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23日深夜,万家灯火徐徐落幕,整座北京城在稠密的夜色中陷入沉睡,月光倾泻而出,如雾般笼罩在大地上,静谧而委婉。
在北京城的一角,中南海紫光阁内此时却是灯火通明,澄黄的灯光顺着窗户上镂空的缝隙洒在建筑外的地板上。
借着微弱的灯光,可以发现几名警卫员一丝不苟地把守在建筑的各个出口,从他们的神情中流露出那一丝微不可察的紧张,足以看出此时紫光阁内进行的事情并不简单。
周总理
而此刻在紫光阁会议室内,贺龙、陈毅以及张爱萍等多位开国将帅列席长桌两侧,长桌尽头,周总理作为会议的主持者,正手拿资料有条不紊地向席间众人确认各项工作的进展。
就在会议召开到一半时,张爱萍将军忽然举手要求提前离开,可当他刚走到门口处,却被周总理叫停下来,经过警卫员搜身后才允许离开。
张爱萍将军为何突然离席?周总理又为何命令警卫员对张爱萍进行搜身?这场会议商谈的内容究竟有多重要?一切还得从我国核武研究说起。
原子弹问世与核武掣肘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斯的沙漠地带,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将漫无边际的黄沙照耀得闪闪发亮,宛如遍地黄金。
身姿各异的仙人掌零星地分布其中,令这片被黄与蓝覆盖的天地增添新意,偶尔出现的飞禽走兽或静或动,漫无目的,而在下一刻,这幅宛若出自大师之手的油画顷刻间便不复存在。
只见不远处的天空,一颗光球骤然亮起,双日凌空在这一瞬间不再是子虚乌有的神话,但这颗太阳不过闪耀片刻,便缓缓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声遮天蔽日的巨响。
冉冉升起的蘑菇云与裂变光辉在喧嚣中拔地而起,狂风与寸寸被撕裂的土地一同从裂变中心朝外扩散,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烟尘吹散,这片本就缺乏生机的土地,在这一刻彻底湮灭。
自此,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经过数千年的文明探索,人类终于通过那条简洁的公式推开通往地狱的大门,取得毁灭自己的力量。
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军相继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那毁天灭地的力量令世界为之颤抖,原子弹正式面世,人类的战争进入全新领域。
美国率先迈出步伐后,世界各国感受到十足的危机感,纷纷大力推进本国的核武器研究。
作为美国二战后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紧随其后,于1949年8月23日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RDS-1,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法也相继完成了本国核试验,迈入拥核国家的行列。
而对于当时新生的红色中国来说,虽然不在拥核国家的行列,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苏联的铁杆盟友,只要苏联拥有核武器,其实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国同样受核武器保护。
麦克阿瑟
比如说朝鲜战争期间,当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原本被“联合国军”推进至鸭绿江附近的战线瞬间被志愿军逆转,“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甚至一度退至三八线以南。
面对志愿军的强大攻势,“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打急眼了,当即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并计划投放26枚原子弹打击中国。
对于麦克阿瑟的疯狂计划,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模糊暧昧的态度,瞬间引来全世界的恐慌,毕竟任谁都知道,苏联站在中国背后。
虽然苏联因各种原因没有正式加入朝鲜战局,但在朝鲜战场的天空上却常能看到苏联飞行员的身影出没,这也是战争双方心照不宣却一直没有捅破的秘密。
杜鲁门
因为美苏两国知道,倘若双方共同加入这场战争,那么朝鲜战争将升级为两个超级大国的正面军事对抗,战场将从朝鲜扩大至全世界范围,而已让满目疮痍的世界再也承受不了又一次世界大战。
倘若美国对中国使用核武,苏联将立刻对欧美发起相同规模的反制,这是美国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所以在苏联的掣肘下,哪怕朝鲜战场的形势再如何不利,美国都只能考虑用常规军事手段取胜。
尽管受到苏联的核保护,但毛主席却是高瞻远瞩,意识到中国还是需要属于自己的核武器,才能在国际战略层面摆脱更多束缚,从棋子成为棋手。
斯大林
为此,毛主席曾与斯大林主动商讨此事,希望苏联能够协助中国进行核武器研究,可惜遭到斯大林的坚决的反对,只能作罢。
其实,当时我国已经开启工业化之路,“一五计划”成功完成,以钱学森、邓稼先为首的物理学家陆续回国,其实我国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就在领导人们只能将此事暂时放缓,打算徐徐图之时,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却令毛主席将放下的心再度悬起来。
1953年9月,美国与台湾国民党集团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公开规定国军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由美国全权负责,不仅如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直接阻挠我国解放台湾的计划。
毛主席
面对我国的抗议,美国政府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核武器,一边蛮横地推行着霸权主义,极尽嚣张之姿态。
对此,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强调:“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与此同时,苏联政局的变化令我国看到研制原子弹的契机。
中苏交恶下前路迷茫的核试验1953年3月5日,一代伟人斯大林突发脑溢血逝世,而后,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赫鲁晓夫成功掌控苏联政局。
赫鲁晓夫
相比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冷战思维更加激进,例如差点成为三战导火索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由他一手策划。
所以,为了使中国成为东亚地区遏制美国的主要力量,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对中国进行不遗余力的投资,各种设备、图纸不要钱似地送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苏联专家。
1954年赫鲁晓夫来访中国期间,赫鲁晓夫询问毛主席:中国在哪方面还需要苏联援助?
毛主席见时机合适,当即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核武器作为彼时苏联乃至世界科技树的顶峰,赫鲁晓夫自然不可能轻易松口,但为了表达诚意,赫鲁晓夫还是同意帮助中国进行原子能建设。
赫鲁晓夫
于是,1955年,中苏签订《原子能合作协议》,随后,苏联帮助我国建成第一座小型核反应堆,中国核事业就此扬帆起航。
当赫鲁晓夫拿核技术作为政治筹码开了先例,那便不会止步于此。
1957年,由于东欧方面出现政治动荡,使得苏联的国际声望受到极大打击,赫鲁晓夫不得不考虑加大对中国的投入,以稳住这位强劲盟友。
于是在这一年,中苏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开始向我国输送核武器研究资料及设计图纸,甚至将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及一众顶尖核武专家送到我国,帮助我国建设核武器试验基地、研究设备,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库尔恰托夫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哪怕是社会主义老大哥的馈赠,其实也另有目的。
1958年,在“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事件”中,苏联暴露了军事操控中国的野心,在毛主席断然拒绝赫鲁晓夫的蛮横要求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赫鲁晓夫一气之下将所有在华专家撤回苏联,中国核武研究之路只能从零开始。
中苏交恶使得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发险峻,中国需要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令我国在大层面的战略上有些寸步难行的味道,而要摆脱这种掣肘,研究核武器迫在眉睫。
中苏交恶
当欧美方面得知苏联撤回专家后,许多外国人对此事发表评论,认为没有了苏联方面的协助,我国就算是花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面对外界的冷嘲热讽,我国科研人员有不忿、有愤慨,但唯独没有灰心丧气,他们或怀着满腔热血或从容不迫地将全部生命投入到核武器研究,直至成功。
由于苏联撕毁协议的时间是1959年6月,为了令所有科研人员铭记这耻辱的日子,所以中央将原子弹研制项目命名为“596工程”。
项目刚一成立,当时国内诸多顶尖物理学家,一夜之间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直接被送往原子弹研究基地,连家人都对他们的具体行踪以及工作内容一无所知,而他们也就此隐姓埋名数十载,直到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依旧因保密协议低调生活。
最高机密与扬眉吐气陈毅
1959年至1961年间,我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谓是民生凋敝、饿殍遍地,哪怕是被设为重点工程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也不免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前进道路上增添了不少阻碍。
但是,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中央领导人们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哪怕是条件再艰苦,都必须将项目推行下去。
1962年11月3日,毛主席在罗瑞卿大将《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领导问题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罗瑞卿
毛主席的这一批示直接促成了中央专委这一最高机密组织的成立,同样也宣示了中央对于原子弹研发的决心,如同一个总动员令,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
同年11月17日下午,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的第一次会议,包括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张爱萍在内的多名开国将帅。
而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确立了1963年至1964年原子武器工业建设的具体流程安排,为两年后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埋下伏笔。
在十五位与会人员中,张爱萍将军的地位较为特殊。
张爱萍
因为从原子弹研制计划立项起,他便参与其中,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主要组织者,所以他对整个原子弹研制计划了如指掌。
毫不夸张地说,倘若让美苏两国知晓张爱萍将军在中国原子弹计划中的重要性,那么他将成为中情局和克格勃的头号目标。
因此,周总理在历次会议中屡屡强调计划的保密性,就连负责原子弹研制的221基地,为了保密都被设置在青海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许多时候,就连基地内部人员,倘若分属不同小组,可能十几年都见不上一面,足见其保密程度。
周总理
故事回到文章开头,1964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基本已经研制成功,只等着中央领导人们确立试爆时间,所以在9月23日深夜,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中央专委的同志们商讨这一问题。
会议刚进行到一半,张爱萍将军因一个外交会议需要提前离场,在向周总理告假后,张爱萍将军正准备走出大门,可这时周总理忽然回过神,立刻叫住张爱萍将军,并对门口站岗的警卫说道:“检查一下他的口袋。”
张爱萍将军与在场众人都被周总理这一举动顿时怔住,直到警卫确认口袋中没有纸条后,周总理才笑着向众人解释:“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有半点马虎。”
张爱萍
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周总理是担心张爱萍将军无意中将会议相关资料带走,这才下令检查。
作为周总理多年的挚友,张爱萍将军了解周总理办事滴水不漏的个性,所以事后也并没有认为周总理的行为有何不妥,不仅如此,他还被任命为现场试验总指挥,前往新疆马兰基地调度全场。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仿佛沉睡百年的东方巨龙在苏醒后的第一声怒吼,令全世界为之颤抖,宣告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核国家,彻底摆脱美苏对我国的核威慑,从此巨龙挣脱束缚,遨游九天之上。
当年中国核事业在一片嘘声中起步,那些对我们的质疑和嘲讽,那些叫嚣中国二十年都造不出核弹的声音,此刻皆烟消云散,令人玩味的是,当初那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撤回苏联科学家的赫鲁晓夫,也正是在这一年10月狼狈下台。
在万众欢腾之际,我们不能且不应该遗忘,那些放弃光辉与荣耀,数十载间枯守试验基地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员,那些守护在试验基地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因他们而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浅论中苏关系破裂之原因》J薛逸飞华东政法大学现代妇女(下旬).2014,(08)
[2]:《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科技援助研究(1950-1959)》J李萍重庆师范大学
[3]:《“这一页震荡了整个世界”》N严建广江门日报地方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