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避险?如何保证震后环境卫生?这些地震自救知识你一定要清楚!

浮希 2023-12-23 16:40:06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目前,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避险?如何保证震后环境卫生?……这些地震自救知识你一定要清楚!

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避险?

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划分标准如下:

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有感地震:3-5级称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当大地震来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活下去,所以要尽快稳定情绪,不可惊慌。除非你几步就能够跨到室外去,否则地震来临的第一时间,请不要跑,而是要就地躲避。

地震发生时自救黄金时间也许只有短短12秒,生死一瞬,怎样自救更科学,牢记“七个字”:伏地、遮挡、手抓牢。

“伏地”是指降低身体重心伏于地面,避免在地震晃动过程中摔倒受伤。

“遮挡”是指躲避在遮蔽物下,避免坠落物体直接对身体或头部造成伤害。

“手抓牢”是指牢牢抓住遮蔽物,比如固定在地上的桌子,避免人被甩到遮蔽物外,确保始终处于遮蔽物的保护下。

地震时的正确避险姿势:

避险时,可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的体位,形成自救空间。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颈。

就地躲避之后肯定还是要快速离开建筑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地震时你在家,离开房子之前要带哪些东西呢?手机?钱?房本儿?存折?!祖传的金项链金手镯?老爸压箱底的私房钱?还是你的ipad、电脑战机?

错!都不是!你只要带好你自己就行!没有什么比你们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了!但是你平时可以在家里准备好一个防灾备灾应急包,里面放一些简单的救生用品、方便食品、水之类的。关键时刻,这个才可以救命。

十秒教你开通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一分钟的预警,能给大家争取到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为了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教大家如何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VIVO/iQO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苹果/三星/其它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收到预警信息后我们该做什么?一起来看看这份逃生时间表:

如何保证震后环境卫生?一.卫生评估 降低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首先进行地震区域的卫生评估,为震后的救灾防病提供基础资料。

1. 基本卫生资料评估。地震灾后,应首先收集该地区基础人口资料、卫生设施(人员)可及性资料、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情况等基础资料。

2. 环境卫生脆弱性评估。地震灾后,环境卫生工作应首先确定供水、食品卫生、粪便处理、垃圾处理、帐篷等的需求和优先顺序,还应从放射性危险、化学物污染、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的角度综合考虑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情况对健康的影响。

3. 环境卫生需求评估。除紧急医学救援外,还应充分评估医疗点和医疗人员配备量、药品和杀虫剂配备量、供水和消毒剂配备量、临时厕所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量等环境卫生需求。

二.恢复供水 加强饮水消毒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组织应急供水是卫生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1. 震后初期,瓶装水等包装水供应和水车送水是非常有效的保证饮水安全的供水方式。

2. 积极寻找备用水源。备用水源的选用应满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维护、经济技术合理的原则。

3. 加强饮水消毒。震后应尽快恢复市政供水或集中供水,在恢复供水前应加强水质监测力度,合格后方可供水;选用备用水源供水、分散供水和自供水时更应该强化饮水消毒。

三.规划有序 分区临时安置

震后房屋等设施破坏,临时设置的灾民安置点应合理规划,分区设置。

1. 设立临时安置点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条件,防止余震、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安置人群的危害。

2. 临时安置点应设置医疗点、供水点、垃圾集中收集点、临时厕所等,各区域应相对独立设置,避免交叉污染。

3. 安置点应便于排水,应防止污水污染水源;通风良好,防止回风。

四.修建厕所 杜绝分散如厕

灾后厕所的设置应满足群众需要,同时应因地制宜,尽快设立临时厕所,避免分散如厕。

1. 原有公厕在破坏不严重的情况下,应尽快修复,评估其安全性和可用性后恢复使用。

2. 在灾民安置点,应尽快设立临时厕所,厕所应设置在下风向,底部应不渗漏,避免污染水源,设立的厕所应有明确标识,夜间应有照明。

3. 在人员密集区域或不方便搭建临时公厕的安置点,可采用流动厕所,加强对流动厕所专人管理,及时清理并消毒。

五.流水洗手 预防病从口入

灾区卫生条件受限,卫生防病的首先任务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肠道传染病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加强粪便管理和防止病从口入尤为重要,而流水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

1. 震后初期,应尽量减少接触人畜动物尸体和经地表水浸泡的家具、衣物等物品。

2. 在饮水供应受限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直接抓取食物食用,在进食前可采用免洗洗手液等进行手部卫生消毒。

3. 如条件允许,应尽量设置专门的洗手龙头,采用经处理的水流水洗手,洗手时可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搓洗以清除污渍和微生物。

注:本文信息源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江苏疾控以及部分网络等。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116557798@qq.com)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