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政有多乱?因虚弱唐廷推行“以藩制藩”,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小僧乱翻史书 2024-10-11 10:50:42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唐朝的藩镇问题,说起来真是让人咂舌。都说盛世之后必有衰落,但唐朝的衰落,绝不是靠一场战乱就能解释清楚的。

这背后藏着一套叫“以藩制藩”的策略,把一个好好的大唐,硬生生弄成了“列国争霸”的局面。表面上看,唐廷是在以藩镇互相制衡,实际上这些藩镇一个个都成了坐地分肥的土霸王,拖着整个国家走向深渊。

咱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以藩制藩”的百年历史,到底有多乱、多糟糕,又是如何把唐朝一步步推向了灭亡。

藩镇的崛起

话说这事儿得从安史之乱开始讲起。安史之乱堪称唐朝的灾难性事件,原本辉煌的大唐帝国,随着这场战火的蔓延开始千疮百孔。

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位反贼,简直是把唐朝的家底儿全给掀翻了。叛军横扫北方,唐廷眼看守不住了,不得已请来了外援,也就是那些原本分布在地方的节度使和藩镇势力。

这帮节度使原本是朝廷的地方官,但安史之乱之后,局面瞬间反转。为了平叛,唐肃宗不得不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了地方。

比如,河北的李宝臣、成德的安庆绪,还有河东的薛嵩,这些人原本是忠心耿耿的将领,可是一旦发现自己手握重兵,哎呀,这权力的滋味儿可真好!他们要的可不仅仅是平叛功劳,还要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地盘。

于是,唐肃宗一看这局面——中央实在控制不过来了,只能放手,默许藩镇们各自为政。地方一片战火,中央为了“平衡局势”,开始鼓励藩镇们互相牵制,这就是所谓的“以藩制藩”政策。

唐廷想的是:你们这些藩镇别一个个壮大起来威胁我朝廷,互相牵制,反倒能保住中央的权威。可惜,这种想法注定了中央对地方失控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咱来举个例子:河朔三镇(成德、魏博、卢龙),这几位哥们本来是唐朝的节度使,结果平叛之后,他们没打算回归中央管辖。

李宝臣在成德那儿,自立为藩,魏博的田承嗣也不甘示弱,成天想着怎么把中央的控制甩掉。于是,唐朝就在这种“打打杀杀”的局面下,陷入了持续的藩镇割据。

治标不治本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央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和军事危机。以往的天子脚下,如今已是节度使们的天下。为了避免更多的叛乱,唐廷采取了一个看似聪明的办法:利用藩镇之间的竞争和不和,避免一个地方势力做大。这就是“以藩制藩”的基本思路。

举个场景来描写:在河北一带,李宝臣的成德镇势力庞大,唐廷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制服他,于是决定支持魏博的田承嗣。

这田承嗣虽然也不是什么善茬,但他和李宝臣之间有仇有怨,靠着这股子敌意,唐廷希望他们斗个你死我活,自己则在中间坐收渔翁之利。田承嗣得到了中央的支持,立马开始扩充军队,直接和李宝臣干上了。

你说这招管不管用?短时间内,确实管用。田承嗣成功牵制住了李宝臣,河北暂时消停了一会儿。

但这只是暂时的。等田承嗣在魏博站稳脚跟后,他自己也开始跟朝廷讨价还价。更糟糕的是,李宝臣那边虽然被压制了,但他的儿子李惟岳继位后,立刻接过老爸的衣钵,继续和中央对抗。

这时候,唐廷终于意识到,“以藩制藩”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地方势力反倒越来越大,中央的控制力却在不断削弱。

军队成了地方的私人武装

唐德宗时期,藩镇问题已经严重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德宗上台后,发现藩镇割据之乱愈演愈烈,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削藩来恢复中央集权。可惜,德宗的努力非但没能成功,还引发了更多的动荡。

更可怕的是,藩镇们手中的军队逐渐成为他们巩固自己权力的工具。原本唐朝的军队是为了抵抗外敌和镇压叛乱的,但到了藩镇割据的时代,这些军队已经变成了各地方割据势力的私人武装。

地方的节度使们通过赏赐和安抚,把军队变成了自己私人的部队,牙兵、都将们效忠的早已不是皇帝,而是各地的藩帅。

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央削弱不了藩镇,因为没有足够的军队;藩镇们则通过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削弱中央的权威。德宗的削藩失败后,中央彻底无力控制河北、河东这些关键地区。

削藩不成,反遭藩镇威胁

进入宪宗时期,中央对藩镇的控制仍旧乏力。唐宪宗虽有心削弱藩镇割据,但地方上的节度使们早已养成了尾大不掉的习惯。地方上的藩镇们不仅拥有独立的军队和财政,还可以自立为王,完全不受中央的控制。

宪宗一度希望通过剿灭少数不服从中央的藩镇来重新确立中央的权威。像是岭南的刘昌一案,宪宗通过强硬手段迫使叛逆的节度使臣服,曾让人一度看到恢复中央控制的希望。

然而,这种希望很快破灭。藩镇们虽然表面上依旧承认唐朝的统治,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各自为政的地方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再无力真正掌控全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彻底形成。这种局面不仅影响了政治,还对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从安史之乱开始,直到唐朝灭亡,藩镇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央政府的头号难题。表面上看,唐廷通过“以藩制藩”维持了政局的短暂稳定,然而长远来看,这种策略却导致了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最终令唐朝走向不可逆的崩溃。

地方节度使们越来越像是地方的独立君主,他们不仅控制了地方的经济、军事,还通过不断的扩张和割据,蚕食着中央的权威。等到了唐末,黄巢起义等民变接连不断,地方藩镇的割据更加剧了中央的衰弱。终于,藩镇割据局面的恶果彻底爆发,唐朝的灭亡已成必然。

参考资料:

周振鹤:唐朝藩镇割据为何能持续一个半世纪 澎湃新闻 2015-09-02

0 阅读:0

小僧乱翻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