲的生活,而是听取了建议,一头栽进了华裔企业,通过实践提高汉语水平。在迎来大学的第三年之际,再与王晟用汉语闲聊,果然应证了“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古话。在顺利通过了汉语能力考试中级之后,他又申请了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看着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是比自己获奖还要高兴许多,从而真正领悟到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问及王晟毕业以后如何打算,他说:“我想向中国研究生院申请奖学金,毕业后回到埃塞俄比亚当汉语老师。”这不正是国际汉语老师的愿望吗——把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开来。

除了教中文,还教授与中国人做生意的艺术

随着中非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架起,目前已有一万多家中国企业来非洲寻找商机,但语言文化的差异阻碍了中非企业的对接。

一位在南非生活了近30年的中国女老师吴焕研找到了该问题的最优解。她带领团队,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开办了一个中文培训中心,除了教授当地商人学习汉语外,还传授与中国人做生意的门道。同时,理解沟通应是双向的,而非单行道。于是,她还带领中国商人学习南非的文化习俗,教国人如何迅速与当地人打成一片。

与国人做生意,需要了解中国人的商业习惯,而许多南非人心直口快,往往容易操之过急,希望通过一两个小时的协商就达成交易、搞定合同,但这放在中国的商业文化里是万万不能的。

墨西哥人喜欢“一对一面谈”,而中国人则偏向于大家坐下来一起谈的“集体式会谈”。非洲人单刀直入的方式并不适合国人的谈判桌,初次会谈就把生意谈妥的情况少之又少。

当然,与国人谈生意并不是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冷冰冰地谈判,更多的是在饭局酒桌上促共赢。吃饭、喝酒、聊天是必要的,切入正题前还会插入一些家常,通过多方面的考量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几轮下来着实让当地人摸不着头脑,但如何建立好你来我往的关系便是与中国人做生意的诀窍。

总而言之,在非洲当老师的国人,除了教授知识,还扮演着多重角色。

0 阅读:86

向阳而行

简介:海外企业,海外人才,驻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