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转眼间,2024年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即将迎来今年的第三个季节,也就是秋天,随着七月的结束,八月的到来,秋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玫瑰]
关于今年立秋,涌现出了不通过说法,比如公秋、母秋,早秋或者晚秋,还有黄金秋和坟头秋,不过,这些叫法都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并没有科学上的确凿依据。
今年的8月7日是2024年的立秋,据说60年一遇,那么今年的立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呢?农谚里面又是怎么说的呢?
01三个特点
首先第一个就公秋、母秋,从今年的立秋日期来看,农历日期是单数,也就是以一、三、五、七、九结尾的就是公秋,反之就是母秋,今年立秋的日期在七月初四,也就是双数,所以今年是母秋。
按照另一种民间传统观念来看,今年立秋恰好落在农历七月,因此可以明确地说,今年的立秋被归类为“母秋”。
再结合第一种说法,立秋为母秋,那就是说明今年的秋天可能会炎热一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要厉害一些。
第二个特点就是今年立秋早,那么立秋早晚如何区分呢?立秋是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在我国古代,古人那是这样确定节气的,众所周知一回归年的时间刚好是太阳在黄道上绕行360度的时间。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起早贪黑写作写到深夜,收益却只有几十块钱,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理解,不要再骂了。
古时候的人们,把太阳黄道内运行一圈路径定为360度,并将其均分为24个等份,每份大约占据了天空的15度。
他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算起,随着太阳的移动,每走过这样一个15度的“小格子”,就代表着一个节气的到来。当太阳走完这24个“小格子”,也就是24个节气之后,它又会重新回到春分这个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24节气成功将天文、气象、还有农学结合到了一起,百姓们可以通过24节气带来的规律进行劳作,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很强大。
太阳经过黄道135度的这一刻就代表立秋到来了,如果太阳经过135度的时候是在这天中午12点之前,那么这就是早立秋,反之就是晚立秋。按照这个说法,今年是早立秋。
但是这种说法在民间的可信度没有这一种高,有谚语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那我们就按照这种说法来,立秋这一天在农历六月份是早立秋,农历七月份就是腕立秋,所以按照这个说法来说,今年是晚立秋。
由于今年是晚立秋,也带来第三个特点,也就是黄金秋,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般人们描写秋天丰收的场景,经常会用到金黄这类词,所以黄金秋也代表着的是丰收的季节。
因为是晚立秋,农民们在七月份播种好的粮食,会有更长的时间去生长,这样的话收成会更好。
那么反之就是坟头秋,收成不好的意思,因此农谚也有:“早立秋,坟头秋;晚立秋,黄金秋”的说法。
02怎么健康度过这个秋天
那么从这些来看,今年的秋天应该会炎热些,而且在秋老虎肆虐的这些时间,一些体质弱的老人和小孩一旦不注意就很有可能感冒发烧。
那么面对炎热的秋季,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防止中暑呢?这三点不要做,第一就是不要用冷水冲澡。
虽然立秋之后就是秋天了,但是夏秋之交依旧十分炎热,有人经常一身臭汗的回到家里,喜欢冲一个冷水澡,别提多爽了。
但是当天气异常炎热,身体常感闷热黏腻之时,正是湿气易于趁虚而入之际。在这样的环境下,若贪图一时之快而洗冷水澡,非但不能有效解暑,反而可能使体内环境变得更为湿寒,为疾病埋下隐患。
冷水刺激下,毛孔骤然紧闭,体内的湿气难以排出,反而可能滞留体内,长期以往,会增加感冒、关节炎等寒湿病症的风险。
初秋时节雨水较为频繁,因此在沐浴或偶遇雨后,务必迅速将身体擦干,以防湿气趁机侵入体内,对脾脏尤为不利。
在饮食方面,大家保持饮食的均衡,适当减少肉类食品的比例,同时也要对那些偏寒凉的食物保持适度,不要过量食用,保持身体健康。
第二就是不要剃光头,很多家长觉得,大热天的,给孩子剃个光头能凉快不少,可实际上,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光头反而像个小灯泡,更容易吸收热量,晒得头皮发烫,孩子的皮肤又那么嫩,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晒红晒伤。
都说春困秋乏,所谓的秋乏就是在处暑节气之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随之减少,人体的各个机能以及新陈代谢,都恢复了平衡,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体就处于松弛状态,松弛久了就想睡觉,这就是所谓的秋乏。
想要应对秋乏,一定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不吃或者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没事可以去外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缓解疲惫感。
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舒畅,做事情不骄不躁,这也可以减少中暑或者患病的可能。
03农谚可信吗?
农谚是历代农民们智慧的结晶,它们简短而富有深意,像是农民们在田间地头传授给后代的“秘籍”。
这些农谚往往基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的特性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这些农谚是缺乏很多科学依据的,因为它们大多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现在的农业技术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时候农谚可能就不再适用了。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系统工程,其成效深受天气条件、土壤质量和种子品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体而言,不利的气候状况、贫瘠的土壤环境以及低质量的种子均可能显著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对最终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而农谚可能只是针对某些常见的情况给出的建议,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使用农谚的时候,要理性看待,不能盲目相信,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能盲目相信农谚中的每一个字句。只有结合现代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农谚中的智慧,让农业生产更加顺利、高效。
参考资料:
[1]齐鲁壹点:2023年8月8日:人间最爽是立秋
[2]舜网:2023年8月7日:告别炎夏迎清秋
[3]光明网:2021年8月24日:赠你八个锦囊 打败“秋老虎”
[4]人民网:2019年8月13日:“秋老虎"来了,做到“三不要、二不睡”助你整年少生病
今年立秋和以往真正不同的地方,是发生在 2024 年,而明年,又有变化,竟然在 2025 年!
说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