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端传出了一个创投的大消息,小红书获俄罗斯创投公司DST Global入股支持!
英媒报道指出,DST Global是一家总部位于俄罗斯的投资集团,由出生于莫斯科的以色列科技企业家米尔纳(Yuri Milner)所创立。DST Global过去亦曾投Facebook、小米等公司。
其投资风格倾向于投资市场领先者或有潜力成为市场领先者的公司,且通常在公司上市前1-2年进行投资,并在上市后长期持股。
据了解,DST Global这次也是连同红杉中国一同参与此轮小红书的投资,而红杉中国增加其现有股份。
同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也加码投资。
目前,小红书最新估值达到170亿美元!
而且据爆料,小红书最近几周内,还安排向现有和新投资者出售现有股份的交易。
有媒体报道统计,小红书在2023年的每月活跃用户达3.12亿,年增20%,是2023年内地增长最快的大型社交媒体平台。
其中最值得资本端关注的,还是小红书去年首次实现盈利。
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红书净利达5亿美元,营收达37亿美元,扭转2022年营收仅约20亿美元、亏损2亿美元的逆境。
不过,也就在前不久,小红书刚刚开启新一轮裁员计划。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小红书员工透露,裁员处于锁HC阶段,正在进行人员盘点,不过正式的内部通知邮件尚未发放。
据悉,本轮人员调整主要聚焦于绩效在3.5-以下的员工该部分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30%,较2022年的裁员估摸比例更多。
过去的十年,小红书从一个社区,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时尚社媒,也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真格基金等战略投资。
手上有钱的时候,小红书的扩张迅速,2021年底,小红书宣布月活突破2亿。
而在2020年9月,小红书的月活才刚达1亿。
也就是说,仅仅用过了一年,小红书就拿到了一亿用户的基数。
而且这两年,几大主流互联网公司里,也就是小红书在逆势招人,在市面上大量发布招聘垂类运营的消息,并逐步搭建商业化和出海团队。
两大团队的组建,承载着小红书的两大战略梦想。
一个是出海和Instagram抢用户,就像tiktok那样,颠覆美国的短视频市场。
另一个是电商变现,小红书有着商家们最为垂涎的一二线城市女性用户,她们是现在市场上消费力最旺盛的群体。
但一直主打内容和社区氛围的小红书,很难找到一条快速商业化的路径。
那么小红书是怎么做的呢?
一方面,在海外,小红书发起了以“听劝“为话题的欧美用户传达改造风,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
“听劝改造“,作为一个话题,持续点燃了欧美用户的好奇心,也为小红书带来了海外用户的粉丝增长。
另一方面,在抖音发力直播后,小红书也凭借着董洁等头部主播实现了电商破圈。
独特的「内容+电商」生态,让小红书在近两年的618和双11大促销中,实现了逆势增长。
但问题是,这两大战略,在今天都遇到了一定的压力。
据36氪的报道,小红书在美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曾各推出过五款不同的应用程序。
其中,面向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的三款应用已经停止运营或停止更新。
此外,促销和电商也越发缺少吸引力。
一方面,是商家已经折腾不动了。
几年下来,厂家从赔本做吆喝,再到抬高价格,再降价,以及现在专门的电商平台货源。
大尺度的降价,尤其是原来最早的5折以上的降价,厂家长期看来肯定是亏损的。
除非以次充好,但这样就会面临大量的退货和消费者对行业的普遍不信任。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明白了,折腾了十几年,为了到处找优惠额度,买了一大堆自己不想要的商品。
最终有些商品,还没有不打折时来的便宜,那些套路营销,对于久经沙场的消费者而言显然不适用了。
再然后,就是电商大环境。
过去两年的新消费热潮中,小红书是重要的“孵化平台”和受益者。
通过种草,完美日记、橘朵等国产品牌迅速在各大平台走红。
其后续也会持续投入费用买量、宣传,这也为小红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但2023年后,新消费趋势减缓,很多初创品牌烧掉融资后,被迫退出市场;而头部品牌纷纷减少了市场营销投入,对于小红书来说,也丧失了一大笔收入。
同时,相比字节系,小红书也缺乏一个像巨量引擎一样强有力的广告工具,这意味着信息流广告投放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带来理想的转化。
现在,电商部门的信息流广告,则让小红书上开始被用户吐槽广告太多,拉低平台的调性。
小红书的电商搭建模式,类似于拼多多,从员工数量看,小红书是比较精简扁平的。
一方面,是人数少。
据员工透露,目前小红书的正式员工也仅有三千多人,拥有同等用户规模的B站,在2020年员工数量就已经接近九千。
很多员工表示。自己所在的组,不仅不存在人员冗余的现象,甚至还面临人手紧缺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团队流动性大。
上个月,一位小红书前员工透露:我周围的人平均司龄大概只有半年,工作两年以上的人能被称为“活化石”,不少人进来三四个月就会离职。
据招聘界人士透露:小红书招人的年龄底线是35岁,而现在可能32岁就不让进了。
高流动性的侧面,是小红书缺少长期战略的一个体现,也是人心不稳的反映。
但小红书作为补充,则是在岗人员的高薪。
小红书在职员工的平均月薪44660元,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值。
但到了7月5日,行业内却突然曝出消息。
小红书近日开启新一轮裁员计划,有小红书员工称,裁员目前进行到了锁HC阶段,正在进行人员盘点,但还没有进行官方通报。
关于裁员原因,其中的一个说法,就是小红书新高层对目前人效比不满意,认为当前小红书的人效比只能达到拼多多的一半。
消息人士称,此次裁员可能涉及小红书电商产品部门、商业化部门以及社区技术部门等多部门,其他职能线也有裁员情况。
为什么裁员?
前文也提到了,大环境如此,投资人的钱少了,没钱烧了。
而内部电商的盈利增量,也没有达到预期。
此外,小红书电商部门与社区部门也一直存在矛盾,因为两个部门的目标本质上是冲突的:
电商背负交易指标,而社区背负用户体验、留存等指标。
电商产品部管理层原本试图让两者实现平衡,希望电商除了带货,也能够为用户带来认知增量。
但实践和理论有时候并不是那么融洽,至少东方甄选就证明了带货和内容,大多数情况下是呈负相关的。
世间安得双全法,面对两难,降本增效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36氪曾经报道过,2020年小红书的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80%(剩下20%为电商收入),而据36氪了解,2022年广告部门的全年营收目标为240亿元,这个数字是去年的两倍多,此前就有员工对36氪表示“压力很大”。
其实论效率,小红书已经是互联网大厂的佼佼者。
但如果是对标卷王拼多多的话,那确实还有“优化的空间“。
兜兜转转,小红书从创业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亲历了电商的爆发与落寞,距离上市的里程碑,仍差临门一脚。
如今,DST Global也送来的一波投资,这或许能够缓解小红书的财务压力,同时,这也可能是当下的互联网领域,能不能收获最后一波超级IPO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