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羽昕 2024-11-02 18:11:42

在清朝官场上,有这么一位传奇大臣,他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生曾三次被判死刑最终却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究竟是怎样一位能人才将能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步步高升,13年间连升七级;身在牢狱却因才能突出,被张廷玉举荐,重新回归官场。

此人便是章佳·阿克敦。

初露锋芒,深得帝心

公元1685年,阿克敦出生于满清贵族家庭,正蓝旗满人,字仲和。

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时年24岁的阿克敦参加八旗进士考试,选中进士。这在八旗子弟中是难能珍贵的。

要知道,满人是马背上得天下,论起读书、科举肯定争不过汉人。

但是清朝是满人的天下,为了避免政权被汉官垄断,朝廷设立了“捷径”给满清贵族子弟,以此巩固满清政权。

八旗子弟可以通过祖荫世袭官位,不必像汉人一样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来做官。

另外还有捐纳制度,让很多贵族子弟可以直接花钱买官,这也导致很多满清贵族子弟不用心读书,拥有真才实干之人少。

所以,像阿克敦这种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满清子弟,就深受皇帝器重。

在康熙帝在位期间,“上以阿克敦学问优”,命阿克敦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位,后又出任兵部侍郎。

十三年间,连升七级。晋升之快,令人惊叹。

同为进士出身的张廷玉比他早入官场,晋升速度却不及他。

及至雍正登基,出身满清贵族又有真才实学的阿克敦依旧受重用。

雍正也时常夸赞阿克敦:仲和之才冠满洲。

雍正四年,命阿克敦兼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学府校长兼教育部部长。

同年,阿克敦被派到两广地区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

从此,阿克敦成为两广地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把手。

阿克敦在广州任职期间,遭遇高要、高明等五县时常决堤之患。

其治理水患的能力初步展现,为他后来被张廷玉举荐戴罪立功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他弹劾处理了一大批当地官员,得到了雍正帝的嘉许认可。

《清史稿·列传九十》中就记载了此事:“奏劾碣石总兵陈良弼索渔船陋规、左翼总兵蓝奉以二子冒补把总,倚势累兵。上嘉阿克敦实奏,命择胜任之人,具本题参。”

被弹劾的官员碍于阿克敦是其顶头上司,敢怒不敢言。

锒铛入狱,绝处逢生

此后,阿克敦被调任广西巡抚,曾被他弹劾过的官员伺机报复,纷纷上奏弹劾他在广州任职期间的罪责。

例如,他曾将一件抢劫案件改为偷窃案件,挪用广东海关的税银,指使家人向暹罗国米船收“规礼”(借职务之便巧立名目索取贿赂),包庇下属等罪名。

雍正怒,罢了阿克敦的官职,命人审问他。

雍正六年,阿克敦被“拟斩监候”。

曾经平步青云的阿克敦就此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

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判处“斩立决”,而只是“斩监候”(指明清时对于判处死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监禁起来等候秋审或朝审复核)。

这也为他后边的绝处逢生提供了可能。

雍正七年,大清与准噶尔的战争呈胶着状态。

雍正决定发兵征讨准噶尔部,派出北路、西路两路军队分进合击。

噶尔丹策零闻讯惊恐,派遣使臣要求清廷缓兵一年。雍正帝恩准。

在缓兵期间,准噶尔却不守信用,派兵突袭了西路清军大营,清军损失重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患未平,天灾又起。

长江下游地区一连数日下暴雨,淹没农田、庄稼,致使京杭大运河的苏北段淤泥堵塞,水运交通受阻,江南的粮食无法运往京城。

江南地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江南粮仓”之称。

京城的粮食很大程度需要从江南地区调运。运河堵塞,直接导致了京城粮食供应不足,而且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民以食为天,京城若断粮,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行军打仗,粮草的供应更是重中之重。

时任山东巡抚的费金吾上书雍正帝,请派官员督修水利。

这着实让雍正帝犯了难。

作为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者,雍正帝以勤政著称,一生励精图治,他的治国能力自是不容怀疑的。

说到用人之道,他亦有“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耳。”的名言,更是秉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所以雍正朝自不缺有才干的大臣。

可是,值此用人之际,雍正最器重的十三爷病倒,年羹尧在西北处理军务,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新政策,李卫丁忧(母丧,回任守制)。

而身为雍正帝左膀右臂的张廷玉和蒋廷锡需要留守朝廷,协助雍正,亦不能前往治理江南水患。

值此捉襟见肘的用人之际,雍正帝无奈感慨偌大的朝廷竟然无人可用。

一向深受雍正器重的张廷玉进言:死牢里有个现成的。

张廷玉的短短一句话,给本该“斩监候”的阿克敦带来了生机,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戴罪立功,重回官场

那张廷玉为何要举荐死牢里的阿克敦呢?

原来张廷玉与阿克敦同为进士出身,两人在翰林院就已结识,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

举荐死刑犯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一不小心可能连张廷玉也会被连累怪罪。

不过张廷玉还是向雍正举荐了阿克敦。

而雍正也选择信任张廷玉的眼光,“上命释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赎。”

阿克敦最终也不负所望,到任后先是勘察灾情,采用最便捷、经济的手段——开凿新的支河,解决了转运漕粮的问题,缓解京城的用粮问题。

之后,又修筑堤坝,清理河道淤泥,彻底解决了此次江南水患。

阿克敦凭借自己的才干,顺利返回官场。之前的罪过,也算是一笔勾销了。

不过这绝不是这位传奇大臣唯一一次被判“死刑”,亦不是唯一一次“死里逃生”。

两年后,雍正命他随讨伐准噶尔大军前往西北,协理军务。

此后几年,他也是数次往返准噶尔,为边疆的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

雍正十一年,噶尔丹策零求和。

雍正十二年,阿克敦受命出使准噶尔,与首领噶尔丹策零和谈“罢兵息民”事宜。

几番交涉,双方因分界问题争执不下,噶尔丹策零派遣使臣随从阿克敦回京面圣。双方就分界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和议暂时中断。

不过准噶尔与大清也算达成暂时休战的共识了。

准噶尔一直是雍正的心头大患,阿克敦的功绩让雍正心生满意,雍正十三年,任命阿克敦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工部侍郎。

可是这位历经两朝的“老臣”的起伏人生还远未停止。

同年雍正帝驾崩,高宗即位,命阿克敦前往泰陵为先帝雍正守陵。

再次入狱,有惊无险

乾隆三年,阿克敦再次受命前往准噶尔与首领噶尔丹策零议谈分界事宜。

噶尔丹策零再次派遣使臣入京面圣,试图说服新帝乾隆“请准噶尔游牧不越阿尔泰山,而乞移布延图、托尔和二卡伦入内地”。

乾隆自是不许,“谓游牧不越阿尔泰山,已可定议,而移二卡伦不可许”。然后让准噶尔部的使臣回去了。

之后,阿克敦又官复工部侍郎,乾隆五年调刑部,复调吏部。

及至乾隆十一年,阿克敦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最高领导。

乾隆十三年,又命协理大学士。

同年四月,乾隆帝深爱的富察皇后(谥号孝贤皇后)去世,阿克敦进奏的孝贤皇后册文上将“皇妣”的满文翻译为“先太后”。

乾隆看到后大为震怒,认为他翻译错了。

于是立刻就要召来阿克敦询问,却发现阿克敦未请旨就擅自离开,更加生气,认为阿克敦“以解协办大学士故怨望”,所以免去了他的官职,以大不敬罪下到刑部大牢,拟斩监候。

不过没多久,乾隆就发现阿克敦并没有犯错,于是又将他放了出来。

但是当皇帝的又怎能“错”呢,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又将阿克敦治了罪,判处“论斩”。

短短几日,阿克敦就两次被判死刑。

真可谓伴君如伴虎,时时不敢放松啊。稍一大意,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幸运的是乾隆也是一代明君,并没有真的想杀阿克敦,没过几天就将他释放了,不过却罚俸三年。

经过这次波澜,阿克敦之后的官场生涯再无大的挫折。

乾隆二十年,阿克敦以眼疾屡次上书请辞,乾隆才准去。次年阿克敦去世,谥号文勤。

阿克敦对朝廷的贡献,除了这些年在政务上的兢兢业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为朝廷培养了一个优秀的铁将军——章佳·阿桂。

深受父亲阿克敦的教诲,阿桂有勇有谋、能征善战,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金川的重要功臣名将。

0 阅读:75

羽昕

简介: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碰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