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2022世界杯举办之后,卡塔尔这个遥远的国家被我们知晓,然后“富豪”“头顶一块布”等等标签成为我们对他们的认知。
记得世界杯时,一张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一位中东王子带着八十多只猎隼登机。如果是别人这样做,我们也许会怀疑是摆拍,但中东,特别是卡塔尔人,根本不是炫富,完全就是人家真实的生活写照。
虽然现在的人都养一些稀奇古怪的异宠,什么蜥蜴、蝎子等等,但是卡塔尔这些富豪们偏偏喜欢养鹰隼。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力量和荣耀的化身·】——»
猎隼(sǔn),隼形目隼科,与鹰同属猛禽,但在阿拉伯人的眼中,它们并无明显区别。这种体长约50厘米的猛禽,体型并不算庞大,却拥有着惊人的速度和力量。
它们是天生的猎手,空中飞行的速度可达每秒75-100米,俯冲捕猎时更是如同离弦之箭,一击必中。猎隼的视力极佳,可以远距离锁定猎物,任何猎物都难逃其锐利的双眼。与金雕相比,猎隼更容易驯化,被驯化后的猎隼忠诚而勇猛,尽显王者之风。
在中东,猎隼不仅仅是宠物,更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一只顶尖的猎隼价格可达百万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鸟类。
在卡塔尔,几乎每个男人都拥有一只猎隼,有些人甚至拥有多只。相比豪车、名表,猎隼更能彰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猎隼所代表的勇气、力量和自由,与阿拉伯民族的性格不谋而合,因此,猎隼文化在中东地区根深蒂固。
卡塔尔国内,随处可见猎隼元素,从世界杯吉祥物到古老的瓦吉夫市场,猎隼的身影无处不在。市场上,猎隼及其周边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不菲。一只体型稍小的猎隼售价约2万元人民币,而体型更大的成年猎隼价格则更高。
中东土豪对猎隼的“偏爱”近乎疯狂。他们为猎隼建立了专属的私家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甚至包括美甲、修唇等美容项目。
猎隼的脚上戴着两个脚环,一个是“身份证”,一个是“护照”,方便它们乘坐飞机。它们的背部还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以便主人随时追踪它们的位置。
中东人对猎隼的细致呵护,远超一般宠物的待遇。他们会每天为猎隼洗澡,提供最好的食物,甚至雇佣专业的驯养师进行训练。而且专业的猎隼驯养师,薪资水平是很高的。
对于阿拉伯人而言,猎隼的驯养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传统的训练方法包括控制饮食、使用诱惑物等,旨在磨练猎隼的意志,培养它们的服从性。
一年一度的围猎活动是中东富豪们展示猎隼的盛会。他们驾驶着豪车在沙漠中驰骋,放出猎隼追捕猎物,享受着古老的狩猎乐趣。
猎隼,这种猛禽,早已超越宠物的范畴,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甚至是信仰的象征。然而,在这份“偏爱”的背后,是猎隼种群的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自由或生存·】——»
对猎隼在这份“偏爱”的背后,是猎隼种群的危机。由于猎隼无法人工繁殖,中东地区的猎隼全部来自野外捕获。
随着需求的增加,野生猎隼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地区的猎隼甚至濒临灭绝。蒙古国在2012年将猎隼列为国鸟,并禁止国内进出口猎隼,这进一步加剧了猎隼价格的飙升,也刺激了猎隼黑市的兴起。高昂的利润驱使着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偷猎猎隼。
在中东地区,猎隼文化源于古老的狩猎传统,猎隼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猎隼逐渐脱离了其原有的功能,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偷猎活动不仅威胁着猎隼的生存,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了躲避搜查,偷猎者不得不采用各种隐蔽的运输方式,例如将猎隼塞进狭小的箱子中。
这种极端的环境会导致猎隼死亡率上升。中国海关曾查获一起走私猎隼的案件,打开箱子后,里面的10只猎隼已经闷死了9只。
即使侥幸逃脱偷猎者的魔爪,猎隼也可能面临疾病和伤痛的折磨。河南郑州一位村民曾发现一只无法飞行的“怪鸟”,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只年幼的猎隼,患有肠胃炎,推测是被偷猎者遗弃的。
虽然最终这只猎隼得到了救治并被放生,但这样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猎隼的悲惨命运并非个例,它反映了野生动物在人类社会中面临的困境。被过度捕猎、走私贩卖、囚禁圈养,猎隼的自由被剥夺,生命受到威胁。
猎隼的困境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喜欢就要征服和占有吗?
«——【·结语·】——»
猎隼的“富养”生活看似优渥,实则是一种囚禁。中国将猎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格禁止私人饲养和售卖。这体现了中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重视,所以在中国,是见不到人将猎隼养做宠物。
猎隼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掌握在人类手中。我们需要改变观念,认识到野生动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们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也有古老的驯鹰民族,比如柯尔克孜族,身处新疆的他们,用原始的方式进行猎鹰驯养,对他们来说,鹰不是地位财富的象征,而是狩猎的好帮手,是相当于朋友的存在。
不进行买卖和残害,人喂养鹰,鹰帮助人,这样的人与动物的相处方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参考:
文明杂志:
大河报: