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非洲女孩向中国求助,自称郑和随行水手后裔,后来如何了?

论史鉴过去 2024-03-19 04:41:3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4年,一位肯尼亚小女孩给中国大使馆寄去了一封信,信中她自称是当年郑和随行水手的后裔,希望可以回中国看一看。

这个小女孩名叫沙里夫,郭崇立大使收到她的来信后非常重视,当即就带了一批人去小女孩的家乡——帕泰岛,调查事实的真相。

沙里夫所言是否属实,600年前,郑和麾下的水手真的去过帕泰岛吗?19年过去了,她如今过得怎么样?

一封令人惊讶的求助信

1987年,沙里夫出生在肯尼亚帕泰岛的一个小村庄,在父母的宠爱下幸福地长大。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沙里夫逐渐发现自己和家人仿佛是村子里的“异类”,因为他们的长相和大部分村民都不太一样。

这一点在沙里夫身上体现地尤其明显,她的头发舒展蓬松,不像其他村民那样紧紧贴在头皮上。

不仅如此,沙里夫还拥有村里少见的薄嘴唇,甚至就连肤色都比其他人淡了几分。

虽然村民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排斥,但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后,年幼的沙里夫还是低落了很长时间。

在发现女儿的不对劲后,母亲和沙里夫聊了很久,终于知道了她郁闷的原因。

随后,母亲抱着沙里夫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有关她们家族的起源和来历。

原来沙里夫的祖先竟然是600年前下西洋的郑和随行水手,他们遭遇风暴后来到帕泰岛,之后有不少人选择定居于此。

听了这个故事后,沙里夫总算明白为何自己与众不同了,原来她的祖先竟然是遥远东方的中国人。

从这个时候起,沙里夫就格外关注有关中国的消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看看祖先们生活的地方。

2004年的9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放出消息,要招募一批留学生去中国。

沙里夫看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自己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她赶忙回家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

沙里夫在信中详细介绍了祖先的身份,还附上了好几张照片,里面记录着家中保存的精美瓷器。

这封信最终被送到郭崇立大使手中,他被少女真挚的情感打动,也对郑和水手后裔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崇立认为如果能证明沙里夫所言为实,必将给郑和下西洋增添几分传奇色彩,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历史。

郭崇立

虽然内心激动,但郭崇立并没有乱了方寸,他先是询问了几位历史方面的专家。直到确认郑和船队去过东非后,才带着工作人员和博物馆专家去沙里夫家中探访。

其实郭崇立在看到沙里夫之后,心中便信了几分,因为这个女孩的长相确实有东亚人的特征。

不过,沙里夫和她的母亲一开始很冷淡,甚至有所防备。直到郭崇立拿出证件,证明自己是中国人之后,她们才陡然变得热情起来。

在此期间,沙里夫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自己的信居然能获得大使馆的关注,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仅如此,沙里夫的母亲还为他们展示了家族珍藏的瓷器,随行的专家看到瓷器后都非常激动。

反复检查后,专家认定它们是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而且属于当时官窑中生产的精品。

确认了瓷器的来历后,郭崇立对沙里夫郑和水手后裔的说法已经信了七八分。

在他的引导下,沙里夫的母亲详尽细致地讲述了那个有关家族起源的故事。

郑和的水手们当初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选择留在帕泰岛?

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公元1413年,郑和率队第四次下西洋。和前几次不同,这一次郑和决心探访印度洋以西的区域,他们绕过了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了东非的麻林迪。

麻林迪古国就在如今的肯尼亚,在前往麻林迪首都的过程中,郑和船队恰巧路过了拉穆群岛。

然而在横穿群岛的过程中,郑和一行人遭遇了强烈的海上风暴,所有船只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风暴结束后,郑和选择停靠在附近的小岛,把破损的船只修复好,顺便让水手们休整一段时间,缓解旅途的疲惫。

而他们登陆的这座小岛就是帕泰岛,岛上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庄,大概居住着几百户居民。

最开始岛上的原住民对郑和一行人非常警惕,毕竟他们从未见过黄皮肤黑眼睛的人,心中难免有所抗拒。

有多年航海经历的郑和,对此完全不以为意,他命令水手们在距离村庄较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为了避免冲突,郑和还特意叮嘱水手们不要随意靠近村庄,更不要私下和村民接触。

很快,当地村民就发现,这群黄皮肤的人完全没有恶意。相反,他们还非常友善,常常以微笑示人。

尤其在听说水手们消灭了密林中凶残的大蟒蛇之后,村民们对郑和一行人的观感迅速从提防转变为认同。

就这样,村民和郑和一行人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虽然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但通过肢体动作,还是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停留近一个月后,郑和一行人终于修复好了破损的船只,他们在帕泰岛的停留也进入倒计时。

然而,在出发之前,有几个水手私下里找到了郑和,他们表示自己不想走了,希望可以留在帕泰岛。

原来,这几个人在岛上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女子,已经与对方私定了终生。

听完他们的讲述后,郑和大方送上了祝福,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瓷器作为结婚的贺礼。

就这样,几个水手离开了船队,在帕泰岛开枝散叶。而郑和送给他们的瓷器,也被这些人珍重地收藏起来,成为了传家宝。

故事讲述完毕后,沙里夫的母亲带领郭崇立一行人来到村里的墓园,到祖先坟墓前去祭拜。

随后,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郭崇立,他看到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坟墓,上面清晰刻着汉字,还镶嵌着大小不一的碎瓷片。

更令郭崇立感动的是,这些坟墓全部都朝北修建。据沙里夫的母亲介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就在帕泰岛的北方。

参观结束后,郭崇立又和沙里夫母女聊了很久。

过程中她们提到,之前有人冒充中国来的客商,骗走了好几个珍贵的瓷器。直到他们离开时,村民们才发现这些骗子是日本人。

正因如此,沙里夫母女在刚见到郭崇立的时候才会非常警惕,反复确认他是中国人后,才恢复了热情。

最后,郭崇立提取了沙里夫的DNA样本,准备带回大使馆做最后的确认。他向沙里夫承诺,验证无误后,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她实现去中国认祖归宗的梦想。

圆梦中国,学习医术

回到大使馆后,郭崇立迅速将DNA样本送回国内。几个月后,验证结果出炉,沙里夫确实有中国血脉,基本可以断定她就是郑和麾下水手在肯尼亚的后裔。

收到消息后,郭崇立第一时间通知了沙里夫,后者闻讯后非常兴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郭崇立帮沙里夫争取到留学中国的机会,小女孩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

2005年7月,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沙里夫乘坐飞机来到中国。她第一站就去了南京,因为这里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沙里夫祖先们魂牵梦绕的故都。

随后,沙里夫又去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名胜古迹,对中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而且沙里夫还作为代表,参加了在太仓市举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并作了精彩发言。

让沙里夫感到惊喜的是,在了解到她的事迹后,活动主办方自发举行筹款,为其在中国读书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援助。

参加完活动后,沙里夫流露出想要学习中医的想法,最后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她敞开了大门。

不仅如此,学校在得知沙里夫的家庭情况后,还为其提供了一笔颇为丰厚的助学金。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之前募捐得到的善款,沙里夫在中国留学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被学校录取后,沙里夫先是拼命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文,很快就能与人正常交流。不仅如此,她还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郑华。

接着沙里夫每天都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对中医的探索中。

在校期间,沙里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顺利完成了本硕连读,还考上了博士,攻读妇产科专业。

沙里夫在中国待了整整7年,到后来她说话做事已经与中国人无异,仿佛她本来就应该属于这个地方。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沙里夫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会选择留在这里时,她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回肯尼亚。

面对同学和老师的不解,沙里夫坦言,自己确实很喜欢中国,但她的祖国肯尼亚医疗落后,需要更多的人才。

沙里夫认为,回到肯尼亚,她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哪怕条件差一些,也心甘情愿。

2012年7月,沙里夫乘飞机回到了肯尼亚,随后在家乡开办了一家中医诊所。凭借出色的医术,沙里夫的小诊所很快便有了名气,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患者前来看诊。

如今,沙里夫已经成为备受推崇的名医,被她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很多人都对她敬佩不已。

闲暇时候,沙里夫还会抽空参加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举行的活动,她早已经成为中肯友谊的重要象征。

在沙里夫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对帕泰岛的投资建设蒸蒸日上,当地民众因此获益良多。

600年前,沙里夫的祖先们来到帕泰岛,为这里带去了更好的农业技术和靠谱的中医。

600年后,沙里夫继承了祖先的遗志,用精湛的医术回馈世人,谱写一曲国家友谊之歌、家族传承之歌。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论史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