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关宁军为骨干构成的八旗军,其实人家压根儿是一伙儿的

侍儿看历史 2023-02-23 14:14:04

数一数先为大明关宁军打工,后来又给后金打工的一众人等。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初为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万历十七年受封为大明建州左卫都督佥事,授龙虎将军印。

之后,李成梁先后八次推选努尔哈赤作为少数民族模范代表,进京朝贡万历。很多人会觉得,进贡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其实不然,看起来是这些穷苦地区的人进贡土特产,实则明朝的回馈往往几倍于进贡的价值。努尔哈赤从这八次进贡中,捞到了大量的赏银、绢缎、铁器,收获颇丰。

后自立门户,成立后金公司,为首任CEO。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初为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后授大明建州右卫都督佥事。李成梁之子李如柏娶其女为妾。

努尔哈赤的后金公司成立后,他为首席董事,后想成立分公司,被努尔哈赤所灭。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 ,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人家吴三桂投降前,他的亲舅舅祖大寿、老上司洪承畴、亲哥哥吴三凤、表兄弟祖可法、好友张存仁都在清朝那边打工,他不投降才是怪事,投降才是人之常情。

辽东军给清朝打工的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这些人除了洪承畴,在明朝最高也就是个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师长。投降清朝后,出了有四个王爷、一个大学士、四个正一品、从一品,除此之外,很多人当过各旗的二把手、三把手,还有几位封疆大吏,几乎人人都有爵位。

换句话说,在人家皇太极、多尔衮眼里,辽东军根本就是自己人。

就算是投降前,吴三桂、吴襄父子也是首鼠两端。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崇祯把吴襄从监狱里捞出来,提升他为正一品中军府都督,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虽说崇祯任命吴襄为都督,却并没有让吴襄去外地领兵,一直把他圈在北京。

而崇祯封吴三桂的这个“平西伯”,也是有深意的。当时吴三桂镇守的宁远,在北京东侧,要封爵,也应该是“平东伯”。崇祯之所以封平西伯,就是为了让吴三桂去西边镇压大顺军。

而此时吴三桂的官职是:钦差镇守宁远中左中右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换句话说,此时关外所有的明军都归吴三桂管理,其辖精兵四万,为辽东军最后的精锐,这一年吴三桂只有32岁。

就在崇祯封爵的当月,蓟辽总督王永吉等上疏提出放弃关外宁远等城,调宁远总兵守山海关。崇祯在中左门召见吴襄,征询弃宁远守山海关之策。

吴襄竭力反对,认为朝廷主动“弃地二百里与敌”是大错,不可取。

这是一幕很无奈的场景。

首先,作为皇帝的崇祯,要调动吴三桂的军队,只能先征求吴襄的意见。也就是说,现在的崇祯只能以吴襄作为筹码挟制吴三桂,要想调动是不太可能了。

其次,吴襄也不傻,他之所以反对,并非弃地的原因,而是为儿子保存政治资本。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占领了整个山西,京城岌岌可危,如果把吴三桂的军队弄回来,一定会拼个血本无归。而皇太极刚刚死,关外很消停,让儿子在那里拥兵自重,作为将来政治投机的资本。

这就是明末关宁军的实际情况。

最后给大家看张图。

很多人一看这张图,第一反应就是八旗骑兵。

错,这是明末辽东军的标准棉甲装束。

懂了吗?

不仅仅是士兵、武将,八旗军连甲胄、武器,都从传说中的关宁铁骑那继承来了。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3-03-22 20:03

    妈的。原来他们以前在同一个关宁公司上班。大明王朝就是被这帮关宁员工坑惨了。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