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古城出来,先坐12路公交,再转屯歙快线,又转了一路公交才到了屯溪老街附近。下车之后,穿过地下街,到了貌似步行街的所在。按着导航上的路线走,似乎老街近在眼前,但看大众点评上给的地址,又似乎不对。实际上,老街果然就在几步远处,我却跟着大众点评上的导航绕着外面走,那条街冷冷清清,一点也不热闹,心中十分怀疑。后来发现,居然绕到了老街的另一个出口。看着牌楼上写着“老街”二字无疑,我就果断放弃地图了。
走进去,感觉很冷清,行人寥寥,不禁又怀疑起来:到底是不是屯溪老街?路旁是商铺,店主都站在门口闲聊,也有饭馆的人招呼我进去吃东西。我却问他们:“这是屯溪老街吗?”好几个人都说是,我心里直纳闷为什么人这么少。又往前走了一段,还是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来到了老街,实在是因为游客太少了。
老街,顾名思义,是一条有年头的街市了。古旧的房子,在灯光的映照下,几乎寻不到丝毫老旧的气息。只在那斑驳的门柱上,依稀见着一些岁月的沧桑。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卖特产的,诸如黄山烧饼、臭鳜鱼、徽州传统糕点之类的;有卖砚台的,也有卖木雕之类的工艺品的,还有卖茶叶的。黄山这边名茶还是蛮多的,如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等。老街上的茶叶真假难辨,很难买。导游说谢裕大的茶真,是老字号。老街也有他家的店铺,但究竟是不是导游的鼓吹至此就不得而知了。
走着,走着,肚子饿了,恰好看到一家卖豆制品的店,似乎不错,因为门口还放着巨大的石磨呢。有些游客出于好奇在那里推磨,我则是觉得豆浆应该会不错。进店之后,要了一碗红豆豆花和一盘豆渣饼。我一直爱吃豆花,小时候母亲就常做。先用石磨把豆子磨好,然后再做豆腐。虽然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麻烦的不得了。母亲做一次豆腐,起码要一天的时间。那豆花是真真的,一点也不掺假,而今是吃不到那么好的豆花了。
话说回来,这家店的名字我是不记得了。后来,我又发现了一家卖豆花的,跟这家风格差不多,只是装修多了些现代气息。逛了两回老街,卖豆花的也就这么两家。其它的诸如卖馄饨的、毛豆腐的、烧饼的,倒是多得不得了。尤其是卖烧饼的,店家都热情的不得了,一个劲招呼你去试吃。有了徽州古城的试吃经验,我是不敢再试吃了。只在最后一天到胡兴堂买了两包带回去做伴手礼,据说这家的烧饼是最正宗的。
最后一天晚上又去老街逛了一回,人气明显比头一次来旺。在街上看到好多背着相机的游客,估计是某个摄影团的。看他们行行摄摄,也蛮有意思。进入老街之前,我在路口的一肩挑馄饨店要了一碗馄饨和一笼葛粉园子。不知道这边的人为什么说馄饨是当地的特色,吃起来似乎跟别的地方的馄饨没有什么不同。刚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葛粉园子倒是不错,但吃多了也会腻。
我虽然不是吃货,看到小吃还是容易动心。出了老街,看到有卖烤香肠的,就忍不住买了一串。他们的香肠是放在烧热的鹅卵石上烤的,火气特别大,当时吃并没觉得什么,第二天早上嘴角就起痘了,吓得我再也不敢吃了。
老街出来,有一条地下街,叫银街。这条街特别长,当时走了好久才走完。地下街主要卖衣服,也有冷饮店。街的尽头有一些餐饮店,似乎关门比较早。那天晚上九点来钟的时候已经歇业了,本来我还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只得失望而归了。
出了地下街,再走回地面,路上行人和车辆都比较少。只在经过一座公园时,看到有些健身的人在跳舞,也有围在一起唱歌的。看来,黄山市真的是一座安静的城市。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浮躁,适合养生。这里树木环绕,空气又好,生活在此真是一种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