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墓里残垣断壁尸骨无存,棺床上一顶“绿帽子”却成国宝

瑞知道史 2024-08-02 00:54:36

1971年,为配合农田水利工程,一队考古人挖开了唐朝名将徐茂公的墓。这墓穴作为唐太宗的陪陵,有着高大如山的封土堆,还有李治御笔的石碑,可谓豪华气派。但墓室被打开时,内里一片残垣,本应停放尸骨的棺床上一顶破帽散发着悠悠绿光。专家端详良久,不再淡定:无价之宝,皇帝御赐!

破帽子为何成了珍宝?堂堂一代名将为何墓穴中有如此惨状?墓主人的尸骨到底哪里去了?古墓之谜,在考古队的探索下,渐渐浮出水面。

提起帝陵,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最引人遐想,惨遭盗掘的汉武帝茂陵和清东陵最令人惋惜,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则最令人感叹“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历史上,昭陵素来以陵园大、陪葬墓多而闻名,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昭陵占地30万亩,陪葬墓多达209座。这个数字,相当于2个秦始皇陵。但可惜的是,这座明君陵墓早已被盗掘,其中珍宝流失,只余下石人石马石碑在夕阳中落寞相对。

而徐茂公的坟墓,正是在李世民昭陵陵园范围内,作为百余座陪陵之一,徐茂公的坟墓虽然没有魏征墓那样,以离李世民陵墓咫尺之位静伴地下岁月。但作为一代名臣良将,徐茂公的陵墓却自成一番天地气派。

徐茂公坟墓的封土由3个高达18米的大土堆构成,布局上形成“品”字形,平地上看过去,犹如草原隆起了山峦。而这特殊的造型还有专门的名字——象山形。象山形,是指坟墓像山一样。徐茂公墓所在的烟霞镇是平原,唐高宗李治为了表彰他的战功,特意为他造了3座“山”,分别象征着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主要是表彰他生前大破突厥的战功。

而同样得此“象山形”封土殊荣的,还有一位,那就是被称为唐代军神的李靖。

1971年,考古人员对徐茂公墓进行了发掘,依照大揭顶式的考古模式,大家移去高大封土,地底露出正方形的墓室。

墓室为典型的初唐风格,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构成,青砖砌成,四道天井,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高贵。但高达2米多的墓室多处发生了坍塌,更有5个盗洞将墓室毁坏。

在这墓室内,残垣断壁破墙画,不仅没有唐墓中常见的厚葬珍宝,甚至完整的人俑、三彩也没有,就连停放棺木的棺床也是一片破败,腐朽木板随意交叠,地上虽有衣物痕迹,但早已零散成灰,丝毫不能提取。

考古队在黑乎乎的棺床杂物堆里小心翼翼揭取,忽然其中绿油油的光进入了众人的双眼,扁扁的一坨,细致分辨下,却能看到铜片、皮革,上面还残存有细致的镂空花纹。

“这竟然是一顶帽子”电光石火之间,考古专家认出了这竟然是一顶压扁的帽子。

对帽子进行修复后,这帽子显出了几分当年的雍容,这帽子由很薄的鎏金铜叶作骨架,以皮革张形,皮革外再贴一层极薄的皮革镂空蔓草花饰。

帽子制作精巧,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而且专家们还在帽子后面下沿处发现了破开的方孔和其上的合页,合页两侧亦各有一中空花趺,研究后,发展这竟是用来适度调节帽径大小的,这雍容的帽子中还有如此人性化、科学化的设计,更为这帽子增添了几分珍贵。

这样一顶帽子当年想必金光灿烂,戴在名臣良将头顶,更是光辉荣耀。与史书进行对照,这顶帽子就更加不一般了,这竟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设计的“三梁进德冠”!

《新唐书》记:“太宗常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探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进德冠以赐贵臣。”《旧唐书》也有记载:进德冠有三梁、两梁、一梁之分。按唐制,三品以上官员佩戴三梁进德冠。

那这顶三梁进德冠为何出现在徐茂公的坟墓中,为何墓中留下了这顶珍贵的帽冠却没有其他随葬品和墓主人尸骨呢?

这还要从徐茂公的传奇人生说起。

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徐茂公天赋异禀、足智多谋,堪称“半仙”,而在历史上,徐茂公的一生更加传奇。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为懋功生僻,所以在民间传成了徐茂公。

徐世勣是山东人,出身“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的富豪之家,隋末时,17岁的徐世勣加入了瓦岗军,曾经历了翟让、窦建德等领导,后在密手下领兵。

李密并非明主,但徐世勣却给与了足够的忠诚,后来,李密归顺李渊,瓦岗军的地盘、户口本来都被徐世勣掌握,但他非但没有自己去向李源邀功,搏一个前程,反而将名册数据交给李密,并叮嘱李密去呈献,为李密增添了更多“善终”的砝码。

而此事被李渊知道后,李渊十分欣赏徐世勣的厚道和忠诚,封侯,并赐姓李。再后来,李世民称帝后,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就把中间的“世”去掉了,改名叫李勣(jì)。

遇到了明主的徐世勣真正显露了才能,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击败宋金刚,生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公元625年,徐世勣更是领军抵御突厥军队。在此之后,他多年来与突厥持续英勇作战,645年还奉命进军高丽,次年消灭了薛延陀政权……

徐世勣官至正一品,位极人臣,并得到了李世民的信赖,还曾得到李世民的胡须作为治疗疾病的药引。君臣之情,可谓一般,而后来,他还成了李世民托孤大臣之一。

临终时,李世民还特意将徐世勣“外贬降级”,为的就是自己死后让李治再次将徐世勣提升上来,如此旧臣新君有了这一道情谊,以后相处更融洽,老父亲的拳拳之心,可谓动人,但这也说明了徐世勣在李世民眼中的分量。

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徐世勣并没有辜负李世民的希望,他仍恪守作为“纯臣”的忠诚与“能臣”的本分。唐高宗时期,徐世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征高句丽。次年,挥军直进,连取新城、南苏、木底、苍岩、扶余等城,并与契苾何力等部合围平壤。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

极度荣宠,历久不衰,徐世勣临终时曾请求高宗皇帝:“惟加朝服一付,死倘有知,望著此服以见先帝。”总章二年(669年),徐世勣薨亡,陪葬昭陵,享国葬荣典。高宗“哭于别次,哀声外彻”,并书写了石碑立在徐世勣墓前,就连武天后也着素衣素裙以示悲痛。

而三梁进德冠应为徐世勣下葬时,高宗遵循其遗愿的御赐陪葬之物,而尊重徐世勣的临终要求,也成了其墓内没有什么金银珠宝的原因。

至此,徐世勣去地下与李世民再续君臣之缘,看似是善终。但实际上,徐世勣却在为官的过程中,为自己埋下了“毁坟戮尸”的隐患。

而这,正是因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唐高宗想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长孙无忌、褚遂良一干大臣拼死反对。但李治私下询问徐世勣的意见时,他却说了一句“暧昧”的话: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李治自此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徐世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虽然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徐世勣确是武则天逐渐掌权的助力,徐世勣在世时,武媚娘非常敬重,但在十几年后,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临朝称制的局面,徐世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于扬州,自称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拥兵超过十万人。

而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更是赚尽了关注与流量,把武媚娘气得够呛。

徐敬业叛乱之后,武媚娘一边派兵讨伐,一边“偷了家”。她追削徐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还掘墓砍棺,并恢复其本姓徐氏,这才稍稍平息了怒气。

而此,也能解释徐世勣的墓中为何没有尸骨,尸骨很可能在武媚娘泄愤的时候就毁掉了!

官方毁墓何其彻底,那考古队打开徐世勣的坟墓,却又看到了三梁进德冠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背后,还有故事。徐世勣墓毁而复修,是因为“中宗返正”。武则天死后,大唐重新回到李氏手中,唐中宗李显为徐世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历史记载,中宗诏曰:‘故司空勣,往因敬业,毁废坟茔。朕追想元勋,永怀佐命。昔窦宪干纪,无累安丰之祠;霍禹乱常,犹全博陆之坠。罪不相及,国之通典。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而这一点,考古队在墓葬的状况中找到了佐证,例如,徐世勣的墓志志石与志盖不匹配,志石更小,材质更差,而且和其合葬的夫人的墓志志石也不配套,这就说明,这是中宗时期修缮墓穴重新制作的。

而棺床上的三梁进德冠经过化验,也并没有接触尸体的痕迹,这更说明墓室内的随葬器物都是中宗复修墓并再葬时重新置办安放的。

一顶三梁进德冠,历经千年的地下岁月重见天日,不仅让我们能近距离感受到历史名将的风采,更是体悟到什么叫“世事无常”。

在历史的舞台上,在风云莫测的朝堂中,徐世勣历经翟让、窦建德、李密、李源、李世民、李治等。在李氏一朝,徐世勣是股肱能臣,是凌烟阁里闪闪发光的帝国梁柱,但在武周王朝,却成了武氏忌惮的对手,并因为子孙的行为,遭到了一番侮辱,但等到神龙政变,前朝复辟,徐世勣失去的种种待遇又重新回归,在朝堂的大漩涡中,可见强如徐世勣,也不过是一叶飘萍。

从文物中窥见历史,窥见人生百态,这就是我们走进博物馆的原因吧。对此,您怎么看呢?

如今,徐世勣的墓区已成为了昭陵博物馆,您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