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诗酒千百篇,却一不小心写了首词,就被誉为“词曲之祖”

诗词漫游有能力 2024-03-04 10:24:08

盛唐诗人群体中,如果没有了李白,唐诗的百花园就会黯然失色。

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

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可以用杜甫称赞他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那清新自然的诗风,我们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晚唐诗人杜荀鹤在《经青山吊李翰林》诗中写道:“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是的,李白不愧为“千古诗人之冠”。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了李白1700多首诗,绝大多数都是诗歌的形式,他的诗歌以朝气蓬勃、春意盎然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

李白对于唐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他对于宋词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他的这一首绝响,就被誉为词和曲之祖。

《忆秦娥》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长安月夜,她从梦中醒来,耳边传来一阵低沉悲凉的箫声,眼前唯有一片月华照在窗前……

秋风萧瑟,她仍伫立眺望,在苍茫的暮色中能辨认的,唯有那高大的汉代陵阙……

这是李白的《忆秦娥》。

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虽然没有奇情,也没有壮采,但寥寥数笔极尽女子思念亲人的痛苦,微微吟唱,令我们心神荡漾,也为之沉思翘首。

全词围绕着女子怀念久别的爱人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

在作者的笔下,举凡春天的箫声、月光、柳色,秋天的西风、夕阳、陵阙等等景物,无不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出现的。

结尾两句,在情绪和声调上显得非常悲壮,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离情别绪的描绘,而成为怀古伤时的抒发。

它使人联想到,汉唐盛世已成往事,只剩下残照中的陵阙供后人凭吊。

周汝昌先生在评论这阕词时作了这样的评价。

他说:“这一篇千古绝唱,永远照映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打开一部词史,我们的诗心首先为它所震荡,令人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

这样的评价我很赞成。

我们来看最后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作者写他在乐游原上,目光越过咸阳古道,放眼望去。这时候,长安已进入秋天,西风吹来,四野萧瑟。在一片荒凉气氛中,残阳留影,照见了汉王朝遗下的一个个王陵。

那里有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这一个个曾经尊荣显赫的逝者,连同统治中国近八百年的大汉王朝,如今安在哉?!陪伴着他们的只是一派荒寞衰败的景象。

其实,无论是说唐说汉,也无论是开国之君,或是昏庸之主,俱往矣,如今都只剩枯骨,都成灰土。

那曾经宏伟的坟陵,在冷风吹拂和夕阳残照中,孤零冷落地躺在高丘之上,显得无比落寞。

在这里,诗人对家国的兴亡盛衰,透露出无限的感慨。

所以,王国维说这词能“关千古登临之口”,并非只因它的结句写得沉雄慷慨,而是这首小令上下两阕,写到家,写到国,写到春,写到秋,这方方面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于是有着涵盖千古世态的意义。

在唐宋词坛,人们不是一般把词人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吗?

其实,这并不确切,例如,被视为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就写过豪放的词;

同样,被视为豪放派代表的辛弃疾,也写过颇为婉约的词。

不过,在同一首作品中结合两种不同风格者,却很少见。

而在《忆秦娥》里,上片婉曲流丽,下片慷慨沉雄,二者风格区别明显,却又融为一体,这真是词坛上的异数。

也由于这词早出,就此而言,有人誉之为“千载词家之祖”也未尝不可。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5 阅读:797

诗词漫游有能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