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杨奎松写15000字长文

小海棠说事 2024-10-19 10:40:54

北大教授杨奎松写15000字长文,怒批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是粗制滥造,误人误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金一南将军的书获得了“出版最高奖”,并改编成了12集纪录片,于央视黄金时间段播出!事态起因于金一南出版了一本纪实性文学《苦难辉煌》,该书采用了情感化和艺术化的手法,从一个当事人的视角反思和描写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它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获得了广泛关注,紧接着,央视将其改编为12集同名纪录片,在黄金时间播出,进一步提升了其影响力。然而,这部影响力巨大的通俗历史读物也遭遇了部分学界人士的质疑与攻击。其中最激烈的批评来自北大历史系教授杨奎松。杨奎松撰写了一篇长达15000字的批评文章,集中指出了《苦难辉煌》在史实使用和分析论证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并痛斥金一南在书中对历史事实的曲解与粗制滥造。这场争论迅速成为当时历史界和公共舆论界的焦点,支持双方的声音此起彼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逐渐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金一南的书因过于关注情感表达和宏大叙事,而忽视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甚至歪曲了历史事实,不利于公众客观认识历史。另一种意见则指出,虽然《苦难辉煌》在学术严谨性上有所不足,但它毕竟有推动历史读物大众化的功劳。可以说,这正是金一南撰写这部通俗历史的初衷。他试图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关注,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成。因此,仅从严格的学术角度对此加以批判是不全面的。这场论战与争议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当代历史研究与历史话语生产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与紧张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术研究与通俗写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专业史学研究注重理性分析与求真,而通俗史书更看重情感表达、价值判断与启迪。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是需要思考的难题。第二,民族主义史观与世界史视野之间的关系处理。在面向大众的历史描写中,如何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自信的同时,避免情绪化的民族主义,则是中国当代史学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但就民族主义史观而言,《苦难辉煌》可以看作是承前启后的作品,该作为过渡作品,既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情感,也预示着史观的变革。

0 阅读:8

小海棠说事

简介:夜深人静伶听一切美好带你体验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