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2019年她话音刚落,被一明星扇巴掌

司空知山海 2024-07-05 19:36:2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台湾永远都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

说出如此嚣张挑衅之语的,是台湾的绿营政客郑丽君。

2019年,时任台湾“文化部长”的郑丽君,正积极操作“去中国化”。

却不料在出席一场餐会时,被一名台湾女艺人当众打了耳光。

一时间舆论哗然,网友们更是纷纷叫好。

春节慰问遭掌掴

2019年1月22日午后,时任台湾“文化部长”的郑丽君,出席了华视精心筹办的演艺界春节慰问宴。

当时,郑丽君正逐桌向在场的演艺人员敬酒问候。

当她俯身和轮椅上的陈松勇打招呼时,前中视签约歌手、67岁的郑惠中来到了她身边。

感觉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胳膊,郑丽君下意识地转过身去。

而后,还未等她看清眼前的人,左脸就狠狠挨了一记耳光。

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一幕,耳光声的收音也非常清晰,可见力道之重。

这一突发状况,令郑丽君措手不及,面露惊诧。

她本能地回望向郑惠中,说了句:

“怎么可以这样?”

然而对方已经信步离开,只留给在场的人一个从容的背影。

尽管心绪难平,郑丽君也只能强作镇静,带着左侧脸明显的红晕,完成了后面的敬酒。

很快,郑丽君遭到掌掴的视频就被传到了网上,她本人也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回应了这次事件。

无非是借题发挥,声称“个人受辱事小,台湾民主不容受到伤害”云云。

得知此事后,蔡英文立刻致电表示关切,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立场可以对话,暴力不该容忍”。

民进党的多位政客也纷纷通过电话表达慰问,并公开谴责这一行为。

暴力行为的确不对,然而岛内网民很快就翻出了马英九在任期间被丢鞋的旧新闻,狠狠打脸了这些“绿营”政客。

网友们表示,那些曾在马英九遭受暴力对待时拍手叫好的人,现在却冠冕堂皇地对郑惠中表示谴责,实在双标。

2012年,马英九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被人丢鞋。

事发后,蔡英文竟亲自前往凯达格兰大道,探视了那些攻击马英九的绿营人士。

甚至还说,马英九作为领导人,应展现出更宽广的包容心态。

“绿委”黄伟哲更是过分,声称领导人对于这种未构成安全威胁的挑衅行为,应该宽容大度一些,一笑置之就是了。

更有意思的是,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的谢长廷还说了这样一番话:

暴力行为、台湾政治,都像是佛教中所说的因果。

如果对其他政党所遭受的事情缺乏同情心,那么同样的事很快就会落到自己的政党头上。

谢长廷一语成谶,可当这种暴力行为落到民进党头上时,他们立刻就露出了双标嘴脸。

曾经口口声声说着马英九被丢鞋只是“刚刚好而已”的“绿营”政客,如今却态度迥异,对攻击郑丽君的郑惠中大加谴责。

而在事后接受采访时,郑惠中也解释了自己打人的原因:

“因为她推动废除中正纪念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她一点都不感恩。这种人,我这样子打她,是刚刚好而已。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我要做的就是这样子而已。”

她表示,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对中华民族怀有深厚情感的人来说,人人都应该赏她几巴掌。

“我本来想要赏她两巴掌,想了好几个月......难得她今天来,我一定要打她,只赏她一巴掌,已经太便宜她了!”

那么,郑丽君究竟做了什么?郑惠中提到的“废除中正纪念堂”又是怎么一回事?

学运出身的副阁揆

今年5月20日上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可谓是“五毒俱全”。

而郑丽君就在其内阁名单中,任行政院副院长。

这位前文化部长,是继叶菊兰、蔡英文之后,台湾地区政治史上第三位女性副阁揆。

1969年6月,郑丽君出生于台湾苗栗。

她自幼叛逆,高中时身为班长的她,却常常逃课,甚至带着同学一起挑战校规。

考入台湾大学后,她依然不安分。

读了一年土木工程专业后,她就瞒着家里人转向了哲学系。

那时正值学生运动兴起,郑丽君也对学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大二时,她自己创立了学运社团,并逐渐成为“学运”的决策核心。

她积极参与了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曾率领同学在台大校门口绝食,要求国会改革。

从台大毕业后,郑丽君离开了台湾,到法国继续深造。

然而,来到巴黎第十大学后,她还是没能安分读书。

在法国期间,她组织了“台独”团体,大肆宣扬“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2001年,拿到了博士候选资格的郑丽君回到台湾,在东吴大学政治系一边教书一边写博士论文。

当时,林佳龙正奉陈水扁之命筹组“台湾智库”,便邀请郑丽君担任办公室主任。

由此开始,郑丽君接触到了民进党的权力核心。

在此期间,郑丽君多次协助举办研讨会、建构“政绩数据库”,得到了陈水扁幕僚的赞许。

2004年选举期间,陈水扁当局强调了要加强任用女性阁员。

借此机会,毫无政治经验的郑丽君,在行政院长的推荐下成为了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陈水扁能于选举中胜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年轻选民的支持。

然而,执政之后面对的经济挑战与高失业率,尤其是在70%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的情况下,导致年轻一代对陈水扁当局的信心急剧下滑。

意识到这一危机,陈水扁开始寻求策略,企图赢回年轻选民的心。

自此之后,郑丽君一改过往的低调姿态,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致力于吸引年轻选民对陈水扁的支持。

她邀请了民进党的新星罗文嘉、林佳龙参与公益广告的拍摄,以此激发年轻人参与“国际志工行动”的热情。

2004年9月,外界质疑陈水扁不接见抗议学生。

郑丽君便精心策划并举办了“青年国是会议”,努力为陈水扁塑造倾听青年心声、开放包容的形象。

然而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买账。

他们早就看穿了陈水扁、郑丽君的这些手段,因此不愿参与。

会议草草结束,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推行“台独课纲”的首恶

2014年,在马英九的主导下,台湾历史课程进行了“微调课纲”。

其目的在于重塑一个统一的中华史观,强化两岸间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并明确日本在台时期的殖民本质。

这次微调呈现了更为公正的历史面貌,强调了清朝对台湾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推广等。

同时,用“光复台湾”替代“接收台湾”,强调了二战后台湾重归祖国怀抱的历史意义。

这份课纲显然是对“台独”课纲史观的一次冲击,这也是2015年“反课纲”运动的主因。

民进党反应激烈,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废除“微调课纲”,恢复2014年以前充满“台独”思想的旧课纲。

他们怂恿高中生走上街头,高举“汝思华,吾思台”的标语抗议国民党教育部,声称要为台湾的“未来”奋斗。

郑丽君则率领着一群“关心课纲微调”的所谓“学者”,召开了记者会。

呼吁教育部顺应民意,要求马英九当局撤废“微调课纲”。

按照她的说法,这份课纲的改动有诸多错误,并且存在很多历史争议。

那么“课纲微调”究竟都改动了什么呢?

将“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明郑”取代了“郑氏”,“清代”改成“清廷”。

“日本统治时期”改为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慰安妇前增加了“被迫”。

这些改动,不仅是对历史记载的精准校正,也是对曾经扭曲视角的一次拨乱反正。

然而这些到了郑丽君口中,就成了违反程序正义的“错误”,影响学生的“学习权”。

这位“台独”急先锋再次把黑手伸进课纲,无非就是想利用“台独课纲”进行“去中国化”。

操纵民粹、绑架民意,隔断两岸历史连结,混淆台湾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

这是制造蔡英文口中“天然独”的必要手段。

可以说,郑丽君就是维护、推行“台独”课纲的“首恶”。

“柔性台独”的“高手”

如今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倒行逆施,“台独”意志强烈。

然而这样强烈的情绪和不加约束限制的权力,以及粗暴的手段,许多民众并不买账。

而作为赖清德“左右手”的郑丽君则不同。

比起赖清德的“霸道”,郑丽君虽然“台独”意志顽固,但手段却更圆滑。

她尤其擅长“上价值”,用语言包装来掩盖政策本质上的“野蛮”。

这样的手段,更容易骗取民众的接受认同。

以“中正纪念堂”事件为例,其种种手段和话术,也是她当众遭到掌掴的重要原因。

当时,蔡英文提出了“转型正义”的主张。

对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塑像、遗像以及与之相关的命名空间,进行移除、更名或其他形式的处理。

而其背后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去中国化”。

通过这些措施,重塑岛内的历史文化认同,减少与中国大陆的历史联系。

自2016年起,郑丽君作为蔡英文当局的文化部长,即刻启动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举措。

2017年,她首先叫停了纪念堂内售卖与“威权崇拜”相关的商品,并取消了开闭馆时播放的“纪念歌”。

随后,她又对纪念堂内部的展厅、艺廊及演艺厅名称进行更改,甚至在纪念日前突然关闭纪念馆。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反对,郑丽君并未直接回应,而是立刻改用更“柔软”的手段:

她花了一年时间,组织了一个所谓的“专家咨询小组”,建立转型信息平台,举办艺术展览。

2019年初因“去中国化”遭到掌掴后,郑丽君随即表示:“转型正义”是“再民主化”。

实际上,“转型正义”不过就是民进党对“去中国化”的一层包装。

然而当台湾民众识破这一手段后,郑丽君又将“转型正义”重新包装为“再民主化”。

这是郑丽君最擅长的包装手段。

有台湾资深媒体人曾分析过,赖清德这样“硬台独”的手段很难在岛内施展。

然而郑丽君还以“柔软”的手段领导着一条谋“独”暗线,不断将黑手伸向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领域。

了解了郑丽君的手段,也就明白了赖清德的目的。

他所谓的改革,不过就是破坏、捏造历史,为侵略者洗白,给青少年洗脑,灌输“台独”思想。

说到底,赖清德所说的“洗涤人心”也好,“社会改造”也罢,都是“文化台独”的精致包装罢了。

一边搞“台独”,一边赚“红钱”

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郑丽君成功地将文化预算推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200亿新台币。

这笔巨额资金,表面上用于扶持文化项目,实则是为滋养亲近绿营的文化团体提供温床,进行“文化绑桩”。

当初“农委会”以1450万新台币建设网军,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

台媒和民众痛批其治理无能,不当使用公款,还将“1450”推成了网络热梗。

而相比之下,郑丽君大手笔挥霍200亿新台币,竟然还成为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部长”。

其包装手段和操控舆论的能力可见一斑。

2019年3月,据台“监察院”第143期“廉政专刊”显示,台当局“文化部长”郑丽君存款为“内阁”之首。

国民党曾直指郑丽君的丈夫沈学荣,认为他借助旗下子公司作为“幕后推手”,在大陆市场捞钱。

而郑丽君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声称丈夫在婚后便退出了与大陆相关的商业版图。

这起事件,再次将这些“台独”政客的矛盾与双标置于聚光灯下。

既要“站绿营”,又要“赚红钱”;一面在大陆捞钱,一面又不断割裂两岸关系。

而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渴望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普通民众。

参考文献

[1]蔡英文当局废除“课纲微调”.中国台湾网.2016-12-21

[2]郑丽君被打绿营跳脚谴责 昔日马英九遭"鞋袭"却绕着弯叫好.中国台湾网.2019-01-22

[3]“内阁”首富!台“文化部长”郑丽君存款逾1.6亿.中国台湾网.2019-03-29

0 阅读:63

司空知山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