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7年,一位名为陈舒音的女生在网上火了,就两个关键字:高考620分与浙大医学系,网友们在看到这条消息时,刚开始有些疑惑。
陈舒音
因为620分虽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浙江大学也是国内的顶级学府之一,但是放在全国范围内,与各地的高考状元们相比还是太过普通了,又怎么会霸榜热搜呢?
可是当每一个人在看到陈舒音的履历后,内心的质疑都会被彻底打消,取而代之的是十万分的震惊。
2017年,以620分高分考入浙大的陈舒音,时年12岁。
自小出众的神童或许,天才自幼就是与众不同的,陈舒音同样如此,在本该玩闹的年纪,她却有着几乎令人无法理解的学习热情。
三岁时,别的孩子话还说不顺畅,陈舒音就已经主动阅读起手边能拿到读物了,小到父母买的早教读物,大到长辈收藏的大部头名著,哪怕当时她所识的字还不多,光是看图,她也看得津津有味。
年幼时的陈舒音
渐渐地,陈舒音像很多孩子一样开始“追根问底”。
比如“为什么热气球可以飞?”、“为什么冰会浮在水上”,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样,陈舒音表现出了强大的好奇心,只是别的孩子或许更多地会把这份好奇,放在一些童话式的联想上,陈舒音则早早地开始对科学有了探索欲。
为了应付陈舒音的好奇心,她的父母“苦不堪言”,因为女儿很多情况下,一开口就刨根问底,能连绵不绝地问上两三个小时,她小小的脑袋里有数不尽的问号,有时她的问题连大人也无法解答,不由得让人陷入尴尬。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父母教给了陈舒音字典的用法,让她自己去书本的海洋中遨游,这才有了些空闲,而陈舒音则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开始了她的阅读生活。
五岁时,陈舒音开始主动要求母亲为她买新书、新的习题本,她的父母这才意识到,女儿竟已经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
也正是在这时,陈舒音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家女儿非凡的天赋,而陈舒音也即将正式踏出她那匪夷所思的求学历程。
没过几天,陈舒音又向父母提出要求,想要上小学。
这个提议让夫妇俩吓了一跳,和女儿同龄的孩子还得大人哄着才肯好好吃饭、上学、睡觉,甚至安静片刻都是奢求,平日里女儿安静看书只当是孩子天生比较乖了,怎么现在还一本正经地想要上学了?
陈舒音
难道女儿是个天才?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夫妇俩买来了小学的各科教辅书籍和习题本,想先测试一下女儿的反应,看看她到底是一时叶公好龙,还是真的好学且聪慧。
没想到陈舒音如获至宝,直接一头栽进了学习里,几乎从此纸笔书本不离身。
幼儿园的生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内容,除了吃睡玩游戏,就只有一些很基本的幼教内容,陈舒音就直接把所有可以利用上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与周围其他小朋友玩游戏、学唱歌的场景格格不入。
不到一年的时间,陈舒音几乎自学完成了所有小学课业。
陈舒音
这下别说是父母确信她异于常人了,就是邻居、附近的居民、幼儿园同学的其他家长,全都知道了,身边出现了一个小神童。
同时,陈舒音的父母也意识到,绝对不能让女儿产生骄傲自满和高人一等的想法,因此始终教育女儿要保持自省,要待人谦和,这份嘱托始终被陈舒音记在心中,也为她后来的人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难以置信的头脑2011年七月,6岁的陈舒音终于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小学校园,但这对她而言,似乎有些太晚了。
靠着在幼儿园中为期一年的自学,一年级的课程在她眼里,无异于浪费时间。一个星期,这是她离开一年级课堂所用的时间。
陈舒音
父母还害怕她只是比较聪明,直接跳级有些太匆忙了,可能基础不牢,但是两场考试完全打消了他们的想法,低年级的知识,陈舒音早就融会贯通了。
于是学校先将陈舒音安排去了三年级,因为小学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教英语的,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都认为,即便是再聪明的孩子,在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下,自学能力再强也不具备准确掌握英语基础的可能。
从事实来看,他们的观点没有问题,陈舒音确实在三年级停了下来,英语入门也的确成了阻挡她的第一个难关,可这也没能持续多久。
陈舒音
三个月后,通过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以及在课后不懈地向老师们吸取经验,陈舒音脑海中原本零散的字母、单词,渐渐形成了知识体系,她也完全脱离了“哑巴英语”,和英语老师都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对话。
见此情景,学校又一次让步了,直接让陈舒音跳级到了六年级,可也摆明了态度,不可能再提前让她参加小升初考试的。
这倒不是学校觉得陈舒音不行,而是学校认为必须抓住这个好苗子,让她好好在六年级沉淀一年,替学校在全市统考上,拿个涨脸的名次回来。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陈舒音的表现依然十分出众。
陈舒音
比她大好几岁的同学们并没有排挤她,大家都觉得这样一个简直无所不会、无所不知的小妹妹实在太厉害了,平日里都争先恐后地去问她问题,请她传授学习经验。
陈舒音对此毫不厌烦,帮助他人也是巩固自己知识的方法之一,她乐此不疲地帮助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她也丝毫不会觉得羞于开口,也不怕砸了自己“神童”的招牌,她会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不会,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
这珍贵的一年小学时光,补足了她学习生活中有些缺位的社交和友情,大孩子们都很照顾她,待人谦和友善的陈舒音也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快乐地度过这段时光。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
很快,小升初考试也近在眼前了,可陈舒音的父母却开始犹豫了,不论女儿如何聪明,她到底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一般人六年的学业,还要无缝衔接到初中,担负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担心女儿的压力会过大,导致身体和精神都会承受不住。
年仅七岁的陈舒音理解父母的担忧,早慧的她安慰了父母,也阐明了自己的态度,她说自己一点都不觉得累,要是不学习,才会不开心。
2012年,经过小升初考试,7岁的陈舒音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考入了市内最好的湛江二中港城中学。
伤仲永
初遇挫折地奋进生活素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对于天才也一样。
初入中学的陈舒音,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课程内容,显得十分不适应,毕竟她只有7岁,和新同学们的交往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第一次月考后,陈舒音首次从第一名的宝座跌落,在年级内,她的整体成绩也只是堪堪位列中上游,与她入学前就广为人知的盛名相比,颇有种名不副实的意思。
不少质疑声音开始蔓延,初中也开始教授文言文了,《伤仲永》这篇知名度颇高,惋惜神童长大后泯然众人的中学课外必读古文,众人都读过无数遍,陈舒音也不例外,而这也令从小就戴着神童光环的她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
陈舒音
初中的第一个长假,陈舒音在家中一度很失落,可她并没有完全因此消沉。
在对自己进行了几次心理建设后,无论是外界的质疑还是内心的不自信,都不能再影响陈舒音的心态,她认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更加专注于学习。
父母也关注到了女儿的变化,在此时尽到了他们的责任,面对女儿骤然下滑的成绩,他们没有任何责怪,父亲轻描淡写地表示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害怕,放心去学,放心地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就好。
母亲则带着陈舒音一起散步,听她倾诉心事,帮她缓解压力,父母的努力让陈舒音很快走出了阴影。
陈舒音
从那以后,陈舒音加倍努力,只用了一个月,就把成绩提升了一百多名,进步之明显,令所有人侧目。
到她升入初二时,她已是全校前30名中的钉子户了,被转入了重点实验班,与全市水平最高的一批学生们一起学习,同台竞技。
她越发地沉浸于学习,沉迷于读书,真正的努力不是做秀,努力的结果不会欺骗任何人,没过多久,她直接跳级到了初三,而在她整个初三的学习生涯中,常常霸占全校第一的位子。
至于中考,也是相当轻松,年仅九岁的陈舒音以全市第13名的成绩,引来了几家重点高中的全力争抢,几家高中的招生老师甚至是校长,差点把陈舒音家的门槛都踏破了。斟酌过后,她最终选择进入了湛江二中的实验班。
湛江第二中学
进入了高中,意味着要开始住校,不仅陈舒音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而有些不适应,父母也因为想念女儿而十分郁闷。
但是夫妇俩也知道,女儿在高中的压力只会更大,虽然接到女儿打回来的电话,他们也十分开心,可为了女儿着想,他们还是反复强调家中平安,让陈舒音不用常常打电话回来,也按捺住了想打电话给女儿的冲动。
高中的学习生活注定是很枯燥的,何况身处最优秀的学校、最优秀的班级,自己还顶着神童的光环,虽然陈舒音早已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她不得不更加努力。
陈舒音
哪怕放假回家,陈舒音都没有放松过,和在学校里一样,早读和晚修一个不少,作业都不够她做的,甚至会主动买或者打印一大堆练习题,玩了命地练。
陈舒音的梦想是浙大,虽然同班同学多以清华北大为梦想,可陈舒音早早就定下了自己的方向,她想在日后帮助更多的人,她想要学医,想去浙江大学医学院,去国内顶尖的医学专业。
转眼三年过去,12岁的陈舒音,踏入了高考的考场,三年的准备,三年的艰苦学习,让她在那一刻反而没有任何紧张感。
浙大
正所谓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在考试结束后,面对一脸紧张的父母,陈舒音反倒是当起了那个开解员,俏皮地让他们放轻松,考个大学而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吗?
圆梦之后的前路没有任何等待放分的压力,陈舒音等来了她的成绩,她以超过当年一本线135分的高分,轻松进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尘埃落定后,陈舒音堪称“报复性”地放松了起来。
作为一个学生,一个他人眼中的神童、天才,她无疑是成功地,但作为一个孩子,她的人生到底是存在遗憾的。
陈舒音
她只有12岁,在懂事之后,她只有寥寥几段放松的时间,其余时光全都被学习所填满,她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懵懂的时候看动画片放松,在闲暇之余会缠着父母带她去游乐园玩。
无论她表现得怎样无所谓,无论她怎样热爱学习,这六年她过得都是极其压抑的,生活在沿海城市,她却从未领略过大海的风景。
于是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疯狂的一个暑假,像是要把所有童年都一口气补回来一样,她和父母痛痛快快地玩遍了自己所有想去的地方,也体验了未曾享受过的快乐。
记者想来采访神童?那也得等陈舒音疯完了再说。
陈舒音
2017年9月1日,带着朋友们的祝福,陈舒音在父母的陪伴下进入了浙大,此时,她才刚刚过完13岁的生日。
靠着优异成绩得来的奖学金,以及从小到大都十分出色的自律与自理能力,陈舒音彻底打消了父母的担忧,他们并不怕年幼的女儿在校园中会有什么不适,毕竟女儿已经用她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
大学的氛围要比高中轻松得多,但陈舒音选择的是医学专业,复杂的学科内容和大量的实践需求,依然挤压着她的时间,与许多上了大学就解放自我的学生相比,她过得依然十分自律,就连同学也曾说过,陈舒音过得像是在上高四。
陈舒音和父亲
当然,就她自己的感觉来说,学习压力已经是轻得足以称之为没有了。
一转眼五年过去,五年制医学本科的学习已经结束,陈舒音的学习却远没有到头,她获得了直博的机会,靠着本科阶段优异的表现,跳过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生的身份进入了实验室。
17岁,她是浙大最年轻的博士,她说未来,她还想更进一步,参与到国家级的实验项目中,为中国的生物与医药建设添砖加瓦。
后记很多人觉得陈舒音是一个天才,但其实从她的求学经历来看,陈舒音并没有那么夸张的智力和学习天赋,她的成功更多地是自律和求知欲造就的。
陈舒音接受采访
当我们在羡慕陈舒音的成功时,也该想想,在她的故事里,我们是否能找到些影子。
作为学生或是已经踏入社会的人,是否也有着这样的自律,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冲劲?
已为人父母的人,是否像陈舒音的父母一样,给予过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而不是向孩子宣泄情绪?还是更差劲一筹,面对任何问题,都让孩子玩手机,以此来打发他们?
我们应当多少反躬自省,在关注一个天才时,是否只注视了他们的天赋,而忽略了他们付出的汗水,以及支撑“天才”茁壮成长的家庭教育呢?
这个孩子在我们本地名声在外[点赞]
加油孩子!一切才刚刚开始,你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