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袁钧瑛成了第一批参加高考的考生,并摘下了当年上海市高考状元的桂冠,顺利进入复旦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了上海医科大学深造。
袁钧瑛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改变她人生走向的机会。
为了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从各所大学中选派优秀学子公费前往欧美等国,接受国外的先进科学教育,待这些人才学成归国后,再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成绩优异的袁钧瑛顺理成章地入选留学名单,但几年后,当国家等待着这些学子归来报效祖国时,袁钧瑛却停下了脚步,并于1989年加入美国国籍。
很多人对于袁钧瑛的选择表示不解甚至心痛,没想到多年之后,步入晚年的袁钧瑛却频繁来往中美两国。
她的心中,一直埋藏着落叶归根的心愿,最终她真的能够如愿回到中国吗?
袁钧瑛
出生不凡,经历挫折终见光明袁钧瑛的家族,是上海颇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族中出了多位响当当的人物,她的外祖父是一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祖父则是有机化学家,她的父母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就是在这样的家世背景下,袁钧瑛于1958年呱呱坠地。
从小到大,袁钧瑛都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她悟性极强,很多知识一点就通。上学那会,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很多同学艳羡的焦点。
优渥的家庭环境,加上自身聪慧优异的表现,袁钧瑛的人生相比很多人都像开了挂,如果不是突然到来的那场变故,袁钧瑛也许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完这一生。
巨变发生时,袁钧瑛刚满十岁。
图片来自网络
懵懂的她,看着陪伴自己长大的长辈们,受到牵连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容光,很多在遭受巨大压迫后郁郁而终,袁钧瑛的父亲也因此染上重病,最终抱憾离世。
整个家族遭到了这么大的打击,袁钧瑛也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沦为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落魄小女孩。
好在袁钧瑛的母亲是个十分开明的人,即使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她也一直相信知识的力量。在母亲的省吃俭用下,袁钧瑛得到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由于与生俱来的学霸基因,和后天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袁钧瑛在学习上丝毫没有落下,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工厂旧照
等上了高中,袁钧瑛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她憧憬着自己多年的努力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考上一个好大学,这样她就有机会和自己的祖辈一样,成为大学者,大科学家,实现人生的价值。
然而,在这关键的时刻,命运似乎又和她开起了玩笑。
一天早上,袁钧瑛来到学校学习,课堂上,老师很遗憾地宣布了一个消息:高考取消了。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将袁钧瑛的心摔得粉碎。
她还有很多的追求和梦想亟待实现,如今因为高考取消,她没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落寞的她只好跟着同学一起来到工厂,当起了普通的车间工人。
袁钧瑛
但是袁钧瑛的心中还是对大学充满期待,她想象中的自己,是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的科学家,她做梦都在等着这样的一个机会。
1977年,机会终于来了。
为了更好地实行改革开放,那一年,邓小平同志宣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袁钧瑛还在工厂里做着枯燥的手工活。
而“恢复高考”这振奋人心的话,一下子让她清醒过来,她激动地忍不住落泪,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并十分坚定地说道:“我要参加高考!”
为了考出好成绩,袁钧瑛夜以继日地挑灯苦读,她的底子本就不差,经过系统的复习,书中的知识点尽在她的掌握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届全国高考中,袁钧瑛稳定发挥,成为了那一年的上海市高考状元。她报考了离家近的复旦大学,选择了生物学方向,这是她一直十分感兴趣的学科。
大学期间,袁钧瑛依然一心扑在学习上,那时候中国的生物学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可参考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袁钧瑛常常需要到图书馆翻阅大量外文文献,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1982年,袁钧瑛顺利毕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选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大家都知道,那段时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
但由于国内培养人才的土壤还相对贫瘠,要想获得高精尖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借助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
哈佛
于是,国家加大了教育的投入,还出台了公费留学的政策。当然留学的名额是有限的,只有各大高校的优秀人才才能获得这样宝贵的机会。
经过激烈地角逐,袁钧瑛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那一批被派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之一。
公派留学,却选择加入美籍这些留学生带着祖国的期许,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在临别的那一刻,袁钧瑛回头看了一眼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心中思绪万千。
身旁的同学含泪说道:“祖国,我一定会带着您的期待回来的。”
袁钧瑛挥挥手,眼眶也变得湿润,也许那一刻,她心里想的也是学有所成,回国建设祖国。到了美国后,袁钧瑛被安排到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
袁钧瑛
哈佛大学的生物学领域研究是全球领先的,袁钧瑛的博士生导师罗伯特教授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权威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袁钧瑛天资过人,谦虚好学,罗伯特教授对她很器重,将毕生所学毫不吝啬地传授予她。
1989年,袁钧瑛不负众望,顺利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但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入麻省理工大学继续深造。
当时,袁钧瑛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是带着所学的知识回到祖国,为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还是留在美国,继续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
袁钧瑛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与她一同公费留学的学生在博士毕业后先后返回中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出力。
袁钧瑛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被美国的优越条件所吸引,将出国时许下的豪言壮语抛之脑后。
袁钧瑛明白,美国的科研条件是当时的中国所不具备的,如果回到国内,就意味着她无法再继续自己的研究,这对于从小就渴望探索新知识的袁钧瑛来说,无疑是件十分痛苦的事。
她的导师也看出了她内心的纠结,特意前来劝说她为了科学事业,安心留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也有意聘任她为终身教授,为她的科学研究提供应有的支持。
面对祖国的提醒,袁钧瑛最终还是摇摇头拒绝了,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她的生物学研究。为了能够成为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袁钧瑛甚至自愿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
袁钧瑛
虽然家人对此都十分不解,毕竟袁钧瑛的选择明显违背了留学的初衷,但不得不承认,美国给她提供了基因研究的重要科研条件。
1992年,袁钧瑛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表的科研论文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第二年,袁钧瑛受邀在诺贝尔学术论坛上发表演讲,那一年,她才三十五岁。袁钧瑛的成就还不止于此,1996年,她被哈佛大学聘为副教授,而后又转为终身教授。
这是哈佛办学以来首位亚裔女性教授,足以见得袁钧瑛在美国获得的成就之高。
分别两地,多年往返两国除了事业以外,袁钧瑛的爱情也十分圆满。
能征服女学霸的,自然也是十分出色的人物。那个人名叫俞强,是同一批和袁钧瑛被派往美国的留学生。
袁钧瑛
袁钧瑛和俞强同在哈佛大学进修,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二人互相欣赏,在异国他乡互相鼓劲,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获得博士学位后,俞强和袁钧瑛一样选择留下来继续深造,虽然他在科研领域的发展稍逊于袁钧瑛,但不可否认他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袁钧瑛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的时候,俞强总是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尤其是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俞强更是给了妻子和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
2002年,经过多方考虑,俞强决定接受中科院的邀请,回国任教。
袁钧瑛(左二)
对于丈夫的决定,袁钧瑛并没有过多的反对,她知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而且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国度,从各项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培养科学家的土壤已经相当肥沃。
因此,她鼓励丈夫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为了不让丈夫有顾虑,她还极力安慰俞强自己一定会把孩子带好。
回国后的俞强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工作十分繁忙,袁钧瑛也很体恤丈夫,时常飞回中国与丈夫团聚。
在中科院里,当学生得知俞强的妻子也是个声望极高的教授时,纷纷虚心上门向其请教专业知识,袁钧瑛并没有摆架子,反而十分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袁钧瑛指导学生
但由于国籍问题,袁钧瑛无法在中国待太长时间,期限到达后就要返回美国。2006年,为了更好的给中国学生讲课,她接受中科院的邀请成为一名有机化学学科教授。
她用自己的毕生所学,让很多中国学子有了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虽然由于美国国籍,她通常待一段时间后就要离开,但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通过邮件、视频等方式远程辅导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
2012年,看着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袁钧瑛心中也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想法,那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更多的中国学生。
袁钧瑛
于是她再次返回中国,成立了一个科学研究中心,主要方向是生物学和有机化学,并且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这个研究中心上。
这种做法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大家纷纷猜测,袁钧瑛是不是因为在国外混得不好才想起中国的好,很快这种说法就被否定了,袁钧瑛在美国依旧十分受器重,还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她的回归,也许是为了兑现年少时对祖国许下的承诺,也许是为了离自己的家人更近一些,毕竟落叶归根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
我们能看到的是,袁钧瑛创建的研究中心,为中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在细胞坏死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詹天佑
结语凡事都有两面性,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袁钧瑛当初选择留在美国,确实为她攀登生物学研究的高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如果她当初选择回到中国,也许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因为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科学发展相较于欧美国家是落后的,即使是詹天佑、钱学森这样选择学成归国的科学家,也是在克服了重重阻碍之后才取得了成绩。
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祖国出资送这些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回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很明显袁钧瑛违背了这个初衷,她甚至选择加入美国国籍,也着实让不少国人感到心寒。
虽然关于袁钧瑛的争议一直不断,但近些年来,她为中国科研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她真的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也说明她对祖国还有情谊,至于国家是否会接纳这份迟到的爱国之情,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与科学家对话——访哈佛大学医学院袁钧瑛教授[J]. 班立勤.科学中国人,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