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又见到“互助组”,大伙在一起互帮互助干农活

老农生活 2024-08-30 17:14:43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农活已经是缺人手了,我们这边1000亩水稻田,6户农民承包经营,已经是规范化、机械化、现代化了。但还是需要人来管理的,有些事还是需要人手的,怎么办?大伙自发的互帮互助,自然形成“乌托邦”了,插秧、播种大家帮忙,无人机充电也是你帮我我帮你,调配农药剂量、称化肥,收割时大家也是帮忙维持秩序、水稻谷运销。帮忙是义务的,不收薪酬的,只是晚上大伙在一起“喝一盅”。对于农事大伙也是一起商量一下,统一播种、统一栽植、统一施肥、统一喷雾、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就像是集体生产一样,只是没有组织性,也没有人发号施令的。连买化肥、农药、种子大家都是一起去买,商家优惠一点。6户农民都是60岁左右了,一户农民至少管理100亩水稻田,如果没有机械化,是无法种植了,即便如此,年龄大仍然有点力不从心,只能是几个农民互帮互助的。

一、我们这边农民说现在像“互助组”一样,又有点像是“乌托邦”

农业生产已经是机械化了,机器是农机手的,他们代耕、代种、代植保、代收割、代育秧、代栽植。这农机手也像“大集体”时的机务队,需要时打个电话就来了,业务上竞争激烈,农机手也不敢怠慢,舍不得丢掉机械服务市场,所以机械化服务收费也在下降,比如说收割机以前收割一亩水稻田70元,现在降到35元一亩了,无人机喷雾、施服一亩10元钱,比请人工划算多了,现在农村都是50岁以上的人,干不了多少活,效率低,机械化耕种把成本降下来了。农民说,现在他们有点像是“互助组”,又有点像“乌托邦”,还有点像是集体经济组织。这种“互助组”已经在我们这里存在二十年了,只是没有组织性,比较松散自由。大伙互帮互助种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孩子们都在城市里了,不求人不行啊。现在连吃饭都是“拼饭”了,几个农民这几天在议论是否把土地交给集体,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社区老人也在议论,农场土地可能又要回到“大集体”时代了。一个年轻人都没有了,老人们已经是彻底老了,无人承包经营了。

二、6户农民实际上就是舍不得离开土地,把种植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至于收入他们不在乎,因为打工收入占90%以上

6户农民每家子女都在外打工,收入一年几十万元,占家庭收入90%以上,只有6个老农民舍不得离开土地,与土地有一份情感了,不去地里走一圈,可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丢了魂似的。农业收入不在乎多少了,主要是把农业生产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了。昨天我说今年稻谷价格涨不起来的,6户农民都说,管他什么价格,反正不指望了。现在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如果还是小规模种植6户农民可能都得饿死。谈到进城落户,老农民说,怎么落户?城市里有那么多涵洞让我们钻吗?露宿街头呀!他们更愿意在农村祖宅里养老。土地是祖辈留下的遗产,必须要给孩子们守好,总有一天孩子们会回来的。6个农民现在总是感叹,人啊,这辈子没啥意思,什么理想、信念、贫穷、富有都是过眼烟云,只有活着开心,无病无灾的才是自己需要的。没有人愿意种地了,没有人种植了,土地可能还是要集体去种植。

三、农业生产已经是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了,农民也老了,以后农业生产怎么干?

农业生产网上有人说学南街村、学小岗村、学周庄村、学华西村、学现在的大寨村。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你想回到“人民公社”,已经不可能了,你想继续小规模生产经营,一家一户的去生产经营管理恐怕也不行,形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事情是形势所逼,当年大包干也是饿得不行了,穷的连裤衩都没有了才包产到户的,现在农村没有劳动力了,农业生产还怎么干下去?农耕文明还怎么传承发展下去?交给集体生产经营,那么农民利益如何保障?据说山东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的一年10万元,多的达到2000万元,山东是亚洲人的“菜园子”,蔬菜运销中亚、西亚、东南亚国家,一户40连体大棚一年纯收入达300万元,山东村集体经济足以上农村人免费医疗、免费上学、免费养老了。中年就在村里蔬菜大棚劳动,每天也有80元收入,一个月也有2400元,加上村集体利益分配,农民也就富裕起来了。我认为全国农村村委会还是要学习山东经验。

0 阅读:17

老农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