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潘金莲要勾引武松,你看她真正想要的是啥?武大郎根本给不了

耳东品文史 2024-06-25 00:03:34

常言道“娶妻娶贤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一段美好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来经营,显然《水浒传》中那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就谈不上美好,甚至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武大郎最终是被潘金莲毒杀,潘金莲也被武大郎的弟弟给剖心斩首,着实是惨。

不过在整个事件中还有一段插曲,那就是潘金莲撩拨武松的桥段,潘金莲为何明知武松是个狠人,还非要激怒他?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其实细品这段剧情你会发现一个事实,潘金莲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想要的或许不是武松这个人,而武大郎也并没有那么无辜,他是罪有应得。

一、潘金莲之死

自打潘金莲用叉竿意外砸中西门庆之后,这对卑鄙的男女就在王婆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做出那些苟且之事,当事情败露,潘金莲则在王婆的唆使下毒杀了亲夫武大郎。

这一切又如何逃得过武松的法眼,他没有当场爆发,而是在冷静分析了一切的来龙去脉之后,确定了心胸之人正是这“嫂嫂”潘金莲,他才将这毒妇怒杀之。

武松的行为虽然残忍,但整个过程看下来却无比解气,书中只道:“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

(潘金莲、武松剧照)

武松的一番操作堪称行云流水,而他之所以会怀疑到自己嫂嫂头上,还是因为他早已发现嫂嫂不是个规矩人,也可以说是潘金莲自己露出了马脚。

毕竟潘金莲是主动勾引过武松。

可她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让她的野心暴露了吗?难道真是武松高大威猛又是打虎英雄,才让她把持不住?

二、武松与潘金莲

其实潘金莲初遇武松的时候确实就已经有几分爱慕之情了。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武松确实是英俊挺拔,但潘金莲对他的赞誉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夸他,而是在与武大郎作对比,是因为武大郎矮小又丑陋,且性格懦弱,这才显得武松格外高大。

与其说潘金莲是喜欢武松,倒不如说是因为她对武大郎的嫌弃让她看别的男人都格外顺眼。

事实上在她撩拨武松失败之后的态度也能看出这一点。

潘金莲是在武松住了一个月之后才逐渐变得不老实,那一日武大郎是如往常一样外出卖烧饼,潘金莲则与武松喝起酒来。

在喝酒的过程中,潘金莲借着酒劲愈发放肆,而武松也从最开始的迎合,借着是焦躁,到最后的爆发,继而怒斥了潘金莲一番。

(武松、潘金莲剧照)

接着书中提到一句:“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搬了家火,自向厨下去了。有诗为证:泼贱操心太不良,贪淫无耻坏纲常。席间尚且求云雨,反被都头骂一场。”

从这里来看,她确实是有几分要与武松在一起的意思,但当武大郎回来之后,她对武松的那番诋毁才是她最真实的目的。

她对武大郎说,武松对她有轻薄之意,而武大郎又是怎么做的?

了解了他的做法,你就会知道他也并非善类,而且死得不冤,甚至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三、武大郎的态度

照理说听闻自己的弟弟与妻子有不正当的关系,武大郎怎么说也该兴师问罪一番。

可他的态度很坚决,之说:“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休要高做声,吃邻舍家笑话。”

同时他还叫武松下楼,却没有要数落武松的意思,只是问他“吃了没”,可武松却没答应,只是默默离去。

其实从武大郎的视角来看,武松的不解释倒让潘金莲说的那番话像是真的了。

而潘金莲此时又补上了一句:“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

这才是她最真实的目的,她要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一纸休书罢了。

她从来都没有想过与武大郎过一辈子,因为她嫁给武大郎这件事,本身就不是出于自愿的。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这一点,潘金莲登场时,就提到过一句:“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多数人只看了潘金莲为人不检点,却忽略了前提,她若从一开始就是个不检点的人,何不从了那大户,哪怕当个小妾,也能不愁吃喝,可见她也不是人人可欺之人,她好似一个物品一般被那大户送给了武大郎,她如何能不气?

这就好比后来的扈三娘,她家人被李逵尽数杀死,自己又被林冲所擒,还被宋江送给了王矮虎,她一个弱女子,掉进了贼窝,又能如何?

此时的武大郎不就像极了那王英吗?不都属于是趁人之危?你别说武大郎对潘金莲好,难道王英对扈三娘不好?书中也没写出来,反倒是扈三娘后来见夫君被杀,还奋不顾身的与丈夫一同战死,可见王英待扈三娘不差。

但你可以接受扈三娘被王英的真情打动,也该接受潘金莲无法忍受武大郎这么一个又矮又丑的丈夫。

(王英、扈三娘剧照)

还是那句话,她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逼武大郎给她一纸休书,她的诉求是“过不下去,可以不过”。

可面对潘金莲的诉求,武大郎的回应是什么,书中只留下一句:“武大哪里敢再开口。”

潘金莲要休书,他就默不作声了,就这么跟对方耗着,誓死不愿放手,要把这大户送给他的“便宜”占到底。

所以在整个事件中,杀父的潘金莲罪该万死,而不愿放手的武大郎也没有那么无辜,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4 阅读: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