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疯癫癫地给人家德国运动员展示金牌。”“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不跳水以后像个白 C一样能行吗?”
很难想象有人将“疯疯癫癫”“白 C”这样的词用在一个刚刚在巴黎奥运会上为国家夺得2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全红婵身上。
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一番话竟然出自一位资深的体育记者——南方日报的朱小龙之口!
巴黎奥运会期间,国内记者因为赛后提问不够专业、缺乏深度早已被不少观众诟病。最著名的就是全红婵的那句“谁不累啊”。
全红婵夺得金牌,赛后有记者提问全红婵:你留给我们和公众的大家都是快乐,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很明显,记者想要制造一个煽情的话题,想听到全红婵说上一句:为国争光,一点都不累的“标准答案”。
没想到耿直的全红婵嘴角一撇,直接回怼:这话问的,谁不累啊!
也难怪全红婵会流露出:懒得搭理你的表情,这名记者也真的是多此一问。
运动员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说不累有多少人会相信?
还不如像全红婵这样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毫不遮掩地说出来,更显得她率真可爱。
还有网友替全红婵鸣不平:这记者问的话我都觉得累。“我们和公众”,难道记者不属于公众的一员?非要这么个性鲜明地把自己单拎出来?
也许正是记者的职业让一部分人有了优越感,才会明目张胆地开直播肆无忌惮地妄议运动员。
如果这位记者真的是为了全红婵好,为了全红婵的将来考虑,很多话明明可以私下向教练组反馈:让教练组考虑在全红婵的日常训练中也注重其他方面素质、技能的培养,为她将来转型打下基础。
作为记者他们更懂得说话的艺术,而不是几个记者开一场直播就这样在公众面前谈论起来。
哪怕他事先铺垫:我从来不否认她是最优秀的运动员,她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她也意识到国际赛场上要跟人交流,这很好。
但是这些都无法抵消他用“疯疯癫癫”“白C”这样的恶语来评价全红婵,而引起网友们的愤怒。
毕竟作为一名记者,朱小龙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也忽视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他用一种说教中又带有不屑的语气来评价一位奥运冠军实在不妥。
就像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外人,哪怕他真的想为全红婵好,也要考虑自己的用词以及劝导方式。
其实,当初在王楠面临退役转型时,郭斌也曾说过类似“过分”的话,但网友却不反感,纷纷称赞郭斌通透,有格局。
这是为什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作为明星运动员王楠还有很多活动安排,准备迎接不少鲜花与掌声。
但是郭斌一个也没让王楠参加,直接让她回到了威海。
王楠很不理解:作为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金牌、单打银牌的获得者,我接受鲜花与掌声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私下里,郭斌语重心长地劝解王楠:接受鲜花和掌声你又觉得你厉害了!其实你现在只会打乒乓球。但是世界很大,乒乓球很小。你还认为你是明星?其实你就是一个普通人!
郭斌的一番话,让王楠醍醐灌顶,她彻底从明星光环下走了出来,认真思考自己的转型之路。
哪怕作为恋人的郭斌都是私底下劝导王楠,而不是当众让王楠下不来台。
如果不是王楠在采访中提及,观众不会知道郭斌为王楠的退役转型思虑这么深远。
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会盛赞郭斌通透有格局。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为局外人的体育记者当着网友的面“教育”全红婵,网友会有多反感,多么不买账。
因为他的方式实在不妥当!更有蹭全红婵热度和流量之嫌。
毕竟没有这次事件,网友也不会知道朱小龙是谁。
何况记者们“担心”的问题,教练组未必没有关注和考虑到,只是他们对运动员的培养和规划不必拿到明面上跟一群记者来汇报。
再者,我们的运动员都是很清醒的。
他们也深知:如果不是世界冠军了,ta的关注度会断崖式下降。
毕竟真爱粉只有那么多,大部分观众是在他们巅峰时慕名而来,没有多少基础更没有多少粘性。哪一天成绩下滑或者有新的冠军出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ta而去。
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运动员当着记者镜头问到:如果我不是冠军了,你们还会不会喜欢我?
运动员的转型之路,他们自己会慎重考虑,也会有教练组保驾护航,应该还是用不着外人来操心,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