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批判粟裕,四野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仗义执言:他没二心,是好人

佳越聊社会 2023-06-21 17:32:44

1958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了错误的批判,他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不久,他被免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粟裕被批判,许多人都想不通,特别是三野出身的将领们。

对于三野的将士们来说,粟裕长期指挥他们作战,并且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他们早已将粟裕视为三野的旗帜和光荣,对于突如其来的批粟,许多人明显带有抵触情绪。

三野将领一听要说要发言批判粟裕,个个面露难色,如果三野的将领不带头,那么批判粟裕一事就搞不下去。

彭德怀因而开始组织人做三野干部的思想,要他们与粟裕划清界限,不要来往。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很快,粟裕麾下被誉为“三员猛将”之二的王必成,陶勇纷纷表示要发言。

陶勇对着找自己的一位首长说:“首长,你是知道的,我家境贫寒,八代祖宗不识字,我当团长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如让你的秘书写一篇揭发材料吧,我来读。”

这位首长答应下来。

很快便到了陶勇发言,上台后,陶勇拿着材料便淡定地走了上去。

陶勇念道:“我文化低,识字不多,这篇稿子是XXX首长的秘书写的,但是这里有的字比划太多了,怕念不好,念错了,请XXX首长的秘书补充......”

陶勇刚说完这句话,就被大会主持人取消了发言的资格。

王必成见状,便换了一个方式,他上台发言时,则完全自己想的话,写的稿子。

王必成说:“今天,我,王必成,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我体会尤其深刻,第一是“大”,第二是“谋”,济南战役还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提议打淮海战役,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稍微一顿后,王必成继续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得我们提前两年解放全国,这个“谋”有多大,我是一个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王必成最后说道:“关于粟裕“阴”的一面,我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出来,让我们受教育。”

王必成一番话说完,引起了台下贺龙元帅的注意。

贺龙与粟裕同为湖南人,但是两人的革命历史却完全不同,土地革命时期,粟裕在中央红军,贺龙在家乡,抗战时期,一个在新四军,一个在八路军。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可尽管两人相处很少,但是贺龙对粟裕很欣赏的。

贺龙曾经说过:“自古湘西出人才,譬如粟裕,滕代远.....”

1958年批判粟裕时,贺龙一言不发,对于粟裕麾下战争王必成的发言,贺龙赞赏地开口道:“王必成可信,可交。”

过了一会儿,贺龙又补充道:“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

总体来说,在1958年批粟裕时,整个三野的将领要么是沉默不语,要么就是陶勇,王必成,说是批粟裕,实际上是在夸粟裕。

三野的将领没说话,四野的肖劲光,倒是为粟裕仗义执言。

会议期间,毛主席请肖劲光谈话。

肖劲光也是湖南人,他与粟裕也算是同乡,毛主席找肖劲光来说,海阔天空的聊天,聊着聊着,便说到了同是湖南人的粟裕。

毛主席问肖劲光:“你是怎么看粟裕的?”

肖劲光铿锵有力地回答道:“粟裕同志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个好人。”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赞许地点了点头,接着,毛主席开始为批判粟裕的会降火。

就在粟裕准备第二次大会检讨之前,毛主席说了一句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提好,是为公的,到了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全都是为私吧。”

毛主席的这番话,给批判粟裕一事狠狠地降了温。

陈毅领会了毛主席的意思,因而在粟裕第二次检讨后,他主动上前握住粟裕地手说:“讲得很好。”随后,他又带头鼓掌表示通过。

就这样,粟裕成功过关。

可以说,肖劲光的一番话,对停止批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

粟裕与肖劲光,两人一个在三野,一个在四野,肖劲光与粟裕交集不多,他为什么要为粟裕仗义执言呢?

说起来,粟裕与肖劲光的交往,要从1931年算起。

肖劲光早些年间曾在苏联的红军学校,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深造,因而毛主席将他称为“科班出身的军事家”。

1931年,毛主席亲自任命肖劲光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当时粟裕正是学校三个大队长之一。

明面上,粟裕是肖劲光的下级,但是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而且同为老乡,相同的话题很多,因而他们的关系自从认识以后,就保持的很好。

在当了不久的校长后,肖劲光离开了学校,担任了红十一军的政委。

巧合的是,没多久,粟裕也来到了红十一军,担任参谋长,两人再次合作,肖劲光非常高兴,他对粟裕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很是满意,两人合作起来也是很融洽。

后来在红七军团,两人再次相聚,直到1934年时,两人最终分开,原因是这一年,肖劲光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时,肖劲光奉命守卫黎川,可是当时彭德怀将他麾下的部队带走,他能指挥的人,只有几十个,面对敌人三个师的进攻。

无奈之下,肖劲光只好选择撤离,此事过后,他引起了李德,博古两人的震怒。

李德,博古两人以“失守黎川”为罪,将肖劲光抓了起来,并且准备判处他死刑,后来是在毛主席的干涉下,肖劲光才逃过一劫,不过他也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

粟裕自然知道肖劲光受到的是不公平的对待,但是那个时候他人微言轻,也是无可奈何。

不久后,粟裕跟随部队出征抗日,临走前,粟裕并没有忘了肖劲光这位老兄,他还专门找到了周恩来,希望周恩来能多照料一些肖劲光。

那个时候,粟裕与肖劲光之间的战友情谊十分深厚。

不过粟裕与肖劲光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两人的分离,再次相聚时,已经是15年后。

在这15年的时间里,粟裕从我军的中高级军官,一步步成长为了三野的主要军事负责人,是我军排名前几的军事家之一。

而肖劲光也和粟裕不相上下,虽然他没能成为某一个野战军的主要指挥人,但是他在四野的地位不低,不仅是兵团司令员,还成为了毛主席钦点的共和国首任海军司令员。

1950年,粟裕接到命令,准备指挥部队解放台湾,当时部队要跨海作战,必定需要海军支持,肖劲光由此来到前线,与粟裕得以相见。

时隔15年相见,两人都成长为了我军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而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薄,反而愈加浓厚。

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放台湾一事被搁置。

为了以防万一,毛主席决定在东北成立边防军,粟裕又从华东来到了东北,担任边防军司令员。

可是由于粟裕长期在华东地区作战,不熟悉东北的情况,考虑到这一点,毛主席又安排了肖劲光担任他的助手。

这两位好兄弟,时隔多年后,终于再一次的合作。

遗憾的是,粟裕由于伤病折磨,他最终失去了领导抗美援朝战役的机会,而肖劲光也没参加,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海军建设事业中。

粟裕建国后担任总参谋长职务时,与肖劲光见面的次数很多,两人之间的情谊,更加真挚。

1958年粟裕被批,毛主席之所以问肖劲光对粟裕的看法,是因为毛主席知道肖劲光多次与粟裕共事,很了解粟裕。

而肖劲光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个好人,其实毛主席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此,毛主席最终讲话,将批判粟裕的运动降温。

粟裕的仕途进入低谷后,门可罗雀,肖劲光不以为然,多次前去探望,粟裕的妻子楚青回忆起此事,感慨地说:“那时鬼都不上门,只有肖劲光天天来。”

而肖劲光与粟裕结下的这份情谊,也持续了他们的一生。

2 阅读:123

佳越聊社会

简介: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