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强盛一时的高原王朝如何崛起于帝国西南,因何衰弱?

历代经典历史 2024-10-23 02:55:19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关于吐蕃民族的来源,据藏史记载,是母猴与天神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的雅隆地区结合生出的人类 。1958年考古学者在西藏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的林芝,发现了古代人类遗骸,证明青藏高原上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 。1978年又在昌都市卡若村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进一步印证了远在史前时代,藏族土著先民就在这片广阔、寒冷的高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吐蕃的崛起

早期在雅隆地区生活的人类,以树叶为衣,野生的青稞、果物、豆类为食,先后发明了弓、矢、斧、刀、箭镞,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原始部落联盟——鹘提悉勃野(雅隆政权的古读法)。

鹘提悉勃野部的第一世赞普(意为雄壮男子)名叫聂赤,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就在雅隆的主流民族繁衍生息的同时,另一个高原民族——羌族从中国的西部迤逦南来。西羌牦牛部、发羌、唐旄羌与当地土著人婚配,并最终融入了西藏的土著居民。怪不得许多人认为吐蕃人(吐的意思是上,蕃是西藏土著人的自称,雅隆蕃被称为吐蕃是为了与附国各蕃相区别)出自西羌。

于是,融入了多支羌人血脉的吐蕃人在这块寂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学会了用湖水灌溉农田,以牛力开垦土地。后来,第15世赞普意肖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琼巴堡寨(史称匹播城和跋布川)。第28世赞普弃诺颂赞将牧地和农田连接起来,国土已经很难用马匹丈量 。后来,第31世赞普朗日论赞用武力和智慧吞并了强盛的女国,为其子松赞干布统一各部打下基础。

朗日论赞执政后期,他一味重用叛归吐蕃的女国大臣,引起吐蕃旧贵族父王六臣和母后三臣的强烈不满 ,羊同联合苏毗 、达布、工布、娘波等部起兵叛乱。在内外交困的日子里,朗日论赞被叛臣毒死。

唐贞观三年(629),朗日论赞之子、12 岁的弃宗弄赞继任第32世赞普,他就是吐蕃历史上的那道长虹——松赞干布。

即位后,松赞干布将下毒者夷灭了九族,创立了意在保持内部 团结的大小盟制度,设立了大相、副相等官职,出台了成文法典《十善法》,依据梵文创造了拥有30 个字母的吐蕃文,征服了今西藏阿里一带的羊同,消灭了今青海玉树一带的孙波,将都城确定在日光城——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一个强大的吐蕃王朝在唐朝的身边默默崛起。

与大唐的联姻

听说唐朝公主嫁给了突厥和吐谷浑可汗,18岁的松赞干布也派出使者远赴大唐求婚。然而,唐太宗低估并回绝了他。于是,松赞干布发兵将四川西境的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围困了好长时间,在唐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才撤兵西归。

贞观十四年(640),松赞干布已经23岁。他再次派出使者向唐求婚,承担这一使命的是吐蕃的大相禄东赞,聘礼是5000两黄金和数百件珍玩。

传说当时各国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颁下诏令,使者们必须参加考试,哪国通过考试,就答应哪国的和亲。在今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就描绘着“唐太宗六难求婚使禄东赞”的场景。

禄东赞将六道难题一 一破解。承诺兑现,唐太宗将叔伯兄弟——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王李道宗改封为江夏王,将李道宗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随后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文成公主由生父李道宗和吐蕃求婚使禄东赞陪同,于贞观十五年(641)正月正式启程。送亲队伍经甘肃天水、陇西、临夏,青海民和、乐都、西宁和日月山、倒淌河、切吉草原、花石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吐蕃的东界柏海(位于青海省玛多县西部)。远远地,送亲队伍的视野里出现了一支人马,不远千里赶来迎亲的松赞干布就在其中。

两支队伍会合后,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了“子婿礼”。大队人马行至今青海省玉树市境内的一个峡谷(贝纳沟)时,松赞干布与公主被优美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便在幽静山谷间停下来享受蜜月。其间,文成公主和工匠一起耐心地向玉树人传授谷物和菜籽的种植方法以及磨面、酿酒技术,此举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公主离开之后,当地民众仍争相传诵她的美貌与爱心,并请工匠把她的足迹和相貌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

文成公主此次西行,既有侍女、工匠、乐队随同,还有佛像、经卷、药方、种子、卜筮经典、医疗器械作为嫁妆,其中不乏唐朝的“禁运物资”和“技术专利”,这是一次充分体现唐朝诚意并令吐蕃喜出望外的规模宏大的文化传输。文成公主抵达逻些时,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以吐蕃人最隆重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大唐公主。

尽管文成公主十分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繁华的长安,但她从未对吐蕃表现出丝毫的嫌弃和怨恨。她为了吐蕃的安宁,与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先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一起劝说丈夫信仰和推广佛教。她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镏金铜像,供奉在松赞干布特意为她修建的小昭寺;她还改进了耕作技术,教会了吐蕃人养蚕织布和种植蔬菜,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阿姐甲沙”(汉族阿姐)。

这段美丽的爱情,也使唐蕃边界人民享受到了久违的和平。美中不足的是,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未能生育。更为遗憾的是,与文成公主相守仅仅9年的松赞干布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突然 病 逝 ,年仅33岁 。 此后,文成公主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30年,直到唐高宗永隆元年(680)离世。

如今,她从大唐带去的经卷仍收藏在布达拉宫中,从大唐带去的佛像仍供奉在大昭寺里,她的芳容与精神,已经像圣山圣湖一样镶嵌在青藏高原上。

吐蕃的分裂

松赞干布病逝后,在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位(松赞干布的儿子已死)的日子里,大相禄东赞担当起了辅佐朝政的重任。

禄东赞最大的功绩是划定田界,确立了吐蕃的封建制度,大大推动了吐蕃农牧业的发展 。此后,禄东赞率军灭亡了东北方向的吐谷浑国,将身为大唐女婿的吐谷浑可汗和弘化公主赶出了故乡。

唐蕃之间已经没有缓冲地带,一场决战在所难免。

血战发生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继任大相的禄东赞之子尊业多布派出 40 万吐蕃大军,与唐朝名将薛仁贵的10万征西军在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切吉旷原)展开决战。结果,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唐朝西域四镇龟兹、于阗、焉耆和疏勒一一被吐蕃夺去。昔日威风八面的薛仁贵被戴上枷锁押解长安,贬为庶人。

随后,吐蕃继续向东南、西北方向扩张。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秋,大唐金城公主(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发兵从奉天(今陕西省乾县)挺进长安。结果,吐蕃不仅顺利攻陷了这座伟大而坚固的都城,而且还册立李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金城公主的侄子)为皇帝(不被正史承认)。吐蕃人在唐朝作出巨大让步后,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与唐签订了《唐蕃清水盟约》。有人考证,这是中原王朝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条约。

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吐蕃的统治区域已东接唐朝,南达尼婆罗,西占西域(包括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北抵突厥,幅员万里,规模空前。在金城公主嫁与赤德祖赞后,赤德祖赞虽向唐朝皇帝上书宣称唐蕃已“和同为一家 ”,但吐蕃一直对唐采取攻势。一味地扩张,使吐蕃民众苦不堪言,也使吐蕃赞普四面树敌。

8世纪下半叶 ,控制了中亚的阿拉伯哈里发王朝与吐蕃在西域发生冲突,唐僖宗又暗中与回纥、南诏结成了统一战线。吐蕃立刻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无奈之下,吐蕃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遣使向唐朝求和 ,长庆三年,双方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会盟碑,碑文以汉藏两种文字镌刻,宣誓唐蕃坚持世代友好。

和平并未能挽救吐蕃,原因在于持续的内乱。可黎可足赞普长期患病,朝政由僧侣派代表人物钵阐布执掌,失势的灭佛派与钵阐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掌握了朝政的钵阐布志得意满,根本不懂得身处高位更应该谨慎,竟和王后通奸。正愁找不到借口的灭佛派大喜过望,在四处煽风点火、制造舆论的同时开始暗中策划实质性的行动。在一次钵阐布照例溜进王宫与王后约会的时候,一伙灭佛派大臣持刀将二人杀死,重病在身的可黎可足赞普也被灭佛派大臣缢杀。

第二天清晨,可黎可足之弟达磨被立为赞普。意外上台的他对灭佛大臣们充满了感激之情,因此一味崇信本教(也称“苯教”,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种信仰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多神教)打压佛教,把信佛的大臣们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于是,信佛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暗杀了达磨。达磨遇刺后 ,王后綝氏开始当权 。

不久,怀有达磨之子的次妃顺利地产下了一位男婴,起名维松(意为光护)。王后不甘心王位旁落,谎称侄子乞离胡为自己的儿子,为他取名永丹(意为母坚)。从此,两妃各挟其子,王族和宦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具有200多年统一历史的吐蕃走向了分裂。

吐蕃先是一分为四:一个在今后藏的阿里,即阿里王系;一个也在后藏,即亚泽王系;一个在前藏,即拉萨王系;一个在山南,即亚陇觉阿王系。后来分裂以几何状态展开,拉萨王系分出冲波巴、姜郊瓦、拉波浪巴、至巴、业塘巴、芦巴藏巴等;阿里王系建立的古格王朝也一分为三;亚陇觉阿王系后来进入青海一带,青唐政权的创建者唃厮啰(意为佛子)就是他们的子孙。

悲壮的古格王朝

达磨被杀后,两大集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斗,最后以维松的儿子贝考赞失败而告一段落。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贝考赞之子吉德尼玛衮带着上百名亲信向西部荒远的象雄逃命,就这样,古格王朝的历史帷幕徐徐拉开。

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后,被安居在神山圣湖之间的象雄土王扎西赞接纳了。这位象雄遗民首领,对王子所具有的吐蕃王族血统以及西藏腹地文明满怀仰慕,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卓萨廓琼嫁给了他,并让女婿继承了自己的领地。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被王子改名为阿里(意为属民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他们兼并了周围的部落,在这块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建立了割据一方的王朝。

吉德尼玛衮去世后 ,3 个儿子依照他的遗嘱瓜分了这个国家。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今克什米尔南部),建立了后来的拉达克王国;次子扎西衮在布让(今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和尼泊尔西北部)建立了布让国,后来被古格王朝兼并;幼子德祖衮封于象雄,他就是古格王朝的开国赞普。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三衮占三围”(布让是雪山围绕的地方,象雄是岩石围绕的地方,芒域是湖泊围绕的地方)的故事。

德祖衮在世时就开始复弘佛法,他的两个儿子柯日和松埃对佛教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松埃甚至出家修行 ,专心事佛 ,取名拉(即“天”)喇嘛益希沃。

益希沃的故事至今让藏族百姓耳熟能详。据说,为实现以佛教拯救众生的理想,在侄孙沃德担任国王的年代,年迈的益希沃带兵远征王国西北的伊斯兰国家葛逻禄 ,但在战争中不幸被俘 。敌人让他选择:一是投降,可以放他回古格;二是用与他身体等重的黄金赎回,否则将他处死。古格国王闻讯后,四处搜集黄金,待黄金搜集到还差一个头重时,古格国王派人探监,益希沃对来人说:“不必用黄金赎我了,因为我已经残废。你们可用黄金到印度迎请高僧阿底夏到西藏弘法。”益希沃最后自愿死在敌人手中。

按照叔祖的遗愿,古格国王派人到印度迎请阿底夏。曾担任印度18所寺庙住持、年近60岁的阿底夏被古格人的宗教热情所感动,历经两年颠簸来到古格,在藏地传教12年直到去世,古格王朝在西藏“后弘期”佛教史上的神圣地位因此确立。

赤扎西查巴德担任国王时,期望政教合一的上层喇嘛们开始威胁到他的权力。于是,他利用天主教打压喇嘛教,并一意孤行地修建了西藏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矛盾被激化起来,古格僧人情绪激昂,兄弟们也向他发出了警告。但这些警告不仅未能使他回心转意,他甚至拿出了令全部喇嘛还俗的强硬计划。明崇祯三年(1630),喇嘛集团和地方贵族发起了暴动。

暴动策划者甚至向远方的拉达克国王发出了求援信号。尽管位于今克什米尔列城附近的拉达克王国距离古格500公里,但因为拉达克国王有过妹妹被古格王无故退婚的耻辱,再加上两国领土纠纷不断,于是派军直指古格。古格顿时狼烟四起,箭矢如蝗。

古格城堡攻防战相当惨烈,从古格遗址发掘出的漫山遍野的武器,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据说,拉达克国王在损失了一批批的生力军后,本来已经准备撤军,是叛乱集团的一条计谋最终葬送了古格。古格国王的弟弟,也就是叛乱集团的领袖按照密谋的计划来到被围的王宫,先是假惺惺地哭诉了一番兄弟之情,接着向哥哥承诺,只要向拉达克人投降,保证每年向拉达克进贡,那么,他将出面说服拉达克人撤军,并且保证哥哥继续执政。而且,他们兄弟的一切不愉快也一笔勾销。这明明是一个骗局,可是重病在身的国王已经无心恋战,于是他在稍加思索后答应了弟弟的条件。

还有一种说法是,建在山顶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顶的王宫,而周围全是悬崖峭壁。无奈之下,拉达克人驱赶古格百姓在半山腰修建石楼,以便能在石楼和山顶一样高时最终拿下古格(如今石楼遗址尚在)。据说,被迫夜以继日地修筑石楼的古格百姓发出的凄苦歌声,被爱民如子的古格国王听到,于是他作出了投降的决定。

不论过程如何,结果都是一样:当古格国王率领卫队从土山顶部的王宫走下来投降时,拉达克国王一声令下,伏兵挥舞着刀枪冲了出来,古格卫兵们悉数倒在了血泊中,被俘的国王和王室成员被押送到列城囚禁,王宫里的珍宝被洗劫一空,无数的古格百姓被驱赶到拉达克做了奴隶,引狼入室的叛乱者们也在拉达克度过了凄惨的晚年。

至此,传16代立国700余年的古格王朝灰飞烟灭。

拉达克国王灭掉古格后,任命他的儿子为古格新国王,但这个国王更多是名义上的,他并没有专心经营这块荒凉偏僻的高原,只是偶尔派出军队到此巡逻。清康熙十九年(1680),拉达克巡逻兵被五世达赖的军队赶走。

从此,古格人在阿里失去了踪迹,他们去向何方,无人知晓。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4-10-23 13:31

    文成公主入藏,对身后五百年是弊大于利,对身后一千年是利大于弊,文成公主带去的文化技术强大了吐蕃,给内地带来了战争,增加了内地统一吐蕃的难度。但是造就了今天西藏文化中汉文化血统更多,使藏族和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文化习俗更亲近,而不是和印度诸民族更亲近。

历代经典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