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解放后,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来到44军检查工作,一踏进军部大门,罗荣桓就看到了44军军长邓华,见到邓华后,罗荣桓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批评他,罗荣桓为什么要批评斥邓华呢?
1948年12月29日,毛主席代表中央政委复电:“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参加攻取天津的各个纵队,在扫除外围据点后,1949年1月14时发起总攻。
根据天津守敌“北部兵力强,南部军事强,中部皆正常”的防御特点,天津前线指挥部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折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第七、第八两个纵队由邓华指挥,他们按照作战方针行动,由西向东推进,跟之前几仗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战役发展的相当顺利,经过不到24小时的激战,已经歼灭敌人13万余人,成功抓捕了敌军司令员陈长捷、军长刘云翰等人。
天津之战的胜利为解放天津奠定基础,虽然傅作义因为不满意和平条件拖延多日,但最终还是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20号上午,傅作义在和平解放北平问题协议上签字。
1月13日,解放军进入天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战争胜利,邓华除了感到喜悦之外,无数复杂的情绪也萦绕在他的心间。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莫文骅从北平来到天津,同邓华碰了面。
邓华、肖华、莫文骅三个人都是军中的才子,他们不仅仅是战友,更是老乡,所以这次莫文骅能来看自己,邓华相当开心,在这之前,战争带来的紧张情绪始终充实着他的大脑,如今获胜了,也终于可以跟着老朋友叙叙旧,放松一下了。
老友会晤,摆酒接风,好不快哉。
除了莫文骅来找邓华之外,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华也来到邓华所在的军部,他找邓华的目的是要做军部检查工作。
罗荣桓一踏入军部的大门,就看到了邓华,还没来得及问候一番,罗荣桓就上去批评了邓华:“你这一个军长,没有一点体统!”
罗荣桓为何要批评邓华呢?
原来,罗荣桓一进门,就看到邓华在草地上翻着跟头,他朝着邓华方向走去,只见邓华的警卫员在旁边把那只手摇留声机摇得呼呼作响,邓华跟着音乐的节奏翻着跟头,还没等邓华翻完,罗荣桓就走到了他的面前。
罗荣桓板着脸问邓华:“邓华,这是在军部里,你这是在做什么?”
邓华见罗荣桓来了,笑呵呵地回答他:“政委您来了,我在这唱几句文戏。”
得知邓华在军部唱戏,罗荣桓的脸色更难看了,他语气严厉地批评道:“你身为一个军长,怎么可以在军部唱戏呢?没有一点体统!”
邓华喜欢戏剧,在东北野战军里是出了名的。
他的这一兴趣源自于他小时候的爱好。1910年4月28日,湖南郴县西南角上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迎来了新生命。
孩子出生后,家里的长辈们相当高兴,争前恐后想着要给他起个寓意好的名字,邓华的母亲将起名字的权利交给邓华父亲,她问:“你打算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啊?”
“我早就想好了,今当季春,春华秋实,老大名叫多英,他就叫多华如何?”
邓华母亲微笑赞同:“华这个字取得非常好,就是荣华富贵的华,好啦,我同意,我们满崽就叫多华啦!”
邓华的母亲并非普通人,她来自郴县一户名门望族,打小就开始上学,读过很多书。
除此之外,邓家还有一个传奇人物,他便是邓华的祖父邓兴尧,邓兴尧在幼年时就比别的孩子聪明,跟着父亲饱读诗书礼乐,皆可南风倒背,村里的人都在称赞他聪慧。
1870年,邓兴尧夫妇生下邓华的父亲,他的父亲也继承了祖辈的聪明,邓华的妈妈有文化,有智慧,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她为了能让邓华明白那些古板的人生大道理,特意将那些道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她一边给邓华讲故事一边将那些知识传授给他。
在整个家族的影响下,邓华继承了大家的文学素养,小小年纪的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再到《说岳全传》,邓华不但可以记住里面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和同村孩子玩耍时,他常常把挑水的扁担从水桶上取下来,然后用它作长矛,学着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高声喊着:“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因为喜欢看《三国演义》,所以他会跟着同村的孩子们一起去村口看戏,他发现“吾乃常山赵子龙”这句用戏腔唱出来更有气质,从此便爱上了戏剧。
参加革命后,唱戏不但是邓华的爱好,更成了一种“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天,阎锡山为八路军先遣部队685团安排的列车准点抵达。这是第一列北上参加抗日的列车。
因为那时候山西境内的铁道都是非常狭窄的,所以这里的机车和车厢都非常小,再加上这是一列闷罐车,车内的窗户又小又高,给人一种憋闷的感觉。
这一年秋天晋南多阴雨天气,不少车厢还存在漏雨现象,车里湿气重,外面的风又吹不进来,这让战士们感到很难受。
就在这时,队伍里突然有人带头喊:“欢迎邓政委给我们来一曲《苏三起解》!”
这支队伍里有很多老红军,他们知道邓华爱唱戏,也知道邓华在115师343旅85团当政委的时候缴获了一台手摇留声机,这台留声机是他唯一的宝贝。
闻言,山西籍的战士们立刻带头鼓掌,随着列车轰隆隆的驶过,悠扬的“苏三,离开了洪洞县……”也传遍整个车厢。
在邓华的带领下,车厢内的气氛越来越好,先前的不适感也随之消散了。
考虑到马上要上战场了,为了鼓舞战士们,邓华又来了一段《穆桂英挂帅》。
说话间,跟着邓华来的宣传股长得知他要唱最经典的《穆桂英挂帅》,立刻跑到隔壁车厢,邀请宣传队的琴师来给邓华做伴奏。
邓华慷慨激昂唱着,战士们安静侧耳倾听,在歌声中,他们仿佛看到满天的火光,看到朝着敌人厮杀的队伍,看到胜利就在不远处。
这次在军部被罗荣桓撞见,是邓华没想到的,虽然被罗荣桓批评了,但邓华也没有就此丢掉他的爱好,对京剧的喜欢,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