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这张照片要留住,要是我没了的话,就用它来给我做遗照。”
2019年,在被推进手术室之前的一天,心脏病患者王十七忍着极大的不适,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然后露出久违的笑容,对着镜头自拍了一张照片。
如果他运气不好,那么这张照片,将是他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
对于心脏已经完全衰竭的王十七而言,明天要接受的手术非常特别,那不是普通的心脏移植手术,而是相当超前的人工心脏植入术。
人对人的心脏移植尚且充满了风险,往身体里放一颗人工心脏,人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谁都不得而知。
王十七的手术能够成功吗?人工心脏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
心脏移植,命运未卜2019年8月,躺在北京阜外医院病房里的王十七,正呆呆的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前不久,医院刚刚给他下了一份病危通知书。
看着母亲的眼泪,感受着自己从内而外的虚弱,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死神的敲门声。
好像下一秒,他就会被带走。
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脆弱,一个30多岁的大小伙子,明明长得高高大大,现在却只能虚弱又苍白地躺着,等待死亡的倒计时。
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扩张性心肌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扩心病。
心肌扩张,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肌肉已经失去了弹性,只能长期以扩张的状态微弱跳动。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水泵,那么扩张的心脏就失去了泵水的力量。
血液无法被心脏挤压而出,身体其他系统就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心脏内部又会出现淤积。
很快,一片原本肥沃的平原就会变得寸草不生。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这种病完全没有治愈的可能性,要想恢复健康,有且只有一个办法——移植心脏。
可是,心脏移植,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
不只是心脏,在现阶段我国的绝大部分器官移植案例中,病患最缺的都不是资金保障,也不是医生的技术支持,而是健康的、能够持续维系人体健康状态的器官。
而且,心脏移植也不是什么阶段都适合进行。
在扩心病发展的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心肌扩张的程度还没有那么严重。
此时如果有合适的健康心脏出现,患者身体条件能够允许,那么心脏移植还不是天方夜谭。
但如果到了扩心病的晚期阶段,心脏已经可以触碰到肋骨,身体内部多器官也因为血液无法流通而出现衰竭,这个时候患者就无法再进行手术。
2019年的王十七就到了晚期阶段,当医院接二连三地给他下病危通知书时,他就知道,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
可就在他以为自己只能等死时,专家又为他带来了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那就是移植人工心脏。
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已经进入了实验阶段,虽然还没有被正式批准投入使用,但业内专家认为使用条件已经成熟。
只是,移植人工心脏的案例毕竟还是太少,能够借鉴的数据不多。
谁也无法预见,手术是否会发生意外,更不能知道,即使手术成功,王十七的生命质量能不能提高。
医生提供的办法宛如一场豪赌,决定权在他自己的手上。
这个时候,母亲推了他一把。
在王十七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去了一趟其他病房,亲眼见到了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
她看到,那些患者的身上虽然插着大大小小的管子,他们的生活虽然离不开仪器的辅助,但他们的整体状态是向上的。
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与正常人的差别。
既然有活生生的例子证明,这个手术的预后状况是理想的,王十七的母亲就愿意竭尽所能,打消儿子的顾虑。
与此同时,王十七自己也想通了。
这个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如果他放弃,那么就一点生存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但如果他愿意试一试,就算死在手术台上,那也没有遗憾,因为他曾为了生存而拼尽最后一点力气。
当然,恐惧死亡是人的本能,在正式接受手术之前,王十七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自从在家里晕倒,被送到医院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过得浑浑噩噩,身上也邋里邋遢。
如果手术注定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点回响,那么他要体体面面的离开。
于是他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迎着太阳坐在病床上,打开手机给自己拍下了一张术前留影。
进入手术室之前,他还对母亲叮嘱,如果自己出不来,要把这张照片当成遗像。
银行卡的密码,自己的所有财产,他都一一做了交代。
王十七在母亲的注视之下被推进了手术室,那盏灯亮起时,他也逐渐失去了意识。
等候在外的母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双手紧紧绞在一起,时而祈求上天,时而暗自神伤,拳拳之心让人动容。
手术室里面,各种医疗仪器滴滴答答的声音相互交错着,技艺娴熟的医生戴着眼镜全神贯注,手下一刻不停地操作。
所有人齐心协力,都在等待一个奇迹的出现。
多有不便,仍然坚强2021年,一个名叫王十七的脱口秀演员登上舞台,大大方方地朝观众打招呼。
他说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同时又是数学老师里面最会讲脱口秀的人。
在学校里,他和学生之间大部分时候处于单向输出的状态,他说学生听,偶尔会有双向交流,但比重并不大。
然而接触脱口秀的时候,他却处于一个完全陌生且完全双向的社交环境当中。
新颖的社交体验常常会给他提供诸多灵感,让他能以最极致的方式感受不同身份带来的错位和惊喜。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王十七敞开外套,与观众分享了一个自己的特异功能。
他属于这个世界上最罕见的一类人,即使心脏没有跳动,仍然能够健康地生活。
他无法和任何一个人共享心跳,因为此时此刻在他身体里响起的,是属于机械的声音。
没错,这个王十七,就是接受了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王十七。
当一个人的心脏已经无法以正常的频率跳动时,医生介入人工心脏,就是给心脏外面包裹上一层磁悬浮外壳。
机械外壳会促使心脏进行收缩,从而恢复水泵的功能,但水泵已经无法自主地工作,所以他永远失去了心跳。
刚刚从病房里醒来时,王十七意识到自己死里逃生,还会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安慰自己。
在和人工心脏磨合的初期,他总是觉得身体里多出了一块不属于自己的机械,说话做事小心翼翼,唯恐引起机械反噬。
渐渐地,他适应了人工心脏的存在。
那种感觉,就好像身体里重新长出了一部分血肉,将机械外壳吸纳进去,使之成为身体的组成部分。
要爱自己,就要爱全部的自己,接纳所有缺憾和不完美,接纳一切外界的馈赠。
这是成熟的境界,也是历经千帆之后,王十七学会的东西。
现在,他依然带着人工心脏生活,而且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王十七的一天,由3个8小时构成。
每隔8小时,他就要给人工心脏充电,宛如养了一只电子宠物,需要定期投喂才能让它健康成长。
出行时,在交通方式的选择清单里,飞机被暂时排除出去了。
因为医生也不知道,飞行过程会不会影响人工心脏的正常工作。
此外,王十七还得小心翼翼地洗澡,因为人工心脏通电工作,必须得防水。
生活的确出现了很多不便,但这对他而言,却是难得的幸福。
比起之前躺在床上朝不保夕的日子,现在的他能够享受美食,能够肆意奔跑,能够做喜欢的事情,能够激励更多病友充实人生,这就是人间至幸。
了解王十七故事的粉丝们,都希望他能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健康一点,再健康一点。
命运已经对他有所苛待,那么日后,总该给予补偿才是。
奇迹并不常常发生,但人类绝不会丢失对奇迹的期待,或许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最高境界。
医学进步,向上攀登看着王十七一路走来,网友们无数次感叹,医学科技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每一次医学上的突破,带来的可能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生存的机会。
王十七并不是我国第一位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同样,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各方面参数不断进步的时间里,和他一样饱受扩心病困扰的患者,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在人工心脏移植方面,云南创下了一次全球之最。
2024年5月15日,家住广东的刘女士在云南昆医大附一院接受手术,和王十七一样,她接受的也是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在那之前,刘女士曾经四处求医,并且接受过药物保守治疗。
尽管她已经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控制自己的日常作息,但病情还是时常反复,程度不断加重,胸闷气短、呼吸衰竭等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昆医大接诊刘女士以后,对她的病情做了全面的评估,又征求家属的意见,最终决定对她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即将被植入刘女士体内的人工心脏,同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心脏,不过它属于离心式类型,不会对人体的心脏造成负担。
而且,它的重量只有90克,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小和全球最轻。
当这枚最小的心脏被成功植入刘女士体内,并且开始正常的工作之后,我国的医疗科技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巨大一步。
从手术中清醒过来,刘女士感觉浑身轻松,以前那股始终萦绕在左胸口的沉闷之气好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是有序。
五月中旬接受手术的刘女士,在6月19日就恢复健康,得以出院。
她给医院和医生送上锦旗,表达自己难以言表的感恩,当初被人扶着进来时,她没想过自己还能恢复活蹦乱跳的样子。
最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上百例心脏辅助装置的植入手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心脏。
现在的国内医疗,早已经是今非昔比。
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拥有自己设计的人工血管,拥有更适合中国病人体质的微创介入导丝,拥有高水平高性能的体外循环机器。
医疗的进步值得欣喜,因为它总会与生命挂钩,与希望挂钩。
中国很多个王十七、刘女士们,现在正过着有些不便,但总体而言十分满足的生活。
他们是带电的超人,是命运标注的勇士,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然后再也不会跌倒。
结语科技的进步正无数次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比如以前的人们从没想过,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生命还能继续存在。
但现在,王十七等人却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认知的上升性。
医学为生命保驾护航,科技为健康负重前行,一切都在越来越强,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 人民日报
戴上人工心脏生活:一天被划为3个8小时,3年没坐飞机 北青网
全球最小最轻“人工心脏”,云南首例成功植入!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